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MV病毒对甜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抗性不同的甜椒品种为试材,苗期人工接种黄瓜花叶病毒病(CMV),利用一步法RT-PCR技术对接种病毒类型进行检测,得到一条约780 bp的条带。而后对接种病毒幼苗在1~15 d内取样,测定植物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研究CMV病毒对甜椒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CMV病毒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两甜椒品种幼苗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都呈现总体升高的趋势,抗性较强的申椒1号比抗性弱的P14004增加幅度低。两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且抗性较强的申椒1号增幅更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则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两个指标都是申椒1号比P14004更高。
关键词: 甜椒 CMV 一步法RT-PCR 抗性鉴定 生理生化指标


环东风西沙水库二级保护区水质和土壤的环境评价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东风西沙水库二级保护区内农业污染的情况,对保护区内不同农田利用类型(柑橘林、林下养鸡、粮田、菜地和水产养殖)的周围水体和土壤进行为期1年的氮、磷以及重金属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农业污染,在春夏季施肥时尤其严重,TN为最严重的污染因子,全年超标;柑橘林和林下养鸡对水体污染贡献相对较高,最需要进行水体污染治理与防控;土壤质量基本符合二级保护区的要求,属于清洁、尚清洁状态,但在单项指标中柑橘林存在Cu超标的情况,全年处于污染警戒线状态,需要加强监测与防范。


不同有机物料对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设施大棚内,将不同用量的有机物料(商品有机肥、稻草、砻糠)还田栽培"春光"西瓜,研究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效果。在连续2年4季的设施栽培过程中,分5次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盐量、电导率(EC)、容重、孔隙度、最小持水量等物理化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对改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有一定作用,不仅降低了土壤全盐量和EC,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改善设施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改善土壤的水气矛盾。其中,高用量(9 000kg/hm2)砻糠处理组对设施土壤盐渍化修复效果最佳,土壤硝酸盐比单施无机肥料的对照组降低67.1%,有机质提高41.9%,最小持水量提高43.6%,土壤总孔隙度提高32.3%。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西瓜 土壤理化性质


降铜对植酸酶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应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加快仔猪生长和提高饲粮消化率,仔猪饲粮中常常同时添加高剂量铜和植酸酶,但高铜对植酸酶的作用究竟有何影响却仍鲜见报道。文章研究了高铜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仔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生产性能、粪铜和粪磷排放的影响,以及降低铜的添加量对植酸酶作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80头体重9—10 kg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栏,每栏12头猪,分别饲喂3种试验饲粮中的一种。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其营养水平达到或超过NRC(1998)相应阶段猪营养需要量。组1为对照组,饲粮铜添加量为180 mg·kg-1(硫酸铜),不添加植酸酶;组2和组3为植酸酶试验组,添加500 IU?kg-1植酸酶,组2和3饲粮铜添加量分别为180和120 mg?kg-1(硫酸铜)。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w,试验期间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采食量,观察腹泻情况,计算试验期间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频率。试验结束前连续3 d以栏为重复单位采集部分新鲜粪样,每100 g新鲜粪样加10 m L的10%乙醇,-20℃保存待测。以酸不溶灰分为参照内标,测定计算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矿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1)高铜仔猪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表观消化率提高21.12%(组2与组1相比,P<0.01),粪磷含量降低4.41%(P=0.09),腹泻频率降低19.22%(P=0.35),添加植酸酶对干物质和蛋白表观消化率,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2)两个植酸酶试验组相比,当铜添加量由180 mg·kg-1降低到120 mg?kg-1时,钙、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3.74%和9.79%(组3与组2相比,P=0.02和P=0.01),粪磷含量降低18.86%(P<0.01),腹泻频率降低25.24%(P=0.25),降铜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3)与高铜无植酸酶组相比,减少铜添加量并且添加植酸酶,可使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钙和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80%、2.84%、17.20%和32.98%(组3与组1相比,P=0.02,P=0.04,P<0.01和P<0.01),腹泻频率降低39.6%(P=0.04)。【结论】现有试验表明,在添加植酸酶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将铜(硫酸铜形式)添加量从180 mg?kg-1减少到120 mg?kg-1可以显著减少铜对植酸酶的干扰,提高饲粮钙、磷表观消化率,降低粪铜和粪磷含量。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上海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普查资料,分析整理显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与灰飞虱的越冬代虫量基数、播期、种植方式及品种自身抗性有一定的关系。灰飞虱越冬代虫量基数与冬季的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27~*);在5月1日至6月10日,播期越早,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相对越重,与播期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y=43.614e~(-0.867x),R~2=0.9918~(**));直播稻的发病率要高于移栽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发酵豆粕对‘申农Ⅰ号'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发酵豆粕饲料对‘申农Ⅰ号'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90头‘申农Ⅰ号'猪分成对照组和添加发酵豆粕的试验组,相同条件下饲喂85 d后,对猪的生长性状、屠宰性状、氨基酸及氨基酸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末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屠宰前重和胴体斜长显著高于对照组,皮厚显著低于对照组,屠宰率、平均背膘厚、6—7肋骨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高于对照组;滴水损失、嫩度、肌内脂肪和肉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了脯氨酸和组氨酸,试验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提高‘申农Ⅰ号'猪生长速度,改善其肉品质。


灰树花多糖对禽流感灭活疫苗预防效果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正常的清洁级北京油鸡分组饲喂添加不同百分比灰树花多糖的饲料,分别在10日龄、25日龄和40日龄时注射禽流感H5N1灭活疫苗免疫,并在注射免疫的第2天进行血液中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抗体(AIVH5 Ab)水平、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的测定,统计饲养过程中的饲料消耗以及油鸡体重的增加量,计算不同分组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灰树花组分能提高AIV-H5 Ab的水平,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提高北京油鸡的生产性能,对AIV-H5亚型灭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灰树花多糖 北京油鸡 禽流感病毒 AIV-H5亚型 灭活疫苗 预防效果


非洲凤仙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在主要参考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简称UPOV)、欧盟植物品种局(The community plant variety office,简称CPVO)和日本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外的资源,研制出了适用于我国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该指南在UPOV指南的25个测试性状基础上增加了9个性状,合计为34个性状。该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为非洲凤仙新品种的授权提供了测试技术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