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间歇式红外辅助热泵干燥对龙眼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干燥温度结合间歇式红外辅助热泵干燥龙眼,研究干燥条件对龙眼干燥特性、色泽、复水性、抗氧化活性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式红外辅助热泵干燥能显著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燥龙眼品质.与单一热泵干燥相比,间歇红外辅助干燥的时间可缩短25%~28.6%,复水比增加2.65%~8.21%;间歇红外辅助干燥龙眼总色差值较单一热泵干燥明显降低,色泽均匀性提升,FRAP铁离子还原力显著提高4.42%~17.95%;干燥使龙眼挥发性成分中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种类或含量增加,香叶基丙酮、正辛醇、癸酸乙酯等特有挥发性物质仅在间歇式红外辅助干燥龙眼中测得,表明间歇式红外辅助能有效丰富龙眼干的香气种类.结论:60℃热泵条件下每5 min辅助红外2 min是间歇式红外辅助热泵干燥的最优处理条件,有利于龙眼干的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形成.

关键词: 间歇式红外 热泵干燥 龙眼 品质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百粒重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探明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全国不同地区的5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百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51个菜用大豆品种中亚油酸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油酸含量,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小;依据12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1份菜用大豆品种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为综合性状比较均衡的23个品种,类群Ⅱ为粗脂肪含量和亚油酸含量高的15个品种,类群Ⅲ为油酸含量高的12个品种,类群Ⅳ只有1个品种,具有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联度依次为: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亮氨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精氨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因此,在菜用大豆大粒品种的育种过程中,可以优先对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等性状进行选择。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百粒重 品质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重排是一种可能导致DNA片段丢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机制,从而改变基因组结构,为创造新的变异性状提供可能。植物染色体重排事件的准确鉴定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它们在植物演化和作物育种中的作用。该文深入探讨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自然发生和人工诱导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高通量测序鉴定方法。同时,系统总结了植物染色体重排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具体实践,着重强调了染色体重排技术在提高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改良农作物的重要性状、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然而,目前染色体重排的发生概率较低,技术上仍存在挑战,需要更多精准的工具和策略来实现染色体片段的精准定位和重排。通过全面了解染色体重排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和育种家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基因组,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不仅为深入认识植物基因组提供新途径,也为未来创新作物育种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挖掘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染色体重排技术有望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更多可能性,对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和气候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染色体重排 作物 育种 基因编辑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研究广州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采集广州市222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和(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土壤PAHs污染生态风险状况,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评价土壤PAHs污染健康风险状况,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PMF模型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州市表层土壤ω(∑16PAHs)为38~11 115μg·kg-1,平均值为526μg·kg-1,16种多环芳烃单体均为强变异;广州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个别采样点的PAHs污染已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年和儿童的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都呈现为:皮肤接触>误食土壤>呼吸摄入,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年,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范围;源解析表明广州市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炭源(37.1%)>柴油源(32%)>炼焦源(17.3%)>交通排放、生物质燃烧和石化产品挥发的混合源(13.6%),整体土壤PAHs来源属于混合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广州市表层土壤PAHs污染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开展.

关键词: 广州市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品保鲜包装材料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对现阶段肉品保鲜包装材料及相应的包装新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肉类食品保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肉类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综述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智能包装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包装可对肉品起到直接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肉品的货架期.新型包装材料及配套包装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肉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未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肉类食品包装材料及不同包装技术间的结合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 肉品保鲜 包装材料 包装技术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中国稻米 2024

摘要: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 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优质的育种亲本三黄占2号、28占和香丝苗126等广泛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在水稻育种方面,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先河;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最早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籼稻矮秆品种广场矮,从而开辟了水稻矮化育种新途径,进而培育出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双桂36、特青等大品种,为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最早开展籼型优质稻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双竹占、黄华占、粤农丝苗、美香占2号、泰丰优208等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在杂交稻育种方面,创制出野败型、红莲型高配合力、高异交率和细长粒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天丰A、五丰A、荣丰A、丛广41A、粤泰A、粤丰A、泰丰A和广8A等,创制出感温与感光型恢复系广恢3550、广恢998、广恢122等,广泛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与生产;主持和合作育成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水稻品种(组合)45个。在水稻栽培方面,从20世纪50—60年代农民水稻高产经验——“潮汕经验”的总结,到80年代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研究、90年代的水稻抛秧技术和21世纪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这些栽培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广东省水稻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为水稻高产稳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广东 水稻 稻种资源 水稻矮化育种 优质稻育种 杂交稻育种 栽培技术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销区县域粮食生产托管发展调研与思考——以广东省东源县为例

中国稻米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广东临近港澳,经济发达,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也是传统的双季稻产区。托管是当下广东县域粮食生产的热词,它通过引领农户与托管服务组织对接,破解“无人种稻”难题,使“小农户”接轨“大生产”。农业生产托管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从省内基层实践中提炼经验,总结做法,用工匠精神去打磨产品和服务。东源县作为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其模式、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其依然存在成本高、风险高、门槛高、突破难“三高一难”等发展瓶颈,这也是广东农业生产托管的共性问题。为推动农业生产托管进一步发展,建议从创新组织方式、优化补助门槛、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培育服务联合体、强化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粮食 主销区 水稻 托管 东源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常见的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投送DNA基因组编辑方式会导致外源载体片段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引发消费者对其潜在生物安全的担忧。目前已有部分植物建立了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但存在投送效率低、编辑效率低和再生困难等问题。本文中主要对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建立和应用研究中编辑元件载体、介导投送方式及常用的编辑策略等3个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RISPR/Cas 基因组编辑 无外源DNA 编辑元件载体 介导投送方式 生物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石榴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研究番石榴最佳花粉采集期、授粉期及去雄期,以番石榴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最优培养基配方,进而测定不同保存时间及不同开放状态的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组分对番石榴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为糖>硼酸>氯化钙,最佳处理组合为150 g/L蔗糖+0 g/L硼酸+0.3 g/L氯化钙,其花粉生活力为91.9%。花粉生活力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新鲜采摘的番石榴花粉生活力为89.69%,保存96 h的花粉生活力为0%。番石榴花在时期Ⅲ(花苞完全裂开、萼片脱落)花粉生活力最高,时期Ⅳ(花瓣展开)柱头可授性最强;另外,时期Ⅰ和Ⅱ的花粉囊并未打开,柱头上未附着花粉且花粉生活力较低。因此,番石榴花的最佳授粉期为时期Ⅳ,最佳花粉采集期为时期Ⅲ,最佳去雄期为时期Ⅰ和Ⅱ。

关键词: 番石榴 离体培养 花粉生活力 柱头可授性 最佳授粉期 最佳花粉采集期 最佳去雄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GAst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雏鹅痛风疫苗研究及综合防控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流行现状 致病性 诊断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