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挂浆对罗非鱼片预制菜品质提升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片为原料的酸菜鱼产品是水产类预制菜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提升鱼片在复热时的质构稳定性,探讨了挂浆对鱼片品质和鱼肉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添加淀粉、蛋清粉、花生油降低鱼片在复热过程中的蒸煮损失率,提升鱼片的质构特性,优化3类物质的添加量和工艺,以解决鱼片类预制菜在复热过程中易破碎的问题。结果表明,添加淀粉、蛋清粉和花生油均能抑制罗非鱼片的水分流失,降低蒸煮损失,提升质构特性,同时对汤汁浑浊度的影响较小。提高罗非鱼片煮制品质稳定性的最佳挂浆工艺为:淀粉添加量4.4%、蛋清粉添加量3.6%、花生油添加量1.4%、腌制时间13 min。鱼片在此条件下的综合得分(16.16±0.53)接近于预测值(16.70),说明工艺稳定可靠。与未挂浆鱼片相比,优化条件下鱼片煮制的质构硬度提高了74.2%,汤汁浑浊度降低了42.7%,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相对含量更多,结构更稳定,肌纤维间连接的紧密性更好,食用品质显著提升。

关键词: 罗非鱼片 挂浆 响应面 质构 汤汁浑浊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外来鱼类养殖规模和观赏鱼产业规模持续发展扩大,外来鱼类的生态风险也日益增加,研判外来鱼类的潜在地理分布对防控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外来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结合131 个食蚊鱼有效分布点位数据以及11 个可能影响其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分析了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对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的精度较高(AUC = 0.977),影响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最低水温(39.0%)、人口密度(32.8%)、最干月降雨量(10.2%)和海拔(9.4%);(2)食蚊鱼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面积为 175.75×104 km2,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以及西南诸河流域的云南区域,预测在未来环境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食蚊鱼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为防控食蚊鱼以及其他外来鱼类的入侵,建议完善外来鱼类贸易和养殖的行业规范.

关键词: 外来鱼类 生物入侵 物种分布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2022年我国沿海养殖虾类中虾肝肠胞虫(EHP)流行病学调查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养殖虾类EHP流行情况调查,共采集样品936份,并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 qPCR)和组织病理检测对样品进行分析。TaqMan qPCR检测结果表明,2021和2022年所采集的虾类样品中,E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7%(54/506)和13.72%(59/430);2021和2022年主要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检出EHP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0%(54/383)和16.71%(58/347),且检出EHP阳性的凡纳对虾主要来自山东、辽宁、广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1份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中检出EHP阳性,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克氏原螯虾(Protocrayfish cruzi)、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等虾类样品中未检出EHP阳性。对TaqMan qPCR检测呈阳性的凡纳对虾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中观测到分散或成簇的EHP孢子以及处于生长阶段的EHP原质团。本研究表明,2021—2022年EHP仍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对虾中流行,尽管其流行率较前几年呈下降趋势,但其对凡纳对虾养殖产业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EHP) 流行病学调查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 组织病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昌黎县海域细菌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分析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县水产养殖海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各种抗性基因的污染状况,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春季养殖海域中的海水、底泥及土著鱼类矛尾复鰕虎鱼肠道内容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要优势菌门;底泥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鰕虎鱼肠道内容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主.底泥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海水样本,鱼类肠道内容物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且不同位点的同类样本之间微生物多样性较为相似,同一位点的不同类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差别较大.对于不同位点的样本,各位点海水样本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各位点底泥样本之间差异较小,且有些底泥样本组间不存在显著的微生物组成差异.在所有样本组中,检测到的抗性基因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有5个(blaOXA-325、 cepS、 blaCARB-20、 blaOXA-55和blaTRU-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有4个[aac(6′)-IIb、 amrA、 aac(6′)-Ie-aph(2″)-Ia和aph(3′)-Vc].抗生素抗性基因与微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昌黎县 海水养殖 海水 底泥 肠道内容物 微生物多样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河蟹套养青虾抱籽虾试验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虾蟹混养模式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但仍存在苗种放养不精准、养殖茬口安排不合理、产量效益不稳定、无法进行精准捕捞、养殖中后期不明原因死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虾蟹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有效探索河蟹高质量生态发展模式,2022-2023两年来,笔者在兴化市大邹镇示范推广养殖基地开展了主养河蟹套养抱籽青虾试验,同时全程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配合饲料、玉米与南瓜为辅,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MT技术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大菱鲆幼鱼心脏的差异蛋白筛选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脏对于维持脊椎动物机体稳态有关键作用。因此,为探究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TMT联合LC-MS/MS技术开展高温胁迫下大菱鲆心脏差异表达蛋白谱分析。将大菱鲆幼鱼分为3组进行实验:control组(14.0±0.5)℃(适宜温度),HT1组(20.0±0.5)℃(高温),HT2组(28.0±0.5)℃(极高温)。定量分析鉴定到的肽段数量为35 434个,其中特有肽段数量为31 704个;鉴定到的蛋白质总数4 765个。3个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形成3个比较组,并进行差异蛋白筛选,结果显示,HT1/control共筛选到87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HT2/control共筛选到171个DEPs,HT2/HT1共筛选到188个DEPs。KEGG富集结果显示,HT2组与control组和HT2组与HT1组的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与脂肪酸代谢、炎症以及免疫防御相关的通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多个蛋白(HSP90B、HSP70等)在HT2组相较于control组均显著上调。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关联度最高的是HSP90B。首次发现,高温胁迫下心脏组织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GA、FGB和FGG)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在热响应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极高温可能引起大菱鲆的脂肪酸代谢紊乱,引发炎症反应,而热休克蛋白家族蛋白的上调可能对缓解热胁迫下的应激症状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大菱鲆热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大菱鲆的耐高温选育提供候选蛋白标记。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组学 高温胁迫 心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关联经济物种,探究二者栖息地变动的关联性有利于合理开发和管理渔业资源.本研究利用2017-2021年 6-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渔业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 3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构建不同权重的栖息地模型,并利用 2021年的渔业数据进行验证.选取最优模型预测不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分析二者在不同ENSO事件下最适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和同步性.结果表明:在不同ENSO事件下远东拟沙丁鱼适宜生境面积(高于 15%)均高于日本鲭适宜生境面积(低于 6%);但远东拟沙丁鱼在拉尼娜事件下最适栖息地面积增长率高于厄尔尼诺事件,前者增长率为 0.197,后者增长率为 0.123,相反,日本鲭在拉尼娜事件下增长率低于厄尔尼诺事件,前者增长率为 1.114,后者增长率为 2.082;当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分布位置接近时,会促进二者栖息地的适宜条件,当二者分布位置相距较远时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日本鲭栖息地面积的增加.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适宜面积在不同ENSO事件下协同变化特征可能与二者种间关系(竞争/捕食-被捕食)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流分布情况有关.

