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潮土与滩涂盐土环境下甘薯块根产量及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及较好的耐逆能力.为了探究甘薯盐碱地推广的适宜性,本研究对比分析113份甘薯材料在潮土与盐土两种土壤环境下的块根产量,并对其中10份材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含盐量4.4‰的盐土中,约30%的参试材料没有产量,有产量材料的产量平均值相对潮土环境减少79.98%.与潮土相比,除个别材料外(XY153和XY205),盐土中甘薯块根干物率、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具体表现为:盐土中薯块干物率、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减少3.86、6.15、1.73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增加4.38个百分点;盐土中多数材料薯块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平均值相对减少22.34%;除栗子香外,其余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在盐土中均降低,所有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降低1.89个百分点.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普薯32淀粉为C型晶体型,其余材料为CA型晶体,两种土壤环境中的淀粉晶体型无明显差异.此外,筛选到高耐盐品系XY33、XY44,耐盐系数分别为0.69和0.61,可作为耐盐种质利用.本研究结果为甘薯在滩涂盐土中的种植推广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滩涂盐土 块根 产量 营养成分 淀粉XR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胆固醇对高温环境下湖羊母羊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胆固醇对中国南方夏季湖羊发情率、受胎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只体重相近(33.60 kg±1.86 kg)的健康湖羊母羊,其中30只湖羊在非高温季节(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0.9℃±3.2℃)饲粮添加不同剂量胆固醇(0.1%和0.5%),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动态变化,筛选合适的胆固醇添加量;另外78只湖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63 d(从同期发情处理第1天到自然发情后配种的第30天),在夏季高温季节(7-9月份,平均最高温度31.3℃±2.6℃),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胆固醇的基础饲粮,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研究饲粮添加胆固醇对湖羊发情率、受胎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非高温季节湖羊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和0.5%胆固醇,48 h后两组湖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趋于一致,据此选择0.1%作为高温季节补饲胆固醇的添加剂量.夏季高温季节在补饲0.1%胆固醇的第3、30和63天均能显著提高湖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且试验组湖羊自然发情率(89.7%)高于对照组(82.1%)(P>0.05),受胎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9%)(P<0.05).试验组湖羊总蛋白、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夏季高温环境下,在湖羊母羊饲粮中添加0.1%胆固醇可有效提高其发情率和受胎率.

关键词: 湖羊 高温环境 胆固醇 发情率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应用主体采纳行为的农业技术再分类及推广模式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技术科学分类是制定适宜技术推广策略、提升技术推广效率、增加技术应用效果的前提与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技术应用主体不断分化,技术需求呈现出显著差异化,迫切需要对农业技术再分类.因此,探索不同应用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并结合技术属性对农业技术进行分类,制定与之匹配的技术推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量与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剖析不同农业技术应用主体在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目标等差异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应用主体偏好下的技术类型与采纳方式,结合技术特点对农业技术重新分类.在探索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模式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明确四级行政农技推广体系职责,创新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充实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保障水平;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探索农业企业技术推广新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准绳,探索"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主多元协同发展的技术推广体系.

