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水虻油的饲用价值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作为一种腐食性昆虫,可将动物粪便、厨余垃圾、植物残体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自身营养,从而实现资源的绿色高效转化。黑水虻幼虫尤其是脱脂虫粉是优质的饲料蛋白来源,目前有关黑水虻饲料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蛋白质营养上,而对黑水虻油脂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阐述了黑水虻油的主要组成,分析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总结了影响黑水虻油品质的主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黑水虻油代替传统饲料在畜禽、水产及其他动物养殖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黑水虻油作为饲料的不足和改进方式,为充分挖掘黑水虻油的应用潜力提供参考。


果蔬分拣设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果蔬商品化产后处理能力较低导致我国的果蔬在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力不足,其中后处理最主要的步骤就是果蔬分拣,而果蔬分拣设备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拣效率,解放劳动力。分别从市场和科研两方面阐述国内外果蔬分拣设备的现状,分析现有果蔬分拣设备存在的问题,讨论未来果蔬分拣的研究趋势,提出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相结合的果蔬外部品质分拣技术和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内部品质分拣技术将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同时对易损果蔬采后分拣场景提出一种机械臂抓取式分拣设备方案,为后期解决娇嫩易损、精品果蔬的分拣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蔬分拣设备 发展趋势 机器视觉 近红外光谱 机械臂


斑点叉尾鮰伪雌鱼卵巢发育评估及比较转录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XY型伪雌鱼是获得生长更快的全雄品系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必要环节.为探究17β-雌二醇诱导后的斑点叉尾鮰XY型伪雌鱼成鱼卵巢发育情况及性别分化期内转录组表达变化,本研究根据遗传性别鉴定结果,利用组织学、解剖学方法观察供试鱼卵巢发育情况及卵母细胞发育水平,统计性腺指数,评估3龄XY型伪雌鱼性腺发育情况,并对60日龄XY型伪雌鱼和正常雌鱼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不同规格(500~2 000 g)的3龄XY型伪雌鱼个体性腺指数差异较大,而大规格3龄的XY型伪雌鱼和正常雌鱼的性腺指数和发育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卵巢组织呈长囊状,血管密布,卵内充满卵黄;卵母细胞均以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为主,并伴有皮层滤泡期卵母细胞和少量初级卵母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60日龄XY型伪雌鱼和正常雌鱼卵巢之间存在11 288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富集在多个与免疫学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根据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在前30个GO富集通路中筛选到了雌性结合体通路(female gamete generation),该通路中 32 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其中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表达下调.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性控育种提供繁殖生物学技术方法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雌性化 17β-雌二醇 转录组测序 性腺评估


江苏地区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估计荷斯坦成母牛长寿性状遗传参数及评估育种值,为提高生产性能及实施平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江苏地区9个规模化牧场2017—2023年间19 756头荷斯坦成母牛的离群记录,分析牛只的长寿性和淘汰情况。利用R软件的GLM程序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状的固定效应(包括牧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BLUPF90软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及育种值评估,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平均在群寿命为1 640.87 d,生产寿命为917.15 d,平均利用胎次为2.60胎;长寿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7~0.15,属低遗传力性状;7个长寿性状(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利用胎次和L1-L4)间均具有中等到较高的遗传和表型相关(0.27~0.99),其中在群寿命与生产寿命的相关性趋近于1;通过计算长寿性状的育种值,绘制遗传趋势图,发现近年来长寿性状遗传进展缓慢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对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成母牛长寿性状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可为制定南方地区奶牛长寿性状育种规划提供参考。


噬菌体裂解酶基因Lys BT1在普通小球藻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噬菌体裂解酶因高效、安全的杀菌特性成为潜在的抗菌药物,并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在前期通过基因表达制备高效噬菌体裂解酶Lys BT1的基础上,深度解析Lys BT1与细菌上裂解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特点,成功构建出质粒pCAMBIA 1301-BT1。将该质粒通过电转化的方式导入普通小球藻中,电转条件为:电场强度1.5 kV、脉冲距离2 mm、脉冲时间0.2 ms,瞬时表达后成功进行了活性测定,从而验证了普通小球藻作为裂解酶表达载体的可行性,为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系统研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外分泌信号肽筛选及稳定表达细胞系的构建
《中国兽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在真核细胞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的分泌表达,且构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本研究设计合成了9个信号肽引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得到表达PEDV变异株AH2012/12株S全长蛋白的9个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 293T细胞后,通过Western-blot验证蛋白外分泌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含跨膜蛋白酶丝氨酸信号肽的S蛋白具有较好的外分泌表达特性;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EDV S蛋白的单克隆细胞,通过传代验证不同代次的蛋白表达水平,成功构建了可稳定外分泌表达PEDV S的CHO细胞系。结果显示,可在100 m L CHO-PEDV/S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得约5 mg的PEDV S蛋白,提高了PEDV S蛋白的表达和分泌,为进一步研制PEDV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蛋白 信号肽 稳定表达 亚单位疫苗


