科研产出
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气象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易遇夏季低温危害制种纯度的技术瓶颈,为正确采用以水调温预防技术,本文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制种稻田的水热传输多层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模型稳定、可靠。对模型输入不同灌水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 cm气温(不育系敏感期的幼穗高度)随着净辐射通量、灌水深度、进水及出水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增温幅度受这些因子的综合影响。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必须考虑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对育性的实测表明,以水调温对防御夏季低温,提高制种纯度效果良好。


早优宝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早优宝是新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赤霉素S复合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翠冠是江苏省南部地区主栽的梨早熟品种,该品种果肉细嫩、酥脆,汁液多,风味甜,品质上乘。翠冠在南京市8月初上市,此时正值水果上市淡季,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售价高,但该品种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发育期正值梅雨季节,日照不足,使得单果重偏小,商品性降低,这已经成为翠冠梨产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就早优宝对梨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已有一些报道,笔者在研究早优宝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早优宝对翠冠梨果实外观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早优宝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养猪 》 2007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综合征为主要特征。近几年,由于PRRSV不断变异,毒力更强的新型PRRSV毒株严重危害着养猪业。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一些猪场暴发了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与鉴定,最后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为主要病原之一。为更好地防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笔者对PRRS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猪气喘病实验猪模型的建立
《微生物与感染 》 2007
摘要:目的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制成攻毒用组织毒。安检合格,批号为20000324。给15头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气管内注射以KM_2培养基作10~(-2)、10~(-3)、10~(-4)和10~(-5)稀释的强毒,每头猪5ml,对照组注射培养基。攻毒后25d观察试验猪临诊症状,X线透视,记录病理变化。结果10~(-2)、10~(-3)、10~(-4)稀释的强毒试验组猪均出现了典型的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人工发病试验测得Mhp Js株组织强毒接种气管内注射最小发病剂量为10~(-4)稀释5ml,正式试验人工发病可用100个最小发病剂量即强毒冻干物1:100稀释气管内注射5ml,可确保攻毒成功。


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5月份太湖蓝藻暴发引起的无锡市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激光生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为获得一定规模的小麦单倍体植株以构建小麦DH(Double Haploid)群体,采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42)与玉米(Zeamays,2n=20)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胚,经胚拯救产生单倍体植株,研究了1/2MS培养基中幼胚取材时期、幼胚大小、4℃处理时间、暗处理时间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天~16天取材的幼胚经胚拯救后成苗率无明显差异;0.5mm~1.0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0mm~0.5mm和1.0mm~1.5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1天~3天短期4℃处理对胚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处理3天后,出愈率和成苗率降低;胚培养过程中12天左右的24h暗处理能有效提高成苗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