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与施钾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的影响,为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和钾肥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0~2012年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身村开展,试验设氮磷肥(NP)、氮磷肥+秸秆还田(NP+St)、氮磷钾(NPK)、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t)4个处理,于每年玉米成熟期每处理小区取有代表性的玉米5株,分为秸秆和子粒两部分,测定地上部干物重,并测定其氮、磷、钾含量,收获时取中间四垄玉米按14%水分计产。试验前和小区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计算钾素利用等相关参数,分析不同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状况。【结果】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提高玉米产量,与NP处理相比,NPK+St、NPK、NP+St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3.8%、9.6%和3.8%。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秸秆和子粒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与NP相比,NPK、NP+St和NPK+St处理氮的吸收总量提高9.4%~24.7%,磷提高12.2%~26.0%,钾提高6.9%~26.4%,其中NPK+St处理的养分吸收总量最高。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NPK+St)有利于提高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和秸秆钾的利用率,其钾收获指数,化肥钾农学效率、回收率、秸秆钾回收率均高于单施化学钾(NPK)和秸秆还田处理(NP+St)。其中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5.5%和18.8%,化肥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8.3%和1.1%,秸秆钾农学效率和回收率分别提高4.0%和0.7%。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NPK+St)土壤速效钾含量比NPK和NP+St提高1.9%~4.0%,其表现为NPK+St>NP+St>NPK>NP。NPK+St、NPK、NP+St处理钾素实际盈亏率分别为15.0%、-51.1%和-18.1%。【结论】秸秆还田结合施用钾肥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养分吸收总量,还有利于土壤钾素的收支平衡,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蛋鸡产业近年发展状况诌议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1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发展概况我国蛋鸡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迅速,从1985年开始,禽蛋产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始终保持世界首位。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蛋鸡产业已基本完成良种化、专业化、设施化、市场化的演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内分工体系,甚至一度成为畜牧行业专业化、设施化和高效生产的典范,并且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国际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我国鸡蛋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调控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盆栽和定位观察相结合,探讨水氮调控对根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量和正常灌水均有利于提高SPAD值。除拔节期外,其他时期的根冠比均小于0.3;正常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根和茎的干物重增加。水分胁迫+合理增施氮肥,或常量氮肥+适当水分胁迫,或低量氮肥+正常灌水,均可促进根长、根表面积、投影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的增加;在正常灌水的条件下,适当的减少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根表面积、投影面积和根体积的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平均直径的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在前期可以促进根长的增加,后期加速根的消亡,影响到根长。增施氮肥和正常灌水有利于根部氮素累积量的增加。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根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秸秆酶解制糖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制糖是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化工醇等工业产品的关键步骤,其中采用酶解法实现农作物秸秆有效糖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简单介绍了酶解机理,并对直接酶解与预处理酶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酶解制糖 有效糖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主产区利益流失与补偿机制研究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简述我国玉米主产区利益流失根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以吉林省为代表的玉米主产区在商品粮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利益流失问题,探讨显性利益流失和隐性利益流失的形态,并以吉林省为例测算显性利益流失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玉米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明确玉米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主体和受体、补偿标准以及现金补偿与政策性补偿的运行机制及实施问题。

关键词: 玉米 利益流失 补偿机制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自交系的来源,分析并绘制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根据亲本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分析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与比例。结果表明,属于塘四平头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黄早四的衍生系,骨干黄改系吉853、LX9801与昌7-2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多个衍生系被大量应用;旅大红骨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丹340及其衍生系,其中自交系丹598的多个衍生系成为国审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Reid群的亲本自交系数量最大,478衍生系数量达30多个,7922衍生系数量达20多个,5003的衍生系数量为10个以上;PB群的亲本自交系是78599直接选系及其衍生系,其中齐319已产生多个衍生系;Lancaster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Mo17的改良系。杂种优势模式类型中Reid×塘四平头杂交种所占的比例最大。

关键词: 玉米 国审品种 亲本自交系 系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研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玉米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自交系H99,玉米杂交组合H99×A188更适宜作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继代6d后的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农杆菌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侵染效果好于EHA101;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基中除草剂筛选的临界质量浓度为4.0mg/L;头孢霉素质量浓度在500mg/L时适合进行除菌处理,且对植株再生影响较小。

关键词: 玉米 愈伤组织 农杆菌 转化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获得含双Bt基因转基因水稻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将分别携带不同Bt抗虫基因Cry1C*和Cry2A*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同时导入吉林省主栽超级粳稻品种吉粳88中,获得598株草丁膦(Basta)抗性独立转化植株。以Cry1C*和Cry2A*特异性引物对独立转化植株进行双引物PCR扩增,结果得到35株Cry1C*和Cry2A*基因双阳性植株,双基因共转化率为6.28%。以目的基因Cry1C*和Cry2A*为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获得3个双基因单拷贝株系。利用RT-PCR检测Bt基因在这3个株系中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两个Bt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同时得到了有效表达。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 Bt基因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研究其在栽培地与荒地环境中的生存竞争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栽培地环境中,转基因玉米CC-2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在生育期、株高、产量等方面均一致,可正常生长;在荒地环境中,转基因玉米CC-2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与杂草相比不具竞争优势,无杂草化风险。

关键词: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生存竞争能力 杂草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FKBP基因家族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遗传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FKBP)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组成型蛋白质。除了作为免疫抑制剂FK506受体以外,FKBP还具有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的活性。FKBP在植物中是个大家族,可作为分子伴侣与一些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调控不同的生化过程。研究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的响应胁迫和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许多新的FKBP互作蛋白的发现和鉴定表明,FKBP在调控基因表达和光合适应性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文章对植物FKBP家族的结构特点、分类以及最新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FKBP 结构特点 生物学功能 亲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