真空预冷对采后娃娃菜流通及货架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选娃娃菜真空预冷的处理条件,维持采后娃娃菜的新鲜品质,在分析不同真空预冷终温(0、2和4℃)和不同真空预冷终压(400、600、800和1000 Pa)对采后娃娃菜预冷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因素三水平的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与不经预冷处理的对照和终温0℃的预冷组相比,在终压600 Pa条件下,2~4℃的预冷终温处理可更好地维持采后娃娃菜的外观品质,抑制其呼吸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在终温2 ℃条件下,与不经预冷处理的对照和终压1000 Pa的预冷组相比,400~800 Pa的预冷终压处理可更好地维持采后娃娃菜的外观品质,抑制其呼吸速率及MDA含量的升高.进一步的中心复合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采后娃娃菜的真空预冷最优条件为终温4.0 ℃、终压600 Pa,该真空预冷条件不仅可维持采后娃娃菜的较好品质,而且可使活性物质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分别提高18.78%、18.47%和33.23%.因此,适宜的真空预冷处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商品化处理技术,能有效维持采后娃娃菜在流通及货架期间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 真空预冷 娃娃菜 终温 终压 总酚 可溶性蛋白 抗坏血酸 货架期


猪肺炎支原体LAP的结构预测及其抑制剂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有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本研究拟以猪肺炎支原体(Mhp)LAP为模型,研究其理化特性和高级结构,探索LAP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Clustal Omega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LAP活性位点在不同支原体中的保守情况。然后采用GST融合标签表达猪肺炎支原体LAP蛋白,通过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蛋白,圆二色谱测定LAP的二级结构,用Alpha fold 2预测三级结构。最后用Bestatin与猪、鸡、羊等不同种属的支原体共培养来观察其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总体序列同源性不高,但是LAP酶活中心的关键位点在常见支原体相对保守。猪肺炎支原体LAP可以通过GST标签进行可溶性表达。酶切GST标签后,分子筛层析显示LAP是六聚体,圆二色谱表明LAP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预测的LAP三级结构显示其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关键位点。Bestatin对不同种属支原体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最低在6 μg/mL的浓度可通过抑制氨肽酶的活性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该研究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全长转录组的蚕豆WRKY基因家族分析及耐盐胁迫相关候选基因挖掘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基因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基因,能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为了鉴定蚕豆WRKY基因家族成员,揭示其进化关系并挖掘与盐胁迫相关的候选WRKY基因,本研究在完成蚕豆全长转录组测序(9 个样品)和二代转录组测序(27 个样品)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WRKY转录因子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并通过拟南芥同源基因比对挖掘盐胁迫相关的候选VfWRKY基因.结果表明,蚕豆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53.84 Gb数据量,通过比对和校正最终获得58 885条转录本序列信息;基于蚕豆全长转录组共鉴定出 113 个WRKY家族成员,氨基酸数目为153~737 aa,等电点为4.84~9.87,113 个WRKY家族蛋白质全部定位于细胞核中;根据拟南芥WRKY家族系统发育特征,VfWRKY基因家族可分为 3 组,分别为group 1(38 个VfWRKY)、group 2(61 个VfWRKY)、group 3(14 个VfWRKY);Motif 1 和Motif 3 是VfWRKY基因家族的特征基序,并对应WRKY保守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VfWRKY基因家族主要富集在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和剪接体 3 个通路中;通过同源比对,在蚕豆中发现 14 个盐胁迫相关候选WRKY基因,且主要在根中高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蚕豆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也为创制耐盐蚕豆新品种提供了基因信息.


聚合Wx-mp、fgr和Pi-ta、Pi-b基因选育优质粳稻新品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同时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香味fgr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扬粳953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3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稻瘟病Pi-ta和Pi-b的多重PCR体系、Wx-mp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香味fgr基因的InDel标记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世代进行目标基因跟踪,结合抗性、香味和籽粒胚乳外观表型鉴定,成功地将上述4个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的水稻新品系‘南粳58’。本研究为选育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技术,同时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