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茉莉酸对马铃薯苗期低温胁迫耐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茉莉酸(JA)施用浓度对马铃薯叶片活性氧(ROS)含量及其清除酶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提升马铃薯抗寒性的最适施用浓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施JA的方法,探究正常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植株叶片的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的表达.[结果]随着JA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苗期叶片的活性氧含量逐渐降低,低温胁迫后活性氧含量能维持在较低水平,适宜浓度范围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 JA处理效果最好,ROS含量降低47.6%.JA能够提升活性氧清除酶CAT和POD活性,且随着JA浓度增加效果越显著,低温胁迫后200μmol/L JA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30、2.53倍.正常条件下,JA处理抑制SOD活性最低达70.7%;低温胁迫条件下,JA又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提升SOD活性,最高达2.11倍.外源JA能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而低温胁迫能促进内源JA的合成,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提升马铃薯的抗寒性.[结论]马铃薯苗期的抗寒性与外源施加JA的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适宜的JA浓度能够促进抗寒关键基因CBF1-3的表达,显著提升CAT、POD、SOD的活性,抑制低温胁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生成,提高马铃薯抗寒性.适宜施用JA浓度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茉莉酸;低温胁迫;活性氧;CBF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新品种'红运'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运’朱顶红是以‘法拉利’(‘Ferrari’)为母本,‘甜蜜妮芙’(‘Sweet Nymph’)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1代中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再扩繁育成的新品种。平均株高52.6 cm,花茎长36.8 cm,重瓣花,花径19.4 cm。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3月中旬始花,单茎花期12 d左右,适宜华南地区设施或露地栽培。

关键词: 朱顶红 杂交 单株选择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晒烟大叶密合受青枯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14个蛋白上调,共有25个蛋白与植物胁迫相关.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是烟草凝集素家族(Nictaba)的Ha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草凝集素基因在接种后12 h内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其在接种后6 h和9 h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结论]植物响应病菌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上调幅度最大的是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的Hav1,接种强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后烟草凝集素呈现类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凝集素蛋白可能对病菌入侵后的上游反应发挥作用.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蛋白质组;iTRAQ;烟草凝集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用复合植物蛋白(豆粕、花生饼、玉米蛋白粉和菜粕按照4.3.1.1比例组成)分别替代饲料中0、14%、28%、42%、56%和7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海水流水系统饲喂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为(1.18±0.011)g]10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升高趋势。实验组中,14%替代组获得最高的SGR、PER和最低的FC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8%替代组的PER和FCR与14%替代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组间对虾肌肉常规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复合植物蛋白比例的升高粗蛋白含量有下降的趋势,粗灰分有升高的趋势(P>0.05)。各饲料组间对虾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以生长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14%。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复合植物蛋白 鱼粉 替代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餐厨废弃物饲料化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餐厨废弃物(food waste, FW)的资源利用受到广泛关注。FW焚化、填埋、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因其面临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饲料化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高价值的饲料,从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养殖成本和环境污染,但该技术应符合减少、再利用和回收有机废物的处理原则。作者综述了FW的饲料化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FW饲料化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酶处理、藻类培养、昆虫过腹、发酵技术。其中热处理可以确保微生物安全性,是其他技术的预处理技术。藻类培养和昆虫过腹技术可以将FW转化为植物和昆虫蛋白,避免同源污染,但尚不清楚藻类和昆虫在FW利用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污染物积累。酶处理和发酵技术可以将FW中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酶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需要考虑特殊的酶制剂。发酵技术的机械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高,其核心是微生物,需要筛选有效的、能充分利用FW的微生物。目前FW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较少,在其生产和应用中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为了使FW饲料真正作为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研究人员必须对不同动物(含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性能和产品特性进行研究,以确保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餐厨废弃物 饲料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 400、2 160和1 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异亮氨酸 营养需要量 双斜率折线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州市客都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有六成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广东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稻谷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保持在76%以上,而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第三大粮食产区,其水稻产业的高效发展对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梅州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客都稻米米粒细长,晶莹剔透,米饭油光润泽,入口软滑,有弹性,非常适合南方人口感,梅州"客都稻米"2017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梅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通过全力打造客都米品牌,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查阅中国、广东和梅州历年统计年鉴资料,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历年水稻种植数据,并结合4个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单位的水稻生产调研数据,深入分析梅州市客都米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梅州市客都米产业进一步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客都米 梅州 产业经济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皂素提取纯化技术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材料、日化和农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研究开发的深入,茶皂素的多种生物活性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但受提取纯化技术限制,茶皂素纯度较低,导致茶皂素产业的实际经济价值远低于预期。目前国内外对茶皂素提取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辅助提取、超临界提取、闪式提取、生物提取、亚临界提取和双水相提取;纯化技术研究主要有酶解法、沉淀法、凝胶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大孔树脂法、膜分离法等;生物活性功能方面的研究包括抗菌、溶血活性和毒性、促植物吸收污染物、抗癌、降血脂等方面。分析茶皂素不同提取和纯化技术的优势与存在问题,以及茶皂素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展望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茶皂素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皂素 提取技术 纯化技术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大型黄羽肉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激素水平、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后代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12只25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 800、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5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种鸡的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未对试验鸡生殖器官发育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雌激素(E2)含量(P<0.05),添加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孕酮(PRG)含量(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提高了血浆促卵泡激素(FSH)含量(P<0.05);添加10 800、21 600 IU/kg维生素A显著增加了蛋形指数(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蛋黄色泽(P<0.05);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升高,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视黄醇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2)与对照组相比,种鸡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雏鸡平均出壳重显著提高(P<0.05);种鸡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子代鸡生长末重、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影响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血浆激素含量、后代鸡生长性能及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的视黄醇含量。通过回归模型估测得到,以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子代肉鸡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快大型黄羽肉种鸡饲粮最适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18 121~20 251 IU/kg、16 600~20 046 IU/kg、25 113~31 069 IU/kg。

关键词: 维生素A 黄羽肉种鸡 最适添加量 产蛋性能 子代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度生猪产业营养与饲料领域特点及2021年发展趋势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1

摘要:2020年,在政策和市场拉动下,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但非洲猪瘟疫情并未完全消除,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生猪出栏仍有所下降,生猪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商品猪出栏体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随着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已全部退出,饲料行业产品结构及产品类型也会随之变化.本文主要从生猪营养与饲料领域来综述2020年度生猪产业特点与2021年度发展趋势,并从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生猪 营养与饲料 特点 发展趋势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