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低蛋白饲粮对28~63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条件下,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28~63日龄三穗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并依此估算饲粮CP的最低需要量。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36只健康且体重(627.2±9.0)g的28日龄雄性三穗鸭平均分为6个处理组,各组CP实测值为13.84%、14.43%、15.42%、16.33%、17.17%和18.04%,表观代谢能(AME,11.91MJ/kg)和氨基酸组成一致。每个处理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饲养期35 d。结果表明: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耗料增重比(F/G),随着CP水平的升高,体重、ADG和F/G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ADFI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饲粮CP水平高于14%时,各处理组间的体重、ADG和F/G均差异不显著;随着饲粮CP水平提高,皮脂率和腹脂率均呈线性变化(P<0.05);饲粮CP水平对胸肌率、腿肌率、肝脏指数和肌胃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分别以F/G、ADG为评价指标,利用直线-折线回归模型估测28~63日龄三穗鸭饲粮CP最低需要量分别为14.89%、14.53%。由此可见,与《蛋鸭营养需要量》和《肉鸭饲养标准》CP推荐量相比,额外添加晶体氨基酸平衡饲粮氨基酸条件下,CP水平降低2~3个百分点不会影响28~63日龄三穗鸭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

关键词: 粗蛋白质 屠宰性能 生产性能 三穗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火龙果液泡转化酶基因HpVIN1的克隆、表达和酶活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液泡转化酶(vacuolar invertase,VIN)不可逆地分解蔗糖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是可溶性糖代谢的关键酶,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和抵御逆境。为探讨VIN基因在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polyrhizus)可溶性糖代谢中的生理功能,从果实中克隆HpVIN1基因,开展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基因表达、亚细胞定位、酵母生长互补分析和蔗糖分解活性检测。基于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获得HpVIN1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pVIN1含有转化酶催化蔗糖分解的关键结构域,且在N端含有液泡定位的相关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pVIN1与猕猴桃、枇杷、苹果和葡萄的VIN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HpVIN1在茎和果实转色期(花后20~25 d)的表达量较高,果实成熟期(花后30 d)表达微弱。HpVIN1融合绿色荧光蛋白在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表明HpVIN1定位于液泡膜和液泡。HpVIN1在蔗糖利用缺陷的酵母株系过表达,恢复酵母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生长,证明HpVIN1具有蔗糖分解活性。酵母总蛋白的离体催化实验表明,HpVIN1分解蔗糖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分解活性在pH4.0时最大,并随pH的升高快速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液泡内的HpVIN1具有分解蔗糖产生葡萄糖和果糖的酶活性,参与红肉火龙果茎和果实转色期的可溶性糖代谢。

关键词: 火龙果 液泡转化酶基因 蔗糖分解 亚细胞定位 酵母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岩溶地区土壤-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系统Cd迁移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岩溶区土壤-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系统中重金属Cd的迁移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红托竹荪种植区土壤和红托竹荪样品,分析了土壤中Cd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红托竹荪中Cd含量及富集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土壤中Cd迁移累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托竹荪种植区土壤总Cd含量为0.24~4.23 mg·kg-1,平均值为0.96 mg·kg-1,是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3.2倍,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45倍。土壤Cd形态以可还原态为主,其含量占比为20.87%~63.81%,平均值为41.64%,Cd各形态占比为可还原态>残渣态>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红托竹荪中Cd含量为0.07~0.39 mg·kg-1(以鲜样计),平均值为0.18 mg·kg-1,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值(0.20 mg·kg-1)。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50~21.91和0.31~8.89。红托竹荪种植区土壤pH值与弱酸可溶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5,n=26),与可还原态Cd含量(r=0.469,P<0.05)、土壤总Cd含量(r=0.392,P<0.05)呈显著正相关。红托竹荪中Cd含量(r=-0.670,P<0.01)、Cd的富集系数(r=-0.724,P<0.01)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K、Ca、Fe、Cu含量是红托竹荪富集Cd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岩溶区 红托竹荪 Cd 迁移累积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在喀斯特地区种植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土壤肥沃分为3个区组,每个区组内种植6个玉米品种(‘曲辰11号’、‘筑青1号’、‘金玉908’、‘金玉818’、‘禾玉9566’和‘黔青446’)。结果表明,鲜草产量最高为‘金玉818’,达60.22 t·hm-2;各参试品种的风干物质含量均在35%~44.5%,穗比重均高于茎比重和叶比重,穗位高表现趋势与株高较为一致,株高最高的是‘筑青1号’(325.44 cm),其次为‘金玉908’(291.38 cm)和‘金玉818’(290.57 cm);营养品质测定结果显示,‘金玉818’、‘禾玉9566’和‘金玉908’在CP含量以及ADF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青贮玉米标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优劣依次为‘金玉818’>‘筑青1号’>‘禾玉9566’>‘黔青446’>‘金玉908’>‘曲辰11号’。