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贵州茯茶散茶发花条件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茶园面积大,但经济产值低,夏秋茶浪费严重,品种结构单一.该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黑毛茶为供试原材料,人工接种茯砖茶"金花"发酵剂,优化散茯茶发花工艺条件,并开展了理化指标变化及真菌多样性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黑毛茶散茶发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发花条件为:含水量 30%、温度24℃、发酵时间9 d及接种量1:100(m/m).在此发花条件下,成品散茯茶冠突曲霉孢子数为3×108 CFU/mL,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0%、6.8%、12.0%、2.4%、42.6%.经过上述优化后,茶汤色明亮,金花茂盛,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酵时间下散茯茶的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3 d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达到98.8%.该研究优化了贵州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对提高茯砖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茶叶散茶发花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黑毛茶 冠突曲霉 散茶发花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调酸措施对西南山地酸化土壤改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南山地土壤不断酸化的问题,通过在贵阳、南宁、绵阳和恩施4个试验站开展长期联合定位试验,对比不同调酸措施对土壤改良及玉米增产的综合效应,揭示措施与玉米产量的互作关系,为建立西南山地玉米高产稳产技术体系提供支撑。试验设置农民习惯(A1、CK)、土壤调理剂(A2)、施石灰(A3)、施有机肥(A4)、前作种植绿肥(A5)5个处理。结果表明:(1)4项调酸措施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状况,其中A2、A3处理效果最优,pH均比CK提高0.9个单位,A4和A5处理分别提高0.7和0.5个单位;CK处理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降低了6.7%、7.6%,但A2、A3、A4、A5处理下,2019和2020年土壤pH分别比基础土样(2016年)提高了8.0%、6.7%、2.5%、0.0%和8.1%、7.1%、4.8%、0.3%;而A4处理比CK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4 g/kg、30.2 mg/kg、11.6 mg/kg、53.9 mg/kg,增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从2016~2020年平均产量来看,4项调酸措施中A4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达11.7%。(3)A4处理对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改善最显著。(4)4项调酸措施均提高了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且积累比例在六叶期、吐丝期均高于CK,以A4处理积累量最大。(5)A4、A5处理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A3、A4处理的粒叶比高于A2、A5处理。综上,4项调酸措施均能抑制土壤继续酸化的趋势,而施用石灰、调理剂和有机肥还能提高土壤pH,其中前两项措施效果最显著。与其他措施相比,施有机肥除了能改良酸化及培肥土壤以外,还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优化库源结构、促进干物质积累,进而实现增产稳产。因此,从调酸、土壤培肥、增产稳产3个角度综合评价,施有机肥是西南山地玉米种植区酸化农田最理想的调酸措施。

关键词: 调酸措施 土壤改良 玉米 产量 库源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艺性状与光合特性的甘薯耐荫性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更加合理的甘薯耐荫性评价方式,通过人工遮荫,研究弱光下29个不同甘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变化等,并采用不同的评价分类方式对其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在同一单项指标下的耐荫系数不同,同一品种(系)的不同单项指标耐荫系数也存在差异,其中以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9.07%, 67.55%, 61.91%和49.99%;茎干质量、蔓长、叶面积指数及分枝数的变异系数中等,分别为28.70%, 24.90%, 24.84%及24.13%.以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或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等单项指标评价分类结果与产量减幅规律不符,而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耐荫性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关键词: 甘薯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耐荫系数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框架下贵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作为一种特定的战略性资源,其保护利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与现代种业发展.贵州作为农业种质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且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全国第四.但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贵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基于现存的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系统,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运行体系、主要成效与问题;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持续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完善贵州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农作物 保护利用 鉴定评价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株粒重是影响藜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藜麦单株粒重形成的遗传基础,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遗传区段,本研究以单株粒重差异较大的两个亲本构建的 120 份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基于 GBS测序和表型鉴定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鉴定控制藜麦单株粒重变异的 QTL.结果定位到 7 个控制藜麦单株粒重的 QTL,分别位于第 3 条染色体的qSPW3-1、qSPW3-2,第 4 条染色体的qSPW4,第 5 条染色体的qSPW5,第 7 条染色体的qSPW7-1、qSPW7-2,第 12条染色体的qSPW12;单个 QTL可解释 6.09%~10.17%的表型变异,QTL的变幅为 10.54~401.86 kb.

