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引玉米种质抗粗缩病配合力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自交系组配48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以及抗性配合力分析,试验分2期播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较大;自交系CA1106、CA1108、CA1107,群体CA1104、CA1103对粗缩病抗性较好,48个组合中昌7-2×CA1107抗性较好;12份新引材料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CA1107、CA1104具有较高的抗粗缩性一般配合力,可作为抗性亲本,利用潜力大;组合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郑58×CA1106、PH6WC×CA1101、昌7-2×CA1102、PH6WC×CA1107、郑58×CA1303、PH4CV×CA1102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玉米粗缩病在遗传过程中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12份外引材料中自交系CA1107以及群体CA1104对玉米粗缩病抗性最好,且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过热蒸汽处理对青麦仁的减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过热蒸汽对青麦仁进行减菌处理,研究过热蒸汽对青麦仁的减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以保证其储藏品质。通过改变过热蒸汽的处理时间和温度,考察对青麦仁菌落总数、水分、叶绿素和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处理时间和温度对减菌效果和叶绿素影响很大,对青麦仁的水分和淀粉影响不大。青麦仁的菌落总数随着过热蒸汽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过热蒸汽处理后的青麦仁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菌落总数会增加,处理时间为3 min,处理温度为110℃时,青麦仁的菌落总数为2.57log(CFU/g),青麦仁的水分、叶绿素、淀粉分别为54.42%、6.5 mg/100 g、44.2%,较好的保持了青麦仁的品质。处理后的青麦仁储藏时间可延长至30 d,菌落总数为4.50 log(CFU/g),仍符合食品标准。因此,过热蒸汽可有效的降低青麦仁中的微生物,且不会对青麦仁的品质造成过大影响。


甜瓜种质幼苗期主要性状的变异性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中国瓜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甜瓜杂交育种亲本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20份种质为材料,统计了幼苗期10个主要性状的变异性,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最大叶宽、地上鲜质量、根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壮苗指数等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在21.45%~51.15%之间;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达84.76%,主成分综合分值排序结果显示,PV03、PV13、PV08、PV17、PV04分别占供试种质资源的前5位;以综合成分中主要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0份甜瓜种质分为5类,各类间幼苗长势和健壮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单从甜瓜幼苗主要性状的角度考虑,7个变异较大的性状指标是今后亲本材料改良的重点,排在前5位的材料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是培育壮苗配制杂交亲本的首要选择;聚于第Ⅳ类的种质可直接被利用,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对第Ⅰ、Ⅱ、Ⅴ类种质改良后再利用。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关键词: 芝麻 甲基磺酸乙酯(EMS) 诱变 突变体库 频率


HPV45-L1和HPV58-L1蛋白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水稻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含有HPV45-L1和HPV58-L1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为HPV-45L1和HPV58-L1蛋白的表达提供一种新的高效、低廉的表达方式。利用PCR技术克隆人乳头瘤病毒HPV45-L1和HPV58-L1蛋白编码基因,将其重组于中间载体pMP3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构建含HPV45-L1和HPV58-L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pMP3-HPV45-L1、pCAMBIA-1300-pMP3-HPV58-L1,随后采用根癌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HPV-L1转基因水稻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HPV45-L1和HPV58-L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说明已成功构建水稻胚乳特异性表达载体。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转基因水稻 水稻胚乳特异性启动子 根癌农杆菌


不同光源对固始鹅繁殖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荧光灯和白炽灯为光源,研究其对固始鹅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两栋第二个生物学产蛋年的固始鹅(公母配比为1∶5)进行试验,第一栋(1 285只)用荧光灯作为光源,第二栋(1 280只)用白炽灯作光源。结果显示:白炽灯光源试验组种蛋合格率稍高,荧光灯试验组种鹅产蛋率、种蛋受精率高于白炽灯组,两组光源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荧光灯试验组种蛋受精率(84.94%)显著高于白炽灯光照组(76.43%)(P<0.05)。研究表明,用荧光灯作为光源可一定程度提高种鹅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


不同品种板栗质地分析
《保鲜与加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采自河北、河南两省的6种板栗品种(塔丰、遵玉、早丰、大板红、红油栗、大板栗)为试材,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测定,比较不同品种板栗的果仁质地特性,探讨反映板栗果实质地状况的评价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质地构成和变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板红在硬度、胶黏性方面最高,大板栗品种在弹性、胶黏性、咀嚼性方面较好,在果仁内聚性方面最好的为塔丰。板栗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表明,硬度与咀嚼性、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聚性与胶粘性、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一定的负相关,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故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均能较好地反映板栗的质地特性。


安全剂双苯恶唑酸对水稻精恶唑禾草灵药害的解毒效应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全剂双苯恶唑酸缓解除草剂精恶唑禾草灵对水稻药害的效果,通过温室水培和盆栽法研究双苯恶唑酸对水稻精恶唑禾草灵药害的解毒效果,并对其解毒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水稻萌发期,粳稻和籼稻在0.25、0.5、1μg/m L精恶唑禾草灵处理下,解毒效果最好的安全剂添加比例分别为1∶1、1∶5、1∶5,粳稻株高、胚根长的抑制率比精恶唑禾草灵单独使用分别降低18.07、37.50,26.56、34.94,41.30、37.50个百分点,籼稻株高、胚根长的抑制率分别降低23.31、42.33,27.22、34.91,46.76、31.14个百分点;水稻两至三叶期,粳稻和籼稻在25、100μg/m L精恶唑禾草灵处理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最高的安全剂添加比例均为1∶1,此时粳稻的GST活性和ACCase活性比精恶唑禾草灵单独使用分别增加42.21%和65.63%、46.72%和140.43%,籼稻的GST活性和ACCase活性比精恶唑禾草灵单独使用分别增加52.18%和105.71%、55.55%和169.52%。安全剂双苯恶唑酸提高了精恶唑禾草灵处理后水稻幼苗中GST、ACCase活性,减轻了精恶唑禾草灵对水稻的伤害,为水稻生产中通过添加双苯恶唑酸降低精恶唑禾草灵对水稻的药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双苯恶唑酸 精恶唑禾草灵 粳稻 籼稻 解毒作用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辣椒SSR标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的潜力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种间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首次利用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152对SSR辣椒基因组引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11个种(亚种)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对152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41对SSR多态性引物,并利用NTSYS-pc2.10e和POPGENE32软件分析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数据。结果表明:41对SSR引物扩增出21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5个位点,说明SSR引物在辣椒遗传分析中有较高的实用性。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香农指数(Shannon-Weaver)(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结果分别为4.086 1、0.419 8、0.724 7、1.423 2、0.665 4,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将24份辣椒聚为7类,结果基本与辣椒种类来源相符。


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共享服务建议
《河南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河南省农科系统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馆藏文献信息需求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该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包括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等8个中外文数据库,是河南省内最大的农业文献数据库信息平台。目前,电子文献资源已成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用户具有学历高、专业化强的特点,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81.6%;用于立项检索、查阅研究进展、撰写论文的用户比例分别为42.2%、30.5%、27.3%。总体上,用户对电子文献资源中全文文献数据库需求最大、利用率最高,对外文电子文献信息需求不断增大。建议整合全省农科系统文献资源,积极融入国家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实现农科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科研系统 电子文献资源 需求分析 信息共享平台 个性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