综合评价发现,‘金玉818’产量最高、农艺性状优异、营养品质较高,最适宜在喀斯特地区作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黔椒12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黔椒12号’是利用母本L220-1和父本HMRL-1杂交育成的F1代鲜食优良新品种。株形半直立,早熟,果实线形,果长和果横径分别为23.9 cm和1.6 cm。单果质量19.2 g,单株结果数51个,产量42 208.5 kg·hm-2。商品果深绿色,从开花到商业采收结束98 d。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分别为782 mg·kg-1和31.3 mg·kg-1。抗病和抗逆性强。适宜于贵州省及相似气候地区春季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杂交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酰胺结构的苯基苯并噻唑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系列含酰胺结构的苯基苯并噻唑基酮类衍生物,以发掘活性优良的目标化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辣椒枯萎病和苹果腐烂病。[方法]将苯并噻唑引入二苯甲酮类杀菌剂的结构中合成不同取代基的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测试化合物5f的活体保护和治疗活性。[结果]质量浓度为50 mg/L下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f对小麦赤霉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2.40%和70.20%,优于对照药剂霉灵;化合物5m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7.90%和74.20%,均比对照药剂霉灵高。在质量浓度300 mg/L下,化合物5f对对辣椒枯萎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优于对照药剂霉灵。[结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可为二苯酮类杀菌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苯并噻唑 二苯甲酮 小麦赤霉病 辣椒枯萎病 苹果腐烂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进行水稻耐冷性鉴定及QTL定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行水稻耐冷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利用籼稻品种“贵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作为亲本,构建1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家系为定位群体。以成苗率、耐冷级别为耐冷性状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区间作图定位法,在第3条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水稻耐冷性状成苗率相关的QTL,命名为qCTS-3-1,LOD值为2.77,可解释20.87%的表型变异,增效等位基因源于“热研2号”。同时,对RIL群体中耐冷基因COLD1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及关联分析,可为后续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以及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黄金百香果的代谢组学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实验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来自 3 个不同产地黄金百香果果肉的挥发性代谢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 183 种与香气相关的挥发性代谢物质,分成 14 类,其中酯类最为常见,占 38%.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样品被分为 3 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挥发性代谢物质的差异.通过 OPLS-DA模型分析 3 个比较组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质,筛选出投影中的可变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且 P<0.05 的成分,主要包含酯类和萜类等物质,可用于后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黄金百香果挥发性代谢物质存在差异,该研究可为黄金百香果的产地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不同产地 挥发性物质 酯类 产地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半夏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解决半夏田草害问题,选择4种茎叶除草剂进行半夏田杂草防除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乙羧氟草醚EC 50~60 mL/667m2(制剂用量,下同)处理与240 g/L乳氟禾草灵EC 20~30 mL/667m2处理能有效防除半夏田金腰箭、辣子草、土荆芥、金荞麦、紫花香薷、针筒菜、尼泊尔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半夏安全,药后21 d对阔叶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达90%以上,与禾本科除草剂8.8%精喹禾灵EC 40 mL/667m2或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0 mL/667m2搭配使用对半夏田大部分杂草能实现较好防除.但两种阔叶除草剂持效期较短(30 d左右),生产上可根据施药后期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采用人工拔除或进行第2次化学防除;施药应避开中午高温时刻,以免造成此类阔叶除草剂药害.研究结果可为半夏田除草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茎叶除草剂 半夏 杂草防除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南五味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因素,利用 Codon W 1.4.2、CUSP及EMBOSS等程序,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及PR2-plot绘图分析.结果表明,南五味子属 4 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总体偏性较弱,只有rps14 的 ENC值小于 40;物种间的密码子参数高度保守,GC2 对ENC影响较大;有 31 个密码子 RSCU 大于 1,均以 A/U 结尾;自然选择在 4 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中发挥主导作用;南五味子属 4 个物种中分别确定了 18、17、16 和 18 个最优密码子,共有的最优密码子有 14 个;在ΔRSCU>0.5 的高频密码子中,仅有编码半胱氨酸(Cys)的UGU为共有最优密码子.表明南五味子属 4 个物种间密码子偏好性较保守,自然选择是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南五味子属物种鉴定、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南五味子属 叶绿体基因组 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