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裂殖壶菌对斑马鱼抗创伤弧菌感染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裂殖壶菌对鱼类抗细菌感染能力的影响,为裂殖壶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6个月的成年斑马鱼为研究对象,以基础颗粒饲料为对照组(C组),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干重3%的裂殖壶菌(S组),进行28 d饲喂试验。28 d后以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菌株FJ03-X2对斑马鱼进行攻毒,统计免疫保护率,并收集斑马鱼的肾脏组织提取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Real-time RT-PCR检测相关基因lysozyme和tnfb的表达。【结果】饲料中添加3%裂壶菌能够显著提高斑马鱼感染创伤弧菌后的存活率,相对保护率为42.8%;Real-time RT-PCR检测的结果发现S组的斑马鱼肾脏中溶菌酶Lysozyme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肿瘤坏死因子TNFb的m RNA水平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裂殖壶菌作为营养添加剂可以提高斑马鱼抗创伤弧菌感染的能力。

关键词: 裂殖壶菌 斑马鱼 创伤弧菌 饲料添加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对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系"606"乌龙茶在加工的过程中,鲜叶、萎凋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较少,做青叶中的香叶醇、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等重要挥发性成分生成并增加;整个加工过程中鉴定出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属于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7种类型,其中,酯类、醇类化合物是主要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606"乌龙茶虽然具有α-法呢烯、香叶醇、苯基乙醇、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花果香特征型挥发物成分,但橙花叔醇的含量较低,而己酸叶醇酯等具有清果香的酯型化合物含量较高.综上,新品系"606"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有别于其他花果香品种的乌龙茶,这可能是构成其独特品种风味的原因.

关键词: 新品系“606” 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O2O电商模式的发展探析

台湾农业探索 2019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农产品O2O电商模式发展制约因素,探讨"互联网+"O2O模式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概述国内外农产品O2O电商模式发展现状,分析阻碍农产品O2O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结果/结论】物流体系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农产品质量难管控、电商平台建设迟缓、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产品O2O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展O2O电商功能、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加速农商人才培养、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是农产品O2O模式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O2O电商模式 “互联网+” 农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梨、桃园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分析与减施对策

东南园艺 2019

摘要:为实现梨、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目标,对福建梨、桃化肥农药施用现状、问题与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据调查分析结果认为:福建梨、桃园化肥农药用量远高于北方地区和正常生产需求量,纯氮常年用量梨44~56 kg,桃34~44 kg,相当我国北方梨桃产区和的2~3倍;吨果耗氮梨65.0~82.8 kg,桃52.3~67.7 kg,相当于正常生产吨果需用量21.7~26.9倍、10.5~13.5倍;农药使用次数常年达12~16次,667 m~2用药量1.8~2.2 kg,相当于北方的1.5倍以上。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常年气候温暖多雨高湿,养分淋溶挥发严重;品种抗性弱,病虫害发生早而重、为害周期长;有机质肥料施用不足,土壤养分状况不清,病虫害发生规律不明,化肥农药盲目超量超范围使用;专用绿色肥药产品少,肥药减施适用技术不足,技术配套性协同性差。生产上应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普及测土配方施肥与病虫预测预报、提高施肥喷药机械化与智能化、推广化肥农药减施技术与产品。

关键词: 肥药施用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整合微生物组菌剂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作为发酵槽,通过二次好氧发酵生产含有多个功能微生物组的一种新型土壤连作障碍修复剂。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不同浸提液体浓度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浸提液的100倍稀释液处理的番茄种子发芽指数(36.75)和种子活力指数(106.07)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发芽指数33.98,种子活力指数65.26);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浸提液的稀释倍数低于50倍会抑制番茄种子萌发,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无菌水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整合微生物组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及青枯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整合微生物组菌剂(添加量为小于60%)会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而高浓度整合生物组菌剂(添加量大于80%)抑制番茄植株生长;添加量为40%,其促长效果最好,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3.77%、26.00%和79.51%,其根系活力31.15μg/(g·h),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4.72μg/(g·h);整合微生物组菌剂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随添加量增大而增加,添加量大等于40%,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大于65%,添加量为100%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37%。综合促长效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成本,建议整合微生物组菌剂使用剂量为添加量40%。

关键词: 整合微生物组 种子萌发 青枯病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5年配施有机肥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变化状况