关键词: 远东拟沙丁鱼 日本鲭 西北太平洋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栖息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网箱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设计与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水产养殖中投饲劳动强度大、饲料破损率高、饲料浪费多,尤其是在深水网箱养殖中普通投饲机难以输送饲料至一定深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深水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该投饲机结合了深水养殖的特点,以及之前在沉浮式网箱养殖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相应试验来确定适宜的饲料与水质量比,以及进水泵功率和送料高度对吸料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饲料和水不同配比,以及不同水泵功率和不同输料深度等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的饲料与水质量比为1∶6;随着进水泵功率的增加,吸料效率升高;当进水泵功率保持不变,随着水深深度的增加,吸料效率逐渐减小;在进水泵功率为7.50 kW、扬程46 m时,该投饲机的吸料效率均值可达到9.46 kg/min,输送深度为水下10 m以下,满足了沉浮式网箱深水养殖的饲料投喂需求。研究表明,该水性给料投饲机可以在深水养殖中实现水下投饲,解决了深水网箱养殖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潜力。

关键词: 投饲机 深远海养殖 深水网箱 沉浮式网箱 吸料效率 输送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渔业生物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均<1,表明正常摄食渤海鱼类不会对消费者构成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渤海渔业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保障渤海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重金属 渤海 渔业生物 污染指数 人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市4个典型分布区咬齿牡蛎的生物学·生理生化和品质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探明深圳市4个典型分布区咬齿牡蛎(Saccostreamordax)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比较不同地区牡蛎的差异,为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大鹏湾、东山湾、柚柑湾和西冲口4个区域采集野生咬齿牡蛎,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等形态学指标,检测抗氧化酶、免疫酶等生理指标,分析脂肪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结果]4个区域牡蛎在壳型和多个生理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东山湾牡蛎壳型较细长,抗氧化能力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柚柑湾牡蛎溶菌酶活性最强,脂肪酸和糖原含量最丰富。[结论]地区环境条件是导致牡蛎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东山湾和柚柑湾牡蛎处于较高环境压力下,形成了较强的生理适应性。

关键词: 咬齿牡蛎 生物学特性 生理指标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