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加州鲈主要病毒病诊断与防控策略(下)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弹状病毒糖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鉴定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鳜弹状病毒引起的病害频发,该病毒传播快,致病性强,是引起鳜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鳜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 5 个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 G是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为实现该抗原蛋白的大量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鳜弹状病毒糖蛋白 G片段插入杆状病毒穿梭载体 pFastBac1 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转移载体 pFastBac-G,再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与抗性筛选后获取重组杆粒 rBacmid-G,随后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杆粒转染 Sf9 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获取到的P3 代重组病毒感染 Sf9 昆虫细胞进行重组蛋白的 SDS-PAGE检测,成功表达后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随后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大于 50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而对照组无条带,表明制备的抗原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鳜弹状病毒糖蛋白G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本试验结果可为鳜弹状病毒糖蛋白 G疫苗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糖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重组杆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特性及干燥动力学模型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在螺旋轴套加热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建立干燥模型以准确模拟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通过研究不同干燥温度(90℃、110℃、130℃)、堆料厚度(10 cm、20 cm、30 cm)和搅拌速度(4 r/min、6 r/min、8 r/min)下南极磷虾的水分含量、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干燥曲线特征,选用8种经典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检验值X~2、均方根误差RMSE为模型拟合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干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适干燥模型拟合方程。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在干燥开始10 min内干燥速率达到最大值,整个干燥过程以降速干燥为主,恒速干燥阶段较少;对南极磷虾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影响关系为干燥温度>堆料厚度>搅拌速度;试验条件范围内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1.920 9×10-9~3.971 7×10-9,干燥活化能为15.64 kJ/mol,易于干燥;Logarithmic模型为南极磷虾螺旋轴套加热干燥的最佳模型,该模型拟合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南极磷虾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提供新的干燥模式,为螺旋轴套加热干燥工艺研发、装备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螺旋轴套加热 干燥特性 干燥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α-生育酚转移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育酚转移蛋白(α-tocopherol transfer protein, α-TTP)是一种可以结合维生素E的蛋白,在协助机体转运和调控维生素E含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够影响鱼类垂体中生长和繁殖相关激素的分泌,这是否与α-TTP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本实验旨在探究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垂体α-TTP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酯) 0、200、400、800和1 600 mg/kg,对半滑舌鳎成鱼(464.0±2.6) g进行持续60 d的养殖实验;另外,在L-15培养基中添加0、18和54μmol/L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细胞进行为期3 d的体外原代培养实验。分别取垂体组织和垂体原代细胞,克隆α-TTP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α-TTP基因全长3 964 bp,编码293个氨基酸;α-TTP基因在半滑舌鳎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肾脏,在胃中表达量最低;α-TTP基因表达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00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维生素E浓度的升高,α-TT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维生素E能够影响垂体中α-TTP基因的表达,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维生素E能够显著促进半滑舌鳎垂体α-TTP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探讨α-TTP在介导维生素E影响鱼类生长与繁殖方面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维生素E 半滑舌鳎 垂体 α-生育酚转移蛋白(α-TT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盐碱度胁迫对乌苏里白鲑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24

摘要:为探究碱胁迫对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水温18℃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60.43±2.45)g的乌苏里白鲑饲养在180 cm×60 cm×47 cm的循环控温水族箱中6周,水中碳酸氢钠碱度为0 mmol/L、5 mmol/L、10 mmol/L、20 mmol/L和30 mmol/L,每个碱度组30尾鱼,三个平行组(n=10)。结果表明,在20mmol/L、30 mmol/L碱度下乌苏里白鲑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存活率均为100%,而在10 mmol/L组中增重率(87.85%)与特定生长率(1.50%/d)最高,饲料系数(0.88)最低,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 mmol/L、30 mmol/L碱度胁迫组中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5 mmol/L、10 mmol/L碱度组中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5 mmol/L、10 mmol/L碱度下乌苏里白鲑IGF-1/GH生长轴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10 mmol/L组表达量达峰值(P<0.05);20 mmol/L、30 mmol/L碳酸盐碱度下表达量显著下降,30 mmol/L组最低,仅为对照组的38%(P<0.05)和30%(P<0.05)。