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PIN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和分析辣椒PIN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及其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的表达情况,为解析CaPINs功能及辣椒新品种培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通过辣椒全基因组筛选鉴定PIN基因,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这些基因在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在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PIN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aPIN1-CaPIN9,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CaPIN9未锚定。CaPINs蛋白的氨基酸数为358~654 aa,分子质量为39 251.05~71 170.91 D,等电点为6.40~9.38,且多数成员为稳定蛋白。CaPINs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共线性,与番茄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CaPINs基因包含大量生长、环境及激素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辣椒CaPIN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aPINs在不同果柄离区和根系发育中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辣椒CaPINs特异性参与果柄离区形成与根系生长发育,可作为辣椒易脱柄品种培育和根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益蝽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体视镜对益蝽Picromerus lewis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益蝽卵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卵块呈长方形,卵壳表面具金属光泽,呈金黄色,假卵盖圆形,破卵器三角状,在假卵盖的外域成一环.1~2龄若虫暗红色,无翅芽;3龄若虫黑色,4龄若虫浅褐色;5龄若虫淡土黄色,翅芽黑褐色.成虫体黑褐色,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褐色;足黑色,多细毛.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似卵圆形;雌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黑点,渐大至宝塔状大黑斑,雄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三角,渐大至摇铃状大黑斑.


红肉火龙果果糖激酶基因HpFRK1克隆、表达与酶学活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红肉火龙果果糖激酶基因,检测其表达和酶活性,解析其对果实发育可溶性糖积累的生理功能。【方法】从‘紫红龙’果肉克隆HpFRK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通过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检测酶活性。【结果】HpFRK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93 bp,编码330个氨基酸,具有磷酸果糖激酶B家族结构域。HpFRK1与甜菜BvFRK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细胞质定位的FRKs。HpFRK1在成熟茎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均表达,在花后20 d的果实表达量最高,随果实发育逐渐下调,花后30 d(果实成熟)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检测表明HpFRK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诱导获得的HpFRK1重组蛋白特异性催化果糖磷酸化(Km为11.01 mmol/L)。【结论】HpFRK1在细胞质特异性催化果糖磷酸化,在红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间负调控果实可溶性糖积累。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果糖激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和正常果实比较转录组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玛瑙红’樱桃在胚败育情况下果实仍正常发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和正常果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共获得98.87%的Clean Reads, 86.24%的Mapped Reads, Q30>94.21%;共筛选出43 6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所有样品组合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为8 213个,大多分布在FPKM 0~0.01区间。富集分析显示,注释到GO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等,其中参与生物过程的最多;注释到KEGG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参与环境信息处理、生物体系统、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新陈代谢五大通路的18个分支,大多注释到新陈代谢通路;预测为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 002个,共注释到53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ERF家族最多。研究表明,‘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与正常发育果实在膨大期基因表达差异较大,果实转色期至果实成熟基因表达差异逐渐变小,这可能是胚败育果实正常成熟的原因。


全基因组选择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genome-wide selection, GS)是一种基于基因组数据的育种方法,通过分析遗传标记和性状的关系,预测个体的遗传值和表型值,从而实现精准选育。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选择成为了现代畜禽育种的重要手段,在山羊育种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选择精确地评估山羊的繁殖性能,提高繁殖效率;同时通过筛选优良基因型,改良山羊的生长发育、肉品质等性状,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作者主要介绍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并针对山羊的繁殖性能、生长性状和肉品质等关键性状的应用研究展开论述;讨论了全基因组选择在山羊育种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对全基因组选择在山羊育种中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山羊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支撑。


树莓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莓、黑树莓、掌叶覆盆子为试验材料,选取茎段、茎尖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建立树莓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获得树莓无菌苗的外植体是茎段和茎尖,三种树莓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2.0)mg/L+NAA(0.1~0.2)mg/L;最佳愈伤出芽培养基为MS+6-BA(5.0 mg/L)+NAA(0.2 mg/L);红树莓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 MS+6-BA(0.5~1.0)mg/L+NAA(0.2 mg/L);黑树莓增殖的培养基为 MS+6-BA(1.0 mg/L)+NAA(0.05~0.1)mg/L;掌叶覆盆子增殖的培养基:MS+6-BA(1.0 mg/L)+NAA(0.2 mg/L).以 1/2 MS+IBA(1.0 mg/L)为培养基诱导生根.炼苗在0.05%KMnO4杀菌条件下,在V粘土∶V泥炭土=1∶1的基质中进行.


不同改良方式协同黑麦草对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效果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基质改良和植被恢复在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甲酸钠作为煤矸石杀菌剂,并将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按不同比例添加到煤矸石中制成不同的植生基质,以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进行植被恢复试验,同时监测其基质渗滤液的理化特性、黑麦草生长状况以及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植生基质均能显著提高煤矸石渗滤液的pH,并显著降低渗滤液中总Fe、Mn、Cu等重金属浓度。其中,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的综合效果最佳。2)菌渣、磷石膏和酒厂污泥的添加均能显著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其中添加5%菌渣、10%磷石膏和20%酒厂污泥的煤矸石基质中黑麦草生物量最大。黑麦草植株内重金属均满足《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中饲料原料的限值。3)基质改良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甲酸钠杀菌明显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其余改良方式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综上,添加5%菌渣和20%酒厂污泥对煤矸石中污染物溶出具有最佳控制效果,同时可快速恢复煤矸石基质植被,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蔬菜叶象甲为害苗期烟草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最近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烤烟育苗大棚里陆续发现为害烟苗的未知象甲,通过查询文献并测定该害虫的COⅠ基因片段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未知象甲鉴定为蔬菜叶象甲Listroderes difficilis Germain,国内首次报道为害烟草.描述了蔬菜叶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与分布、习性与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等,对该虫害的识别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穗短柄草不同发育时期转录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生长期二穗短柄草在光周期途径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二穗短柄草种质资源保育、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穗短柄草植株幼苗期(YMQ)、分蘖期(FNQ)、孕穗期(YSQ)和抽穗期(CSQ)叶片为材料,采用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功能富集分析,揭示植物二穗短柄草在长日照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检测获得12 542个响应长日照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对比组合YMQ vs FNQ、FNQ vs YSQ和YSQ vs CSQ依次有5085个、2744个和471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类囊体、核糖体亚基和细胞质核糖体等通路;KEGG富集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核糖体等通路;编码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 SNP)分析发现变异碱基总数为25 880个,其中转换和颠换的碱基总数分别为18 148个和7732个;4个时期共发现56个光周期途径基因,光周期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质外体(RNase复合物)、光受体活性、核外体(RNase复合物)和昼夜节律-植物等通路;光周期途径关键基因GI、PRR1、PRR95、ELF4和COL3比FT、COL5、LHY、RUP1、HY5和COL9提前表达。【结论】在二穗短柄草不同发育时期中光周期关键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此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二穗短柄草开花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