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淹水胁迫对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实践,探讨不同涝渍时间及深度(根淹、半淹)处理下不结球白菜幼苗根系中活性氧物质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显著增加了不结球白菜幼苗根系中的H_2O_2含量及O_2~ˉ·产生速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半淹处理的升幅更大。胁迫解除后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淹水胁迫期间,不结球白菜幼苗根系中抗氧化物质含量(AsA和GSH)和氧化还原力(AsA/DHA、GSH/GSSG)降低,DHA和GSSG含量则显著升高,且半淹处理的增幅或降幅均高于根淹处理,即随胁迫加剧,不结球白菜所受到的伤害越大。胁迫初期不结球白菜幼苗根系可通过保持相对较高的APX、DHAR和GR活性,抵御胁迫带来的损伤。综上表明,不结球白菜幼苗根系在胁迫初期可通过保持相对较高的APX、DHAR、GR活性,促进AsA和GSH的再生,但由于不结球白菜非耐涝植物,后期仍导致植物根系中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严重影响了AsA-GSH循环的运作效率,使过量产生的H_2O_2未能能够被及时清除,进而影响植株生长。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淹水胁迫 H_2O_2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稻麦轮作系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空白对照(CK)、常规处理秸秆不还田(NT)、1年秸秆还田(SR1)和5年秸秆还田(SR5)]对CH4、CO2和N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固碳量,估算了秸秆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综合计算了4种处理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SR1和SR5均显著提升CH4和CO2的排放通量,分别高出NT、CK处理73.52%、309.49%和13.29%、13.06%;同时显著降低N2O排放通量,较NT降低29.68%和42.55%;但SR1和SR5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与NT相比,SR1和SR5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固碳量517.9%和709.03%,SR5土壤固碳量高出SR1达30.93%;NT秸秆焚烧产生的全球气温变暖贡献为9 698.49 kg(CO2-eqv)·hm?2,比CK高126.98%。综合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固碳以及秸秆焚烧3个因素,SR1全球升温贡献最低,显著低于NT 4.72%。短期全量秸秆还田有助于降低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后降低幅度会逐步减小。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秸秆还田年限 稻麦轮作 秸秆焚烧 全球升温贡献


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北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覆土时不同含水量的泥炭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覆土时的最适含水量为60%~65%,覆土含水量(55%)过低会造成双孢蘑菇商品菇率降低和产量下降,含水量(70%)过高会导致总产量降低;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不仅影响产量,且对商品菇子实体的外观品质也有重要影响,随泥炭含水量的提高,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和单重增加。尽管覆土后可通过喷水增加含水量,但在覆土时保持泥炭合适的含水量可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中甲醛的提取和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分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甲醛提取技术和甲醛含量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技术。方法研究灭酶处理、浸泡时间和温度对食用菌样品中甲醛提取的影响,并用凯氏定氮仪蒸馏单元对处理后的食用菌样品进行水蒸汽蒸馏,替代了直接蒸馏法。结果食用菌鲜样和干样粉碎后直接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能快速提取样品中的甲醛,并能反映样品真实的甲醛含量;甲醛在1μg/ml浓度内呈线性相关,相对标准偏差(RSD)<10%(n=5),回收率为82.10%~97.98%。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性好,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分析。
关键词: 食用菌 甲醛 水蒸汽蒸馏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食品安全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因子筛选方法,探讨不同的培养基起始pH、氮源、碳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转速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确定杏鲍菇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起始pH为6,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豆饼粉,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培养温度为27℃,最佳接种量为12%,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23 r/min,较佳通气方式为纱布塞。


黑麦草添加量对浙东白鹅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黑麦草添加量对浙东白鹅生长性能、常规养分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浙东白鹅150只随机分成3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3周龄后,分别用5%、10%和20%的黑麦草替代基础日粮进行饲喂,试验期5周。结果显示:鹅日粮中黑麦草添加量在4周龄内以不超过10%为宜,5—7周龄可以增加到10%—20%,第8周添加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至20%而对体重增加没有显著影响。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黑麦草添加量达到20%时,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差异。20%与5%黑麦草添加量对8周龄浙东白鹅盲肠长和肠pH产生了显著影响,对胸肌重产生极显著影响,对其他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


温度和pH对不同镰刀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从小麦、玉米、大米、大麦等作物中分离得到的12株不同种类的镰刀菌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温度和p H对其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刀菌在10~35℃和p H3~11范围内均能够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 H为6~8。供试镰刀菌能够产生的毒素主要为A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伏马毒素和镰刀菌酸,产毒温度为5~40℃,但不同菌株的最适产毒温度存在差异;产毒过程受p H影响较大,过酸(p H3~5)及过碱(p H9~11)的条件下均未检测到任何毒素。总体上看,不同种类镰刀菌产毒类型存在差异,毒素产量受温度和p H影响比生长更大,且大多数菌株的生长与产毒最适条件并不一致。


鲍姆木层孔菌菌丝体活性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内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模型,研究3种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菌丝体化合物(原儿茶醛、柚皮素和黄芩素)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内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胰岛素抵抗模组相比,10、100μg/mL原儿茶醛和黄芩素显著提升胰岛素抵抗HepG2模型细胞内己糖激酶酶活,原儿茶醛(100μg/mL)、柚皮素(10、100μg/mL)和黄芩素(10、100μg/mL)显著提升丙酮酸激酶酶活,100μg/mL原儿茶醛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酶活。
关键词: 鲍姆木层孔菌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已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α-葡萄糖苷酶


畜禽羽色候选基因ASIP和TYRP1的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羽色是畜禽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是一种易观察的表型性状。畜禽的羽色性状由许多基因控制,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刺鼠信号蛋白基因(ASIP)、黑素亲和素(MLPH)、溶质载体家族(SLC24A5、SLC45A2)、酪氨酸酶(TYR)家族(TYR、TYRP1、TYRP2)等,各基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羽毛颜色。本文简要介绍黑色素的形成机理及研究概况,并对畜禽羽色相关基因ASIP和TYRP1的遗传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畜禽羽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