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2种南方山葡萄酒体外抗胆固醇氧化能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与健康人体类似条件的体外胆固醇氧化模型,研究2种葡萄酒对自由基引发的胆固醇氧化的抑制能力,并分析了葡萄酒中主要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对胆固醇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桂葡萄1号葡萄酒的抑制能力高于刺葡萄酒;在葡萄酒与胆固醇氧化模型的体积比为1∶50,1∶100,1∶200时,反应24 h桂葡1号葡萄酒对胆固醇的抑制率分别为98.4%、97.2%、80.9%,刺葡萄酒的抑制率分别为96.6%、92.9%、72.8%;桂葡1号葡萄酒和刺葡萄酒中的游离花色苷、原花青素的含量分别达到759.9、403.1和712.6、465.0 mg/L,白黎芦醇的含量为5.62和4.25 mg/L;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是南方山葡萄酒抗胆固醇氧化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南方山葡萄酒 胆固醇 抗氧化 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板不同朝向和高度诱集茶园主要害虫的效果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了黄板不同悬挂朝向、不同悬挂高度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及对主要天敌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西朝向和南北朝向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黄板诱捕的假眼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瓢虫的数量均以北向最多,但4个方向黄板的差异也均未达显著水平。茶园应用黄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的最适悬挂高度为距茶树蓬面-0.2~0m,此时黄板对茶园天敌瓢虫、蜘蛛和寄生蜂的负面影响最小;茶园应用黄板诱杀黑刺粉虱的最适悬挂高度为-0.2~0m或0~0.2m。

关键词: 黄板 朝向 高度 主要害虫 诱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种绿肥作物。本研究通过紫云英-化肥配施比例不同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方法】紫云英—水稻长期轮作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紫云英和化肥,CK),全量化肥(100%F),紫云英18000 kg/hm2+全量化肥(MV+100%F),紫云英18000 kg/hm2+60%化肥(MV+60%F),单施紫云英18000 kg/hm2(MV)。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2012年10月份于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在翻压紫云英的条件下,化肥减量40%,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达到减少化肥用量,保持产量的目的。2)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结合翻压紫云英和单施紫云英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施肥模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MV+100%F处理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显著提高;与100%F处理相比,MV和MV+60%F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显著减少;100%F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3)100%F、MV+100%F处理的细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2.3%、138.8%,而MV+60%F和MV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说明细菌对土壤养分有很强的依赖性。单施化肥或单施紫云英都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化肥与翻压紫云英配合能显著提高其数量。4)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钾养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主要受NH+4-N的影响。5)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碳量(SMBC)和微生物生物氮量(SMBN)的含量。6)除了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总体表现为紫云英与化肥混施大于单施化肥或紫云英。7)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氮素的相关性最强。土壤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可作为衡量水稻产量多少的依据之一。【结论】MV+60%F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少40%的化肥用量,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培肥模式。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的积累,同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活的提高。MV+60%F培肥模式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值得推广并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验证。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养分 微生物学特性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猪群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鉴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猪瘟病毒(CSFV)的RT-PCR检测方法,用于福建省猪群感染BVDV的病原学检测,并进行猪源BVDV协同感染的病原学调查。根据BVDV 5′-UTR保守序列建立猪源BVDV的特异性RT-PCR,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然后对福建省9个地市42个猪场的458份临床样品进行BVDV检测及测序,并参照已有的CSFV、PRRSV、HP-PRRSV、PRV和PCV-2病原检测方法对BVDV阳性样品进行协同感染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度达0.1 TCID50,检测CSFV、PRRSV、HP-PRRSV、PRV、PCV-2和PPV均为阴性,重复5次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的结果一致;样品BVDV病原阳性率10.04%(46/458),猪场阳性率78.57%(33/42),9个地市阳性率100%(9/9);其中46份BVDV阳性样品CSFV、PRRSV、HP-PRRSV、PRV和PCV-2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91.30%(42/46)、50.00%(23/46)、41.30%(19/46)、63.04%(29/46)、37.00%(17/46)。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合用于猪源BVDV的监测;福建省猪群BVDV感染情况较普遍,且与多种病毒协同,其中CSFV协同感染率最高。