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对碳酸盐碱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10 mmol/L的低碱度环境中生长较好,尽管在20 mmol/L、30 mmol/L碱度不利于乌苏里白鲑生长,但其存活率仍为100%。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碳酸盐碱度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温度、盐度和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响应面法构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蛤仔生长存活模型并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了 3因素(温度、盐度、密度)和3水平(-1、0、1),以稚贝壳长为响应值,探究温度、盐度、密度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培育73 d后,温度、盐度、密度的二次效应对蛤仔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温度、盐度、密度的升高,蛤仔壳长生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即表现出抛物线形特征,其中盐度对稚贝的壳长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然而,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蛤仔壳长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壳长预测值Y对应自变量温度(T)、盐度(S)和密度(D)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6.331 05+0.276 5T+0.573S+0.689D-0.005 66T2-0.013 7S2-0.115 9D2.本研究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方程构建了不同环境下蛤仔苗种的生长模型,得出稚贝最适生长环境为温度24.32 ℃、盐度21.13、密度2.88×104粒/m2,在此条件下蛤仔稚贝平均壳长可达到最大值(4.07 mm).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温度 盐度 密度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低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试验设置3个盐度处理组(盐度15、20、25)和1个空白对照组(盐度30),对体质量为(20±5) 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为期96 h的低盐胁迫试验,分别于胁迫试验后的24、48、72、96 h对幼鱼进行相关组织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结构、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盐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不受盐度影响,盐度小于20时对幼鱼存活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时间为24、48、72、96 h时所对应的低盐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5.649、7.058、10.041和10.260;与对照组(盐度30)相比,25盐度组幼鱼鳃组织出现轻微鳃小片弯曲、末端膨大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20、15盐度组鳃组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粗大、不规则排列、基部增生与融合、线粒体丰富细胞增多、细胞空泡化和上皮细胞破裂等现象;20、15盐度组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生化指标大多在72 h时达到最高,在96 h时降低,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外,25盐度组的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在96 h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盐度为25~30时适宜绿鳍马面鲀幼鱼生活,盐度小于25时,幼鱼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幼鱼鳃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在低盐胁迫下幼鱼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关键词: 低盐胁迫 绿鳍马面鲀 鳃组织结构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网箱养殖对海域水质及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养殖与饲料 2024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种类型的深水网箱为水产养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深水网箱养殖与近岸网箱养殖相比较,阐明了深水网箱养殖对水环境及表层沉积环境的影响远小于近岸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利用远海强大的水动力,以及更强的自净化能力,降低养殖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深水网箱不但养殖效率更高,成鱼质量更好,是国内外未来海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深水网箱养殖 水环境 表层沉积环境 成鱼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氧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脾脏、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低氧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及其脾脏和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四指马鲅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往水中充入氮气,使水中氧气快速溢出降低水体溶解氧的含量。设置常氧组(6.33±0.15 mg/L)、中度低氧组(3.99±0.18 mg/L)和重度低氧组(2.05±0.15 mg/L)不同溶氧水平处理,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试验过程中关闭流水,用溶氧测量仪实时监测水体溶氧水平,通过调节充气阀大小保持相应的溶氧水平。采用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方法观察四指马鲅幼鱼心脏和脾脏的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率方面,常氧组的四指马鲅幼鱼无死亡现象;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幼鱼胁迫23 h的死亡率为10.0%~13.3%,26 h为30.0%~40.0%,29 h为43.3%~53.3%。脾脏组织结构方面,与常氧组相比,中度低氧组幼鱼的白髓增多,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周围红髓稀散分布,黑素巨噬细胞数量减少;重度低氧组幼鱼的红髓面积扩大,白髓面积减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黑色素巨噬细胞极少出现;心脏组织结构方面,中度低氧组幼鱼心脏组织致密层变薄,海绵层心肌纤维变细,间距变宽,出现部分心肌纤维断裂现象;重度低氧组幼鱼致密层变薄程度加大,海绵层心肌纤维变细,间质空间相比低氧组扩张程度加重,部分心肌细胞破裂,细胞核突出,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四指马鲅幼鱼的存活率,溶氧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随低氧水平而加重。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急性低氧胁迫 脾脏 心脏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随着中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处理养殖尾水成为了近年来要着重研究的内容。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常常组合使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方向。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尾水处理 现状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