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蛹虫草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以大米、蚕蛹为主原料的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子实体。通过正交实验对蛹虫草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蒽酮-硫酸法来测定多糖含量。发现90℃、加水20倍、分3次提取、每次3 h为最佳提取条件。同时考查了不同除蛋白方法对虫草多糖的蛋白去除效果。


猪PGC1基因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ulI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江苏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分析PGC1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相关性发现,AA基因型猪的脂肪重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倒数第三四腰椎间背膘厚AA基因型猪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PETALA1转化油菜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南芥的APETALA1(AP1)是花分生组织的决定基因,同时也是萼片和花瓣正常发育的控制因子。本研究构建了含有AP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P,启动子为CaMV35S,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油菜。用PCR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DNA和RNA水平上的分子检测,证明A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且得到了有效的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也表现出提前开花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P1基因在促进成花方面的关键作用不具有种属特异性,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油菜早熟性的遗传改良。
关键词: 油菜 早熟 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P1)


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建立酯联免疫检测法(ELISA)。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回收率范围为67%~99%,其最低检出限为0.1μg/kg;以建立的ELISA法对随机添加的35个普通动物饲料样本进行分析,并以HPLC法对同一批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回收率相关系数为0.9561。证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适合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8087×8108的P1、P2、F1、B1、B2和F2等6个世代种子油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组合油酸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2)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油酸含量主基因遗传力为43.83%~94.71%,多基因遗传力为0.65%~30.85%,表明该组合油酸含量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3)油酸含量以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比较小。


辣椒新品种‘苏椒12号’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椒12号’是以母本‘94112’与父本‘95050’配制的辣椒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形大羊角,长而直,果色淡绿色,果面光滑,商品性好,果长18~20cm,平均单果质量30g,味辣,产量45000kg/hm2,抗病耐贮,适宜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