关键词: 福建省 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RT-PCR 病原学检测 协同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蛹虫草可人工驯化栽培,且与冬虫夏草一样含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同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日益稀少的冬虫夏草。为了充分研究蛹虫草栽培及加工技术,本研究总结了蛹虫草的成分、药理性质、人工栽培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阻碍蛹虫草大规模种植的原因,指出蛹虫草加工技术不高、研究较少等问题并对今后蛹虫草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蛹虫草 人工栽培 加工技术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以来,福建省举办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模式,如产业带动型、生态推动型、文化开拓型、古村保护型、扶贫开发型和综合提升型等多种类型。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村域经济薄弱、农村环境脏乱差、乡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以及美丽乡村治理机制长效不足、管理不力等。因此美丽乡村要通过规划导向、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并驾齐驱才可实现。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片中烯脂酰-CoA还原酶基因PsECR的筛选及其启动子的克隆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ECR基因在调控蜡质形成过程中分子机制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为其抗病机理研究和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已构建好的5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的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烯脂酰-CoA还原酶(ECR)基因,命名为PsECR,然后,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Genome Walking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PsECR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命名为PsECRp。【结果】PsECR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717 bp,5′非翻译区长447 bp,3’非翻译区长33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933 bp,编码311个氨基酸。通过蛋白质序列对比发现PsECR与蔷薇科植物苹果的ECR蛋白质同源性达到93%,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ECR在幼叶、老叶中的表达量相对其他3个时期明显最低,而叶芽、展开叶、成熟叶中表达量处于同一水平。将得到的PsECRp序列用在线软件plantcare和plant分析表明,该序列除含有启动基本元件,如TATA-Box、CAATBox外,还含有2个防御相关元件(MYB1LEPR)、2个抗病响应元件(BIHD10S)、1个病原菌应答元件(W-Box)、1个真菌诱导反应元件(Box-w1)、2个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1个响应逆境胁迫富TC的重复序列(TCrich repeats)等响应元件。【结论】筛选得到了PsECR基因全长序列,对该基因在叶片的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分析显示,PsECR基因可能参与叶片蜡质合成的调控。由获得的PsECRp启动子的序列分析表明,可以推测ECR在植物应答抵抗病原菌和逆境胁迫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J.Y.Zhang et al.) 全长cDNA 启动子 调控元件 基因表达分析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芽变新品种宇选1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宇选1号是葡萄品种巨峰芽变。果穗圆锥形,带副穗,无歧肩,穗重450.0~650.0 g,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粒椭圆形,单粒重12.0~13.0 g,果实紫红色至紫黑色,果粉厚,果皮厚易剥离;果肉硬脆,有肉囊,有较浓而纯正的草莓香味,风味酸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0%~19.00%;在浙江省乐清县,露地栽培7月18—23日成熟,大棚促成栽培7月5—10日成熟。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葡萄 品种 宇选1号 巨峰 芽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冈芙蓉李与福建芙蓉李的ISSR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宁冈芙蓉李与福建芙蓉李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从32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4个芙蓉李材料的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共得到62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7个;宁冈芙蓉李与福建芙蓉李的ISSR指纹图谱差异显著,来自于不同地方的福建芙蓉李的ISSR指纹图谱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引物UBC813、UBC818、BC825、UBC840、UBC844和UBC856均可以将宁冈芙蓉李与福建芙蓉李区分开。

关键词: 芙蓉李 ISSR 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丰产与否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作物合理的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本研究总结了旱地种植玉米与豆科作物、小麦、蔬菜以及其他一些旱地作物的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实施成效。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或套种的生产模式与单作栽培模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如何拓展与深化系统研究,着力构建技术体系与栽培标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为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应用于大面积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栽培方法,服务于当今现代旱地农业生产是必要的也是亟待要探讨的。

关键词: 间作套种 玉米 豆科 小麦 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