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辣椒新品种'香辣四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辣四号’是以108A作母本、017作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鲜食型线椒新品种。果实线形、单生向下,大小均匀,长17.5 cm,宽1.4cm,单果19.48 g,果面油亮光滑,果柄长4.7 cm,青果绿色、熟果红色,青果干物质含量达到11.98%,蛋白质7.58%,粗脂肪15.21%,盐酸不溶性灰分0.084%,粗纤维20.79%,维生素C含量127.56 mg·kg-1。全生育期约184 d。鲜椒产量38 449.1 kg·hm-2。适宜在贵州省遵义市、黔东南州、毕节市、铜仁市、安顺市、贵阳市等地春季种植。

关键词: 辣椒 鲜食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火龙果糖转运蛋白HpSWEET4b基因克隆、表达和转运活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糖转运蛋白SWEET HpSWEET4b基因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和糖转运活性,为调控果实可溶性糖积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从果肉cDNA克隆HpSWEET4b基因,开展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研究基因表达,融合荧光蛋白在烟草叶肉细胞瞬时表达研究亚细胞定位。在酵母己糖吸收缺陷株系表达HpSWEET4b,采用酵母生长互补和胞外酸化方法研究糖转运活性。【结果】HpSWEET4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34 kDa,理论等电点为9.41。HpSWEET4b蛋白含有2个“MtN3_slv”(PFAM编号:PF03083.19)结构域,以及7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pSWEET4b与拟南芥AtSWEET4~AtSWEET8聚为一类,属于SWEET家族II类。HpSWEET4b在茎的表达量极低,在授粉后20 d的果肉表达量最高,并随果实发育显著下降。融合荧光蛋白在烟草叶肉细胞瞬时表达证明HpSWEET4b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经酵母生长互补检测,HpSWEET4b具有葡萄糖、果糖、2-脱氧葡萄糖和甘露糖转运活性,不具有山梨醇、甘露醇和半乳糖转运活性。葡萄糖和果糖均促进酵母胞外酸化,进一步证明HpSWEET4b的葡萄糖和果糖转运活性。【结论】红肉火龙果HpSWEET4b属于SWEET家族II类成员,定位于细胞膜,具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己糖转运活性,主要在授粉后20~23 d的果肉参与质外体和胞质之间的己糖跨膜转运。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果实发育 糖转运蛋白SWEET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转运活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降低辣椒镉吸收和果实镉积累的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作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可增强宿主对镉(Cd)的耐受能力。研究AMF对不同Cd积累型辣椒Cd吸收积累的影响,探索AMF降低辣椒可食部位Cd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石灰性黄壤,该土壤上已连续种植辣椒8年。丛枝菌根处理包括接菌(+AMF)和不接菌(-AMF);Cd浓度包括3个水平:0、5、10 mg/kg,分别记作Cd0、Cd5、Cd10;辣椒品种包括Cd高积累型‘辣研101’和Cd低积累型‘辣研201’,3个因素共组成12个处理。辣椒移栽90天后收获,分别测定了辣椒根、地上部和果实干重、Cd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根系分泌物成分。【结果】Cd处理抑制了辣椒生长,随施Cd浓度的增加,株高、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显著下降;Cd10处理下,与-AMF处理相比,+AMF处理‘辣研101’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31.72%,‘辣研201’增加了20.09%;‘辣研101’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了30.75%;‘辣研201’增加了41.93%;+AMF处理下‘辣研101’ Cd的转运系数(地上部/根部)显著增加了48.96%,而‘辣研201’降低了24.04%。+AMF处理降低了各Cd浓度下两品种辣椒果实Cd的富集系数,改变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接菌、根部Cd含量对辣椒果实Cd含量表现出显著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在Cd胁迫条件下,AMF通过减少低积累型辣椒(辣研201)根部Cd向地上部的转运,降低可食部位Cd积累;通过减少高积累型辣椒(辣研101)地上部Cd向果实的转运,降低可食部位Cd积累。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立碗藓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西植物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U-box家族编码E3 泛素连接酶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从而调控蛋白的修饰和降解过程.为鉴定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及基因表达规律,该研究基于小立碗藓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胁迫响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立碗藓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 31 个U-box家族成员,并且不均匀地分布于 14 条染色体上;其分子量大小在 37.75~117.49 kDa之间,等电点介于 5.32~8.55 之间.(2)进化树显示,小立碗藓的U-box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Ⅸ亚家族中,其中亚家族Ⅶ含有小立碗藓成员最多,共 11个(约占 36.67%),说明小立碗藓在历史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且功能多样化.(3)经启动子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具有结合GA和ABA等多个激素的元件.(4)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主要在绿丝体、轴丝体和孢子体S3 时期大量表达.(5)通过ABA、甘露醇和饱和LiCl处理后发现,配子体的拟茎均发生黄化且PpPUB21 的表达量均被显著诱导.推测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在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小立碗藓 U-box家族 基因表达 功能分析 全基因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黔园绿3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园绿3号’黄瓜是以纯合DH系SG049为母本,以纯合DH系SG002为父本配置而成的高产高抗的一代杂交种,从播种到始收58 d,生长势强,果实长棒形,瓜把短,口感微甜,平均单瓜质量0.32 kg,干物质量33.2 g·kg-1,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耐高湿、耐低温寡日照,平均产量10 200 kg·hm-2左右,适宜贵州省露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瓜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辐射诱变技术的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辐射后代进行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以期解析辐射后代的表型多样性,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改良骨干玉米自交系及创制优势新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南区广泛应用的玉米骨干自交系ZH6218为材料,利用20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对获得的1300个辐射后代进行产量、株型和生育期相关性状变异分析,并通过计算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辐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辐射后代的11个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为6.93%~45.79%,平均为19.69%,其中苞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11个表型性状的H'为1.19~2.10,平均为1.97,其中穗位和行粒数的H'最高,穗行数的H'最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表型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下同),其中百粒重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粒长、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辐射后代被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3份材料,可作为高产种质进一步筛选;第Ⅱ类群包含2份材料,穗位高、百粒重低,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包含511份材料,百粒重较重,综合表现中等,具有一定高产的潜力;第Ⅳ类群包含365份材料,株高和穗位最矮,可作为矮秆材料基因资源进行后续改良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10份优异辐射后代。【结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快速实现骨干自交系的改良及创制新的基因资源,辐射后代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高。筛选出的10份表型性状优异的辐射后代,可作为ZH6218的衍生新材料用于玉米育种研究。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辐射诱变 表型性状 变异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及新品种'贵芨2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芨2号’来源于贵州省安龙县周边山区野生白及种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株高60~70 cm,叶狭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白色带紫红色,块茎具2~3个爪状分枝。生育期570~730 d,栽种2年后可采收,2年生块茎鲜品平均产量62.70 kg·hm-2。功能成分含量高,指标性成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C34H46O17)含量为5.9%。适宜贵州省的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遵义市全年种植。

