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关键词: 甘蔗 钾素 吸收 累积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波沙星在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研究马波沙星在肺部感染小鼠体内的血浆、肺组织、上皮细胞衬液的药动学。小鼠肺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单剂量皮下注射10 mg/kg的马波沙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药物浓度,用WinNonLin5.2.1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血浆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_(max))为0.5 h,达峰浓度(C_(max))为3.58 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6.91 g/(mL·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7 h;肺组织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25 h,C_(max)为8.14 g/m L,AUC0-24 h为15.89 g/(m L·h),t1/2β为3.56 h;上皮细胞衬液(ELF)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5 h,Cmax为3.89 g/m L,AUC0-24h为9.58 g/(m L·h),t_(1/2β)为1.98 h,ELF中AUC与血浆游离药物AUC的比值为1.98。结果表明,马波沙星在肺部渗透能力较强,这为马波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马波沙星 药动学 上皮细胞衬液 多杀性巴氏杆菌 肺炎模型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及其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广泛分布于谷物类食品中,对人和动物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危害程度、去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预防控制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理化性质 污染 去除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措施对烤烟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烟草科学 2016 CSCD

摘要:合理的生育进程对于协调烤烟个体与群体发育关系、促进烟株碳氮代谢适时转换、获得满意的产量和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移栽期、种植密度、覆盖方式、施肥和灌溉方法对烤烟生育进程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探讨了栽培措施对烤烟生育动态的调控效应。对该领域今后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就优质烤烟生育进程指标体系建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栽培措施 烤烟 生育进程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条件下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2和2013年在中国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进行了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上的田间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芒果中氟唑菌酰胺及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9.1和8.0~11.0 d;采用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酯胺悬浮剂(SC),分别按有效成分200和300 mg/L的剂量于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3~4次,施药间隔期为10~15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和14 d采样测定,芒果中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004~0.053和0.004~0.072 mg/kg。其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符合中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0.05 mg/kg),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中国可将氟唑菌酰胺在芒果上的MRL值暂定为0.2 mg/kg。

关键词: 氟唑菌酰胺 吡唑醚菌酯 高效液相色谱 芒果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马齿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克隆、高效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许多渗透调节剂中,甜菜碱是最理想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甜菜碱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不会带来危害,同时能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将海马齿中克隆到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 ET-28a(+)上,获得重组载体p ET-Sp BADH并将其成功地转化到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能高效表达55 k D目的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301μg m L–1。酶学特征分析表明,该蛋白最适p H值为7.2,在偏碱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Sp BADH蛋白对高温敏感,且温度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超过55℃时酶活性只有20%,最适酶催化活性温度为37℃;而有机小分子醇类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自身特征维持酶催化活性的微环境。

关键词: 海马齿 甜菜碱醛脱氢酶 原核表达 酶活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酸及其氧合物对曲霉属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2016 CSCD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合成的一类毒性极高、致癌性极强的次生代谢物。一般认为,高油脂含量的作物种子被曲霉属真菌感染后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是,脂肪酸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对曲霉属真菌毒素合成的作用不同,有的促进合成,有的抑制合成。最近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脂肪酸都促进黄曲霉毒素合成,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暴露空气之后对毒素合成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产毒的作用似乎是由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所产生的脂氧合物所介导。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综合评述了脂肪酸和脂氧合物调控曲霉属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毒素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脂肪酸 脂氧合物 曲霉属真菌 黄曲霉毒素 菌丝生长 产孢

鸡mtDNA D-loop区单倍型簇频率与中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家鸡和原鸡D-loop区单倍型簇的区域性分布和频率揭示中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的区域和传播途径。通过对1 347条鸡D-loop序列进行完全对比排序,共发现198种单倍型,聚成12个单倍型簇。分析结果显示,海岛型红色原鸡与家鸡和大陆型红色原鸡有明显差异;苏门答腊大陆型红色原鸡作为独立分支,也体现出与东南亚大陆型红色原鸡的区别。单倍型簇频率分析显示,Clade C代表的母系可能更早在东南亚及云南等地驯化并对我国南方家鸡形成产生影响,但并非直接由云南引入我国,应该另有途径;Clade D代表的母系可能更早在山东及河南一带驯化繁衍,后引入四川,并在四川开始大规模繁育饲养,此后向周边区域传播扩散,成为中国家鸡重要母系来源。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国家鸡多母系起源的论断,并指出东南亚是我国南方家鸡重要的母系来源;同时,河南和山东一带也可能是我国家鸡起源的区域之一。

关键词: 家鸡 mtDNA D-loop区 单倍型 聚类分析 频率 起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EsxA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Ⅶ型分泌系统(T7SS)是近年来发现的分泌系统,分泌两种胞外蛋白,EsxA基因编码的ESAT6蛋白和EsxB基因编码的CFP-10蛋白。分泌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促进细菌从巨噬细胞吞噬体逃逸、影响巨噬细胞凋亡及裂解细胞等生物学功能,与致病性密切相关。以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模板,克隆到294bp的EsxA基因,将目的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经测序,目的序列与无乳链球菌EsxA基因同源率在99%以上。EsxA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重组载体在28℃、0.5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量最大,可溶性表达。将纯化的ESAT6蛋白免疫Balb/c鼠,成功制备ESAT6蛋白鼠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ESAT6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无乳链球菌ESAT6蛋白的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Ⅶ型分泌系统 无乳链球菌 EsxA基因 克隆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35∶35的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286 3;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8∶66、6∶77和4∶88的混剂对香蕉尾孢叶斑病菌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相加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299 9、1.378 0和1.390 7;综合考虑混配经济效益和降低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性风险等因素,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以质量比1.35∶35~8∶66进行混配较为合理。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代森锰锌 荔枝霜疫霉病菌 香蕉尾孢叶斑病菌 联合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