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土壤不同种植方式普那菊苣的产量分析
《草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砂土、粘土、壤土3种不同的土壤上以穴播、条播、撒播和育苗移栽4种种植方式种植黔引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Puna,测定其鲜草产量和再生速度。结果表明:黔引普那菊苣在各种不同质地土壤上采用各种种植方式均有较高的产量。在同质地土壤上,鲜草产量以条播为最高,穴播次之,育苗移栽产量最低。同一播种方式以在壤土上的产量为最高,砂土次之,粘土最低。再生速度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黔引普那菊苣适宜在各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在土壤肥沃的壤土上种植产量较高,条播、穴播为推广的种植方式。


油菜种子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80份油菜样品在2种水分(7%~8%和4%~5%)含量条件下,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含量降低时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升高,而棕榈酸和油酸品质性状的含量降低。在两种水分含量条件下,各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硬脂酸两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两种水分含量下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一致。


安徽与邻近省藓类植物区系数量统计比较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系中的物种丰富度是衡量该区域中植物群落的环境条件、群落结构以及群落发育程度等的重要指标,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通过对安徽省与其相邻的六个省的藓类植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藓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位居第三,是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七省中安徽藓类植物属的系数最低,说明安徽藓类植物区系的丰富度和生境条件的复杂程度是较高的;比较七省的藓类植物丰富度指数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可认为纬度、降水量、温度以及丘陵山地占该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等地理条件综合作用影响藓类植物分布的丰富程度。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黄茧的选育及应用初探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自然有色茧品种并开发民族工艺品,推动贵州蚕业向优良、高效、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西南大学合作,引进其黄茧基础材料,以贵州省蚕业研究所保育的成对家蚕常规白茧优良品种871、872为载体,导入黄茧基因,经多年多代选育及室内品比、农村区试比较、丝质鉴定等研究,育成了一对产茧量接近常规品种、又具有黄色蚕茧和黄色蚕丝的特殊用途蚕品种渝黔黄茧。该品种各项成绩符合特殊用途蚕品种审定要求,于2007年12月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品种。该品种的育成与应用将对贵州蚕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其生产自然黄茧、缫制自然黄丝,可以与绿茧、红茧、肉色茧等自然有色茧丝相配套,开发丰富多彩的天然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旅游产品。


高羊茅春化基因FaVRN1的克隆与分析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羊茅茎基部组织的mRNA为模板,引用基于多年生黑麦草VRN1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分析,同时结合3’RACE和5’RACE方法从高羊茅中扩增出VRN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FaVRN1。该序列cDNA全长1222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152~889bp),编码蛋白为24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盒和K-盒结构域,有许多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春化基因蛋白产物比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90%以上。


黔西南地区高温蘑菇的栽培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蘑菇是一种在夏、秋两季栽培的新品种,填补了夏秋季节气温高而不能种植蘑菇的空白,是一条新的创收途径。为了对贵州蘑菇生产提供参考,介绍了高温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及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