关键词: 藜麦 单株粒重 GBS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黔茶1号制成红茶、绿茶和黄茶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及香气成分,为黔茶1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茶样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进行判别。【结果】感官品质得分依次为绿茶(93.18分)>红茶(92.57分)>黄茶(92.29分);水浸出物含量依次为黄茶(46.60%)>绿茶(45.40%)>红茶(40.00%),氨基酸含量依次为红茶(3.81%)>黄茶(3.53%)>绿茶(3.36%),茶多酚含量依次为绿茶(17.85%)>黄茶(17.77%)>红茶(12.37%);绿茶和黄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是红茶的21.47倍和21.00倍,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是红茶的4.68倍和4.64倍。鉴定出香气成分50种,其中,红茶45种、绿茶28种和黄茶30种,共有香气成分23种,包括6-甲基-5-庚烯-2-酮、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戊醛、己醛及庚醛等;对50种香气成分进行PLS-DA模型和HCA聚类分析,筛选出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值大于1.00的特征香气成分25种,包括己醛、(Z)-3-己烯-1-醇、α-荜澄茄油烯、氧化芳樟醇、柠檬烯、3-甲基丁醛及反式-菖蒲烯等,PLS-DA的得分图和HCA聚类图结果一致,绿茶和黄茶较近,红茶则较远,此特征香气成分可用于黔茶1号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判别区分。【结论】黔茶1号适宜加工红茶、绿茶和黄茶,且加工绿茶品质最佳。

关键词: 黔茶1号 红茶 绿茶 黄茶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贵州株分离鉴定及其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贵州三穗县某鸭场的病鸭病料中分离出1株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经鉴定将其命名为TMUV-GZ。为了解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E基因的分子特点,测定TMUV-GZ株的半数胚致死量(ELD50),将病毒接种至不同宿主细胞,观察其适应性与增殖能力;对E基因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MUV-GZ株能导致鸡胚和鸭胚死亡,该分离株无血凝性,在鸭胚上的ELD50为10-2.63·(0.2 mL)-1;该分离株能在Vero细胞、BHK-21细胞和DF-1细胞上增殖,对BHK-21细胞适应性最好。该分离株的E基因与泰国分离株DK/TH/CU-99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8.3%;一级结构预测E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01,不稳定系数为39.5,为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该蛋白质以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较多,为亲水性蛋白质,可能存在10个优势抗原表位、2个跨膜区、3个结构域,无信号肽;三级结构预测该蛋白质模型结构与其他黄病毒E蛋白实验结构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综上,这一研究为TMUV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培养特性 E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1/2型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精准鉴定从贵州临床发病死亡猪分离到的疑似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种特异性PCR鉴定、血清型分型鉴定及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耐药性检测,确定分离菌株为血清型1/2型猪链球菌,携带fbps+、mrp+、orf2+毒力基因,不具有gapdh、sly毒力基因,小鼠LD50为2.0×10~9CFU/m L,致病小鼠肺和肝可见明显病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结果表明,贵州省猪群存在致病性猪链球菌1/2型感染。

关键词: 猪链球菌1/2型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古尼异虫草培养及子实体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实现新古尼异虫草(Metacordyceps neogunnii)的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以分离自贵州的菌株为种质材料进行人工培养,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果糖和蚕蛹水提液最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生长速度均为1.5 mm/d,25℃、pH值为5.0时,菌丝体生长最快.以含果糖和蚕蛹的营养液配制小米培养基,新古尼异虫草子实体高可达6 cm,生物转化率达47.5%.子实体含粗蛋白29.5%、粗纤维20.4%、灰分4.02%、水解氨基酸14.3%;有效成分方面,含腺苷497 mg/kg、粗多糖5.5%、虫草酸7.0%,但未检测出虫草素.研究结果将有效促进新古尼异虫草的人工栽培.

关键词: 新古尼异虫草 古尼虫草 生物学特性 人工驯化 成分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菜型甘薯品种的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18种叶菜用甘薯品种叶片中的蛋白质、总酚、氨基酸、抗坏血酸、纤维素、维生素E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物质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VB1含量最高的是‘鄂菜薯1号’;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福薯23’;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福薯7-6’;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湛菜台71’;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黔菜薯1号’;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湘薯18’;VB6含量最高的是‘湘菜薯2号’;纤维素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是‘广菜薯5号’。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品质最佳的品种为‘鄂菜薯1号’,排名前5的依次为‘鄂菜薯1号’、‘黔菜薯2号’、‘黄叶菜薯’、‘福薯23’、‘黔菜薯1号’。经相关性分析,总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为品种资源的进一步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