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重RT-PCR方法,建立可同时检测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S病毒(PVS)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PVX、PVM、PVY、PVA及PVS(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多重RT-PCR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延伸温度、引物组合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5种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PVX、PVM、PVY、PVA及PVS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138、213、369、468和657 bp。测序结果表明,5种病毒的序列与相应参考序列相似性达到97%以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重RT-PCR方法能够检测植物组织量为10-3 mg。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田间样品和组培苗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的5种马铃薯病毒。


畜禽养殖厌氧消化液净化剂的制备及净化效果
《中国沼气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利用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载体,应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汉堡硝化杆菌(Nitrobacter hamburg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排硫硫杆菌(Thiobacilus thioparus)等微生物菌株与煤质活性炭进行吸附制备畜禽养殖厌氧消化液净化剂。将制得的100 g净化剂投入到10 L养殖场厌氧污水中,处理3.5 d后,测得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为86.9%和84.1%,SS,NH3-N,总磷的技术指标分别为160.0 mg·L-1,70.0 mg·L-1,6.80 mg·L-1,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净化剂对厌氧消化液CODcr,BOD5具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该净化剂为厌氧消化液的深度处理又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酶标仪法测定麦苗中γ-氨基丁酸的探讨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植物中γ-氨基丁酸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对用酶标仪测定麦苗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提取方式、反应试剂用量、波长选取和测定时间等参数的优化研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标仪测量γ-氨基丁酸的最佳条件为:55℃超声波提取30 min,当待测液为1 m L时,需2 mol·L-1氯化铝0.4 m L,1 mol·L-1氢氧化钾1.0 m L,0.2 mol·L-1p H值10.0的缓冲液1.0 m L,6%重蒸酚1.5 m L,5%次氯酸钠1 m L,最适测量波长为635μm,测定时间为反应后100~160 min。该检测方法稳定性高,重现性好。


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和叶绿体matK序列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闽清、闽侯和南平等地的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片段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用Clustal X 2.0和MEGA 4.1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份菌草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85 bp,其中变异位点0-3个,信息位点2个,遗传距离为0-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022;mat K序列长度为880-881 bp,其中变异位点(信息位点)1个,遗传距离为0-0.01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ITS系统树结果显示6份共菌草聚成四类,其中杂交狼尾草和象草(MQ)聚类在第I类的同一分支,巨菌草和象草聚在第Ⅱ类的不同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比较近;mat K序列系统树结果除了象草(MQ)外其余5份菌草均聚在了同一分支上,表明叶绿体mat K序列无法将供试的6份菌草区分开.


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
《茶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二联活疫苗对雏番鸭的免疫效力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番鸭细小病毒(MPV)和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DGPV)二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二联苗")对1日龄胶乳凝集抑制(LPAI)抗体阴性的雏番鸭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进行了血清学效力检验与靶动物免疫攻毒保护相关性的研究及免疫持续期试验。不同抗体水平的雏番鸭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当免疫鸭血清MPV-LPAI和GPV-LPAI抗体效价分别达1.0 Log2和2.0 Log2以上时,即可有效抵抗MPV和GPV强毒的攻击。免疫期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以0.2 m L的剂量免疫雏番鸭,接种后各实验组雏番鸭均产生较高的LPAI抗体,其免疫期能持续360 d。上述结果表明该二联苗能够诱导雏番鸭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可以有效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和番鸭小鹅瘟病。
关键词: MPV-GPV二联活疫苗 免疫效力 免疫产生期 免疫持续期


净化剂对猪场沼液中COD的去除及其应用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环境工程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结合微生物菌株制备畜禽养殖厌氧污水(即沼液)净化剂,选取净化剂的投加量、沼液的水力停留期(HRT)和温度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以COD降解率、BOD5降解率作为应用过程响应指标,运用响应面法(RSM)优化沼液净化剂应用条件。随着沼液水力停留期的延长,COD降解率随之升高,而BOD5降解率随之降低,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可以得到两者共同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沼液净化剂最佳应用条件为:净化剂投加量为11 g/L、水力停留期为3.26 d、温度为26.4℃,在此条件下,利用净化剂去除沼液中COD、BOD5,沼液中COD、BOD5降解率分别为85.6%和80.3%,该研究为净化剂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数。


亚热带果园土壤固碳潜力估算——以永春县为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分析了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982年到2010年的变化,并估算了现有经营条件下亚热带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近28年来,永春县果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气候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年均变幅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过渡带>中亚热带气候区。有机碳年均变幅与初始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永春县果园土壤有机碳潜在储存能力估计值为13.74~21.05 g kg–1。按照201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永春县果园土壤的固碳潜力为64108.77 t。这些有助于认识和评价我国果园土壤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


不同材料套袋对“丽光”黄皮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无核黄皮良种‘丽光’为试材,分析7种材料套袋对黄皮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报纸袋和牛皮纸袋能提高黄皮果实的坐果率和可食率,改善果皮颜色及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牛皮纸袋能降低黄皮果实的含酸量,提高氨基酸总量和水分含量,改善黄皮果实的内在品质;硫酸纸袋、双层报纸袋、白色纸袋、无纺布袋、牛皮纸袋大大降低了黄皮果实的裂果率、桔小实蝇、堆蜡粉蚧、煤烟病、日灼病、炭疽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各种套袋对改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品质和防病虫害的效果,‘丽光’黄皮生产宜用牛皮纸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