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波浪作用下潜降式网箱及锚泊系统水动力特性研究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摘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周长40 m、网高7 m的HDPE圆形潜降式网箱在波浪作用下的锚绳受力与运动特性,探究浮绳框深度和浮球体积对网箱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尺度模型相似准则,网箱采用水下网格式锚泊系统。波浪周期范围1.0~1.8 s,波高范围6~18 cm。结果表明:增大浮绳框深度或浮球体积,锚绳受力的总体趋势都随之增大。漂浮状态下,当浮绳框深度增大时,网箱垂荡值减小,网箱纵荡值增大而网箱纵摇值变化较小;当浮球体积增大时,网箱垂荡运动和纵摇运动无明显变化,网箱纵荡值增大。下潜状态下,当浮绳框深度增大时,网箱垂荡运动无明显变化,网箱纵荡值减小而网箱纵摇值增大;增大浮球体积对网箱垂荡运动无明显影响,但网箱纵荡和纵摇运动值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潜降式网箱锚泊系统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残留风险及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几丁质合成使昆虫变态受阻,导致死亡.在实际应用中,部分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会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造成慢性毒害,最终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当累积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中国尚未制定该类杀虫剂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且缺乏其在中国水产养殖中的相关研究.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居民消费健康,避免因除虫脲等苯甲酰脲类杀虫剂超标导致水产品出口受阻产生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残留风险及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阐明了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理化性质、环境降解情况、毒性风险水平及残留限量标准,并介绍了该类杀虫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相关研究,为中国水产品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饲料中添加新型金藻对虹鳟幼鱼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温(14±0.5)℃下,将体质量(10.40±0.13)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饲养在流速0.4 m/s(总水体约8 m3)的圆柱形培育缸中,表观饱食投喂添加0%、2%、4%和8%富含β-葡聚糖的新型金藻饲料8周后,从每组随机采鱼50尾,麻醉后腹腔注射浓度为7.2×108 CFU/mL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菌液0.1 mL,统计3 d与7 d致死率,并比较饲料中添加新型金藻(Poterioochromonas malhamensis)对虹鳟幼鱼攻毒前后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2%、4%处理组攻毒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2%、4%处理组虹鳟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2%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4%、8%处理组虹鳟肝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处理组与8%处理组虹鳟肝SOD活性均在攻毒3 d时达最大值,显著高于攻毒7 d时(P<0.05);对照组和8%处理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攻毒前(P<0.05);2%处理组GPx活性在攻毒后显著降低(P<0.05);8%处理组随着攻毒时间的延长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比例(2%~4%)的富含β-葡聚糖的新型金藻能降低虹鳟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后的死亡率,提高其攻毒前后肝脏的抗氧化性能.


滤过型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草鱼中11种农药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推杆式滤过型净化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仪(UPLC-QTRAP-MS/MS)建立了草鱼样品中11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以乙腈为提取剂,样品经超声、冷冻、离心后,上清液采用以50 mg PSA为净化填料的推杆式滤过型净化柱进行1次快速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离,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仪进行测定.基质匹配法制作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1种农药在1.0~50.0μg/kg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为1.0~2.0μg/kg.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3%~11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6%~2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7%~15%.该方法经济、简便、高效,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草鱼中农药残留的日常检测方法.
关键词: 推杆式滤过型净化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鱼 农药多残留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与红螯螯虾种养试验
《水产养殖 》 2022
摘要:稻渔共作模式是指在一块稻田同时收获水稻和水产品,这种模式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稻虾共作是稻渔共作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实现“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目的~([1-2])。目前关于稻虾共作的报道较多~([3-5]),综合种养技术也比较成熟。


瓦氏雅罗鱼盐碱适应相关InDels位点的挖掘与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极端盐碱环境下的适应机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来自内蒙古高盐碱湖泊达里湖(53.57mmol/L,pH9.6)和来自松花江流域的瓦氏雅罗鱼各5尾样本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重点对两个种群全基因组水平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s)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序共得到486.57 G高质量数据, 3243686532个clean reads,平均测序深度为51.34 X。序列比对后进行InDels调用共获得非冗余InDels位点983528个。种群比较分析获得差异InDels位点8176个,整合差异InDels和两个种群基因组强选择信号区域,共获得与盐碱适应相关的InDels位点325个,关联候选基因176个。富集分析显示,176个候选基因主要在离子转运、酸碱平衡和炎症免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利用EasyCodeML、MEME和FEL3种模型,对离子转运和酸碱平衡等盐碱适应关键调控过程的候选基因abcc1、atp2b1、slc4a4、slc7a2和aqp4进行了进化分析和选择压力检测,结果显示净化选择均对候选基因起主导作用,但abcc1、atp2b1、slc4a4和slc7a2的受选择位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选择,并且部分位点处于关键功能结构域中。蛋白三维结构分析显示, SLC4A4和SLC7A2两个蛋白的少数位点与配体结合位点重合或非常接近,推测盐碱胁迫环境介导的正向选择压力驱动了对这些位点的选择。本研究可为瓦氏雅罗鱼盐碱适应候选基因的深入挖掘及育种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全基因组重测序 插入/缺失 盐碱适应性 选择压力 适应性进化


