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岭南地区荔枝主栽品种品质评价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岭南地区不同产区荔枝的营养品质特性及差异性,以海口、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汕尾6个荔枝主产区的8个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可食率、Vc、还原糖、蔗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8项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间荔枝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紫娘喜和糯米糍荔枝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最高,妃子笑荔枝Vc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桂味荔枝蔗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妃子笑荔枝。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荔枝品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海口、湛江、茂名3个产区妃子笑荔枝单果重、Vc、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但海口妃子笑荔枝可食率、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湛江妃子笑;广州桂味荔枝的可食率、Vc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茂名桂味;在广州、惠州、汕尾3个产区糯米糍荔枝中,单果重、Vc、蔗糖含量最高的为惠州糯米糍。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产区的荔枝分为了3类,每类所包括的荔枝均为相同的荔枝品种。研究结果将为荔枝鲜食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与机器视觉的蜜柚 汁胞粒化分级检测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1
摘要:汁胞粒化是一种柑橘类水果中汁液囊的生理失调现象,表现为汁液囊变硬、干燥等,对水果内部品质产生消极影响.蜜柚是一种厚皮的柑橘类水果,很难通过外部果皮及果形,鉴定果实内部的汁胞粒化程度.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对蜜柚汁胞粒化程度进行分级检测.采集600个不同生长期的蜜柚样本在900~1700 nm的光谱数据,按果实的汁胞粒化程度将其分为5级.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由汁胞粒化引起的内部品质的化学变化,而机器视觉技术可用于研究由汁胞粒化引起的外部特征的物理变化.因此,该方法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分级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好.尤其是,连续投影-K近邻算法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0.9700、0.9231和0.9874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汁胞粒化的鉴定与评估分级,且具有巨大潜力,以期为厚皮类水果在线分选及内部品质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近红外透射光谱 蜜柚 汁胞粒化 分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黄龙病亚洲种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柑橘黄龙病的病原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共3个种,目前我国柑橘黄龙病均由亚洲种引起,建立一套快速检测技术对我国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柑橘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的检测方法,并评价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准确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柑橘黄龙病亚洲种RPA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过程简便,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提高10倍,为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芝子实体粗多糖组成及抗氧化和免疫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取假芝子实体多糖,研究其粗多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等,为假芝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驯化栽培的假芝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经脱蛋白、冷冻干燥获得粗多糖,采用HPLC、GPC、凯氏定氮法等分析多糖组分、分子量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检测假芝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用MTS法检测假芝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结果]假芝子实体粗多糖为棕褐色粉末,当浓度为1.5 mg/mL时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0.26%、83.95%,一定范围内能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假芝子实体多糖蛋白质含量为16.99%,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8%,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二者占比超过30%.多糖组分由半乳糖、岩澡糖等10种单糖组成,其中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含量最高,3种单糖含量占67.87%.假芝粗多糖数均分子量(Mn)为28.239 ku,重均分子量(Mw)为57.502 ku,分布系数α(Mw/Mn)为2.036.[结论]假芝粗多糖为含有蛋白质的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好,为更好的推广应用和科学开发假芝提供了科技支撑.
关键词: 假芝;多糖;抗氧化;单糖组成;分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氏肠球菌IDO5对猪粪废水中吲哚降解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株吲哚高效降解菌IDO5,本研究主要对其降解猪粪废水吲哚的性质进行了测定。首先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并初步分析了IDO5对吲哚的降解效果和可作用的底物类型。其次比较了转速、温度、pH、碳源等因素对IDO5降解猪粪废水中吲哚的影响。最后利用GC-MS分析IDO5降解吲哚的产物结构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IDO5不仅能够利用吲哚为碳源生长,而且能够降解3-甲基吲哚、苯酚、甲酚等多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底物谱。菌株IDO5降解猪粪吲哚最适的条件为:温度37oC,转速170 r/min,pH 9,在此条件下24 h内可降解猪粪废水中98.2%的吲哚,去除效率较高。甚至在额外添加100 mg/L吲哚的情况下,IDO5依然能够以93.7%的高降解率去除吲哚。IDO5在降解吲哚过程中形成红色的产物,通过GC-MS分析,菌株IDO5降解吲哚很可能是通过吲哚→靛红→邻氨基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醛途径。本研究表明,菌株IDO5不仅具有较强的吲哚降解能力,而且还能作用多种吲哚类化合物,对pH适应能力也较强,能够在广泛的条件下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的吲哚进行有效降解,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蒲瓜育种研究60年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60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90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16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2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格瓦斯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现代食品 》 2021
摘要:以番木瓜和面包干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艾尔酿酒酵母为发酵菌株混合发酵酿制木瓜格瓦斯饮料,单因素试验以初始糖度、料液比、温度和糖化时间为研究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初始糖度12°Bx、料液比1∶8、发酵温度为24℃和糖化时间1.5 h,该条件下发酵的木瓜格瓦斯饮品呈浅黄色,澄清透亮,具有面包和木瓜的香气、风味,口感细腻,口味柔和醇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菠萝水心病无损检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心病近年严重危害菠萝产业,探究一种菠萝水心病的无损检测方法对保证上市果品、指导采后处理、促进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自行搭建的菠萝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智能检测平台,考虑实际应用成本与效果,搭载覆盖不同波段(400~1 100、900~1 700和400~1 700 nm)的检测器对菠萝样本进行采样,随后人工标定水心病发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光谱波段对菠萝水心程度检测的较优方法均为:采用全波段进行多项式平滑(Savitzky Golay,SG)处理,再进行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建模识别。其中,400~1100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98.51%,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91.18%;900~1 700 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100%,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62%;400~1 700 nm所建模型对菠萝水心病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为100%,对验证集的检测正确率为91.18%。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结果均显示,采用400~1 700 nm能轻微提升400~1 100 nm的检测效果。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成本与效果,实际应用建议采用400~1 100 nm光谱结合SG+SNV+PNN对菠萝水心病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证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为菠萝水心病无损、快速、智能检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