关键词: 采纳行为 农业生产技术 应用主体 模式推广 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粳46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常规化肥及鸡粪、猪粪、羊粪有机肥等氮量替代50%化肥作基肥处理,共5个处理,探索其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50%羊粪有机肥处理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但能够显著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和黏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并显著降低稻米硬度、消减值、回复值和峰值时间,使稻米品质明显提升.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有机肥替代化肥基施均可在整体上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大稻米胶稠度.但是,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大部分稻米品质指标的提升效果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将不同类型有机肥替代化肥作为基肥施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稻米品质,特别是50%羊粪有机肥处理对稻米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会使水稻产量降低.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O/W佐剂添加两种免疫增强剂对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在水包油包水(W/O/W)佐剂配方上添加免疫增强剂,一种是天然化合物维生素E(VE),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咪喹莫特衍生物(IMQ-Chol).每种免疫增强剂设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加入到基础配方中制备成不同的佐剂,然后与口蹄疫灭活病毒进行配伍.观察各组疫苗的外观并检测其稳定性、黏度、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以确定其理化性质;称量小鼠体重、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学变化来评估免疫增强剂的安全性;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评价免疫增强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制的疫苗均为乳白色W/O/W乳液,37 ℃放置9周疫苗未出现分层现象,黏度均在16 cp以下,粒径在270 nm~370 nm之间,PDI在0.34~0.42之间;不同剂量的免疫增强剂对小鼠体重没有影响(P>0.05),血常规、血液生化及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两种免疫增强剂的生物安全性良好;添加VE或IMQ-Chol的免疫组与基础配方免疫组相比,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添加高剂量VE的免疫组和添加低剂量IMQ-Chol的免疫组不仅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01),Th1型相关分子(IgG2a、IFN-γ、IL-12)和Th2型相关分子(IgG1、IL-4、IL-6)的分泌水平也有提升(P<0.05);这两组的CD3+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5.2%和77.3%,高于基础配方组的69.6%,且CD4+/CD8+比值也高于基础配方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VE和IMQ-Chol这两种免疫增强剂在不影响疫苗的理化特性的同时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添加高剂量的VE或低剂量的IMQ-Chol更能有效地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口蹄疫 W/O/W佐剂 免疫增强剂 维生素E 咪喹莫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40 cm)8种种植模式试验,研究对比8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固定表现以及下季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沿海滩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粉垄耕作可使沿海滩涂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大团聚体结构得以有效改善.绿肥粉垄耦合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上升,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且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2.00 mm、>0.25~2.00 mm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模式可较大程度地结合绿肥提供有机碳,粉垄耕作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优势,最有利于滩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固定以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碳封存、提高滩涂土壤耕地质量、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模式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在苏北沿海滩涂区域推广使用.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 粉垄 有机碳固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害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威胁水稻生产安全。水稻害虫种类多,灾变机制复杂,绿色防控新技术开发难度大。深入研究水稻害虫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发育与生殖调控机制、化学通信机制和新型防控技术等,不仅有助于阐明水稻害虫发生灾变机制,还将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有效的防控靶点和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水稻害虫研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本专辑汇集了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概述了目前关于水稻害虫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如下值得更深入关注的3个研究方向:(1)水稻害虫智能化监测和早期预警;(2)水稻害虫灾变机制及演变规律;(3)水稻害虫绿色防控靶点挖掘及可持续防控体系构建和应用。

关键词: 水稻害虫 监测和早期预警 发育调控 组学 虫媒病毒病 可持续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我国种猪场猪肺炎支原体净化的思考

中国兽医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对生猪影响较大的细菌性病原体,往往可引起猪群发生慢性感染,且难以从猪群和猪场水平上清除,导致养猪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净化在欧洲和北美已全面启动,且有成功案例,我国才刚刚启动。本文结合国外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方案的经验与我国生猪养殖特殊性的分析,提出分群体、分阶段的“三步法”净化建议,并对我国猪肺炎支原体的净化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种猪场 猪肺炎支原体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果实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梨代谢组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实生育期代谢图谱差异表达分析、不同品种果实代谢物差异分析及表征、采后贮藏保鲜及加工过程代谢物动态变化和影响果实品质相关代谢产物积累因素分析等。近年来,代谢组学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数据集联合分析,建立多维数据集之间的相关性,在识别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阐明果实品质形成机制和揭示未知代谢物代谢途径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现状,代谢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技术在梨果实上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多种新兴代谢组学技术以及多组学联合研究在梨果实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梨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代谢物 代谢组学 多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蒡根对单纯型肥胖大鼠护肝、降脂及肝源性血糖异常的改善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牛蒡根为一种食药同源原料.本研究探讨牛蒡根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护肝、降脂功能以及调节肝源性血糖异常的作用.方法: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用牛蒡根粉干预,检测其体质量、摄食量、血液生化指标、脂肪质量与肝脏内的脂质水平(如TG、CHOL等),并通过HE染色与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结果:在大鼠灌胃牛蒡根第4周,牛蒡根干预组显著抑制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P<0.05);血清生化指标TG、TCHO、LDL-C、GLU、NEFA等水平均低于造模组大鼠(P<0.05);显著减少肥胖大鼠肝脏的脂滴沉积,且肝脏中TG和CHOL含量降低(P<0.05),肝脏损伤减轻.牛蒡根干预组的胰腺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形态改善至对照组水平,并且可以抑制肥胖大鼠肝源性血糖升高(P<0.05).结论:牛蒡根对肥胖大鼠体质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少肝脏损伤并能有效调节肝源性血糖水平异常.

关键词: 食药同源 牛蒡根 单纯性肥胖 肝脏损伤 肝源性血糖异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