土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5a(2009—201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配施不同比例有机肥(养猪场发酵床垫料)对茶园土壤交换性Al~(3+)(Ex-Al)、单聚体羟基铝(Al(OH)_2+Al(OH)_2+,Hy-Al)、酸溶无机铝(Al(OH)_30,Col-Al)和腐殖酸铝(HA-Al)分布特征及茶叶铝含量的影响,探讨配施有机肥改良茶园酸化土壤及降低茶叶铝含量的可行性。试验设置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0(CK)、25%、50%、75%和100%5个处理。结果表明:连续5 a配施有机肥处理茶园0~20 cm土层土壤pH提高0.27~1.0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提高8.64%~30.71%;20~40 cm土层土壤pH提高0.16~0.50个单位,有机质含量提高0.94%~14.84%,提高幅度均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茶园土壤活性铝总量(ΣAl)随着有机肥料配施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Ex-Al、Al-HA含量及其占ΣAl的比例随着有机肥料配施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Hy-Al含量及其占ΣAl的比例则呈现上升趋势;Col-Al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变化不显著,而其占ΣAl的比例则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处理茶叶铝含量为820.04~940.27 mg/kg,配施有机肥处理对茶叶铝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升高,促进土壤Ex-Al向Hy-Al转化,而对茶叶铝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通过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度来降低茶叶铝含量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 pH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条件下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的RT-qPCR内参基因筛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光质对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DLR)花青素的积累以及细胞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利用RT-qPCR进行不同光质培养的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筛选适用于不同光质下RT-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以9种光质(黑暗、白光、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紫光、暖白光、暖黄光)下培养获得的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为材料,对10个葡萄中常用的内参基因进行RT-qPCR分析.结果显示,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等3个内参分析软件因算法不同,内参稳定性排名具有一定差异. ge Norm评估排名前5的内参基因为α-Tubulin=AP-2> 60SRP> EF1-α> UBQ;Normfinder计算排名前5的内参为60SRP> AP-2>α-Tubulin> EF1-α> GAPDH;BestKeeper分析的前5个基因依次为UBQ>α-Tubulin> 60SRP> EF1-α> SAND.α-Tubulin、60SRP在3个软件评估中排名最为稳定靠前,NAD5则为最不稳定候选内参基因.拟定α-Tubulin、60SRP为最适内参,对目的基因UFGT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α-Tubulin、60SRP表达趋势相似,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组合可获得较为精准的表达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光质处理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图5表2参39)

关键词: 刺葡萄 红色愈伤组织 光质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油菜轮作土壤拮抗立枯丝核菌的筛选和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油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为了分离筛选出轮作土壤中对立枯丝核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通过对已确定出的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平板培养和拮抗试验。应用平板对峙法将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分离出的菌株接种至含立枯丝核菌的平板中培养筛分拮抗菌株,并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长期水稻—油菜轮作实验田土壤中筛分出77株细菌,试验发现四株分离菌株具有明显拮抗立枯丝核菌的作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拮抗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发现两株拮抗菌株为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另两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研究结果为揭示水稻-油菜轮作下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机制及功能微生物菌株的拮抗效应与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油菜轮作 拮抗菌 生物防治 立枯丝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百香果品系间氨基酸组成比较及评价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品系百香果中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5种百香果果汁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营养价值评价,同时对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差异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系百香果均含有17种氨基酸,‘芭乐味黄金果’氨基酸总量TAA(977.03 mg·100 g~(-1))、必需氨基酸EAA(268.14 mg·100 g~(-1))和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63.26 mg·100 g~(-1))含量均为最高,和‘实生株系紫果’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实生株系紫果’EAA/NEAA(42.13%)、EAA/TAA(29.63%)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72.61)均最高。百香果的SRC值为64.49~72.61,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以TAA、EAA、呈味氨基酸等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5个品系百香果氨基酸聚类为2类。第1类为‘芭乐味黄金果’,其特征为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均为最高;第2类为‘台农’、‘紫香’、‘满天星’和‘实生株系紫果’。

关键词: 百香果 品系 氨基酸组成 聚类分析 氨基酸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关联因素定量分析及预测——以福建省为例

台湾农业探索 2019

摘要:【目的/意义】制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才规划和培养计划关键在于对未来人才需求量的准确预测,通过研究为制定福建农业科技人才未来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以2002-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分析基础,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影响福建农业科技人才需求数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排序,并在解析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组合预测模型进行需求量预测。【结果/结论】分析表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农林牧渔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机械总动力依次对农业科技人员需求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十三五"时期福建农业科技人才年均增长率为12.29%,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仍有较大空间,而且年均增长速度也逐年上升。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需求关联因素 组合模型预测 定量分析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