网口结构变化对南极磷虾桁杆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桁杆拖网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为探究桁杆拖网结构与部件对网具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在基于网口背部水平扩张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缩减网口腹部网目数,缩短下纲长度设计了3种桁杆拖网网口规格,桁杆长度为20 m,下纲长度分别为20.0 m(1号)、18.2 m(2号)、17.6 m(3号).按照田内相似准则制作模型网,在3种沉力条件和5档流速下进行模型试验.结果显示:相同拖速与沉力条件下3号网扫海面积与1号网接近,2号网扫海面积较小.沉力对桁杆拖网的阻力、网口高度、扫海面积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对能耗系数无显著性影响,适当增大沉力可以提高网具的垂直扩张性能;拖速对网具阻力、网口高度、扫海面积和能耗系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3种网口结构的网具阻力与拖速均呈幂函数关系,指数介于0.7784~0.8593,阻力递增斜率变化较小.综上分析,缩短南极磷虾桁杆拖网下纲长度后有利于南极磷虾桁杆拖网垂直扩张性能提高,有利于提高网具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拖网有效扫海面积,有利于提高渔具综合捕捞效率.


贝莱斯芽孢杆菌LF01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代谢产物的生防作用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挖掘贝莱斯芽孢杆菌LF01菌株拮抗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簇,实验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同时评价了LF01菌株拮抗物质的生物安全性及其生防作用效果.基于三代Nanopore测序平台对LF0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利用在线平均核苷酸同源性(ANI)和DNA-DNA杂交(DDH)分析,以及基因组遗传进化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通过antiSMASH在线分析LF01基因组中的拮抗物质合成基因簇.同时,基于CAZyme数据库分析LF01菌株对糖类物质的水解能力.LF01菌株拮抗物质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检测其对尼罗罗非鱼和斑马鱼的致病性;拮抗物质饲喂尼罗罗非鱼后评价其生防作用效果.结果显示,LF01菌株基因组全长为3 974 023 bp,GC含量为46.56%,包含3 843个编码基因.LF01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ANI和DDH分别≥97.66%和≥80.10%,同时基于SNP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聚为一支,表明LF01菌株在基因组分子水平上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LF01菌株包含了 bacillaene、bacillibactin、杆菌霉素D(bacillomycin D)、溶杆菌素(bacilysin)、difficidin、泛革素(fengycin)、macrolactin H、plantazoli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等9个拮抗物质基因簇,约占基因组全长的8.83%.LF01菌株基因组中含有许多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几丁质、果胶、肽聚糖和葡聚糖降解有关的CAZy酶基因家族.LF01的拮抗物质对尼罗罗非鱼和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饲喂尼罗罗非鱼后能够显著提高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抗病力.综上可知,LF01菌株含有大量拮抗物质合成基因簇,其拮抗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并且饲喂后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抗病力,表明LF01菌株拮抗物质在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糖尿病前期人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研究表明经过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被逆转的,所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人群。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一组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结构类似的固醇类衍生物总称,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_3(胆骨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D_2(骨化醇)。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仅在促进骨骼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糖尿病前期 体重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半滑舌鳎颗粒酶B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颗粒酶(granzyme,Gzm)B是免疫炎症反应必不可少的介质,可激活半胱天冬酶3,进而诱导靶细胞的凋亡.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和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颗粒酶B基因(CsGzmBl)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和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sGzmBl cDNA全长为923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80bp,编码259个氨基酸(前19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5'非编码区为49bp,3'非编码区为94bp.CsGzmBl的基因组结构比较保守,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CsGzmBl蛋白包含2个N端糖基化位点、1个催化三联体"His63Asp 112Ser207"、1个"PHSRPYMA"结构域及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GzmBl在半滑舌鳎健康成鱼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头肾、中肾、肝脏和鳃中表达量次之,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0h相比,CsGzmBl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脾脏、肠、肝脏、皮肤、鳃和肾脏中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研究表明,CsGzmBl基因在半滑舌鳎抵御哈维氏弧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