关键词: 白及 生长周期短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应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尖孢镰刀菌胁迫下非洲菊根系基因表达的变化,挖掘非洲菊根系抗病菌胁迫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等分子机制,为非洲菊根腐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健康非洲菊根系和被尖孢镰刀菌侵染96 h感病的非洲菊根系为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从尖孢镰刀菌侵染非洲菊根系获得10 218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7273个,下调基因2945个。有3401个DEGs隶属于72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转录因子为MYB和AP2/EFR家族,其次为C2H2、bHLH、NAC和C3H等家族。GO富集结果显示,DEGs共注释到53个功能组,其中氧化还原过程、胞质溶胶、细胞分裂位点、膜组成成分、金属离子结合等的DEGs较多。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表明,DEGs显著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合成途径。3条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多数DEGs上调。光合作用途径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中多数DEGs表现下调。在α-亚麻酸代谢途径中,共有49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其中4个脂氧合酶(LOX2S)基因和2个氢过氧化物脱水酶(AOS)基因均下调表达。【结论】MYB、AP2/EFR、C2H2、bHLH、NAC和C3H等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以及调控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参与响应非洲菊抗根腐病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非洲菊 尖孢镰刀菌 根腐病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AP2/ER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在黄瓜全基因组中鉴定APETALA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AP2/ERF)基因家族,分析其基因结构与功能及表达模式,为该家族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CsaAP2/ERF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蛋白互作关系、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结果]黄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出 148个AP2/ERF家族成员,根据同源性分为 5个亚族:AP2、ERF、DREB、RAV和Soloist,各亚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与保守基序相似.CsaAP2-11和CsaAP2-15是蛋白互作网络的核心蛋白,与多个蛋白质存在互作关系.共线性分析显示:CsaAP2/ERF与南瓜同源基因进化关系最为相近.在逆境胁迫(冷、热、盐)下,CsaAP2-15、CsaAP2-18、CsaERF-31、CsaERF-54、CsaERF-64、CsaERF-65、CsaDERB-37、CsaDREB-38、CsaDREB-45等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对黄瓜AP2/ERF家族成员进行系统鉴定和特征分析,并分析了其在多种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该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与培育抗逆黄瓜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黄瓜 AP2/ERF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体发酵茯苓菌5.78培养条件及培养基优化

微生物学杂志 2024 CSCD

摘要:中国传统原药茯苓(Wolfiporia cocos)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类和多聚糖类。为了通过发酵菌丝实现工业化生产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不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发酵培养,比较分析菌丝干重和总三萜含量,筛选液体发酵生产茯苓三萜的适宜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结果表明,碳源葡萄糖、氮源胰蛋白胨、无机盐CaCl2、生物因子土壤浸出物,初始pH 5.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和培养11 d可以有效提高茯苓总三萜获得量。初步优化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可以为进一步优化茯苓发酵培养生产三萜类化合物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三萜 菌丝干重 单因素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