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O型口蹄疫病毒VP3蛋白的可溶性表达与反应原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合成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VP3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SUMO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SUMO-VP3,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SUMO-VP3融合蛋白表达,在IPTG浓度0.1 mmol/L、温度16℃、诱导8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 ESUMO-VP3重组表达载体获得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表达为主,且融合蛋白均可被FMDV阳性血清识别,反应原性良好。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结构蛋白VP3 蛋白可溶性表达 SUMO标签


乙脑病毒Henan-09-03株E蛋白结构与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enan-09-03株乙型脑炎病毒(JEV)病毒E蛋白(囊膜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研究JEV的E蛋白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E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3 k Da,等电点是7.75,消光系数是66 515,不稳定系数为27.05,疏水平均值为-0.007,无信号肽,有2个跨膜区、27个蛋白修饰位点、5个二硫键、15个蛋白质结合位点,二级结构为α-β混合型、三级结构以同源四聚体形式存在。


谷子萌芽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相关指标,筛选抗旱谷子品种,采用PEG渗透剂模拟干旱胁迫,测定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6个指标,对20个谷子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995**,0.997**,0.762**,0.680**),可以作为谷子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其中,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可以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活力抗旱指数可以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可以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20个谷子品种中,长农40、晋中208、长生08-2、汾选446、复12、保200302、郑12、长生08-1这8个品种的萌发抗旱指数分别为0.917 3,0.920 5,0.865 1,0.869 9,0.836 6,0.831 3,0.843 0,0.979 5,抗旱性较好。


长期施肥旱地土壤易分解与耐分解氮的矿化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易分解氮库和耐分解氮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矿化能力的大小可反映土壤有机氮的周转性能。论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易分解氮库与耐分解氮库的矿化特性,为了解不同培肥措施及其氮素供应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2种旱地土壤(黑土和潮土)为例,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个处理,采用颗粒密度法,将土壤有机氮分为易分解氮和耐分解氮2个组分,室内培养分析不同组分氮的矿化特性。【结果】筛分及培养结果显示,黑土和潮土的平均质量回收率和氮回收率均超过97%,易分解和耐分解氮组分矿化量之和占原土矿化量的平均比例为99.91%(99.89%—99.93%),是一种研究土壤易分解和耐分解氮组分矿化特性的可行方法。2种旱地土壤NPK、NPKS和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除黑土NPK处理差异不显著)较CK处理显著提高26.82%—137.10%;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黑土、潮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影响显著,其中,黑土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为1.48 mg·kg-1·d-1,显著优于NPKS(1.02 mg·kg-1·d-1)与NPK(0.75 mg·kg-1·d-1)处理;潮土NPKM处理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为1.17 mg·kg-1·d-1,显著优于NPKS(0.89 mg·kg-1·d-1)与NPK(0.76mg·kg-1·d-1)处理;旱地土壤各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黑土各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平均净氮矿化潜势为0.58 mg·kg-1·d-1(0.52—0.63 mg·kg-1·d-1),潮土为0.51 mg·kg-1·d-1(0.40—0.62 mg·kg-1·d-1)。不同施肥处理旱地黑土、潮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均显著大于同处理耐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NPKM处理两者显现出最大差异,其中,黑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是同处理(按CK、NPK、NPKS、NPKM顺序)耐分解氮组分的1.41、1.39、1.75和2.35倍,潮土易分解氮组分净氮矿化潜势是同处理(按CK、NPK、NPKS、NPKM顺序)耐分解氮组分的1.22、1.33、1.56和1.87倍。土壤矿化过程中易分解组分对原土矿化贡献率受施肥措施显著影响,其大小按CK、NPK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蛋白质含量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利用表型数据的传统遗传研究表明,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但不同材料之间遗传力差异很大,在31%~99%之间。在所有20个染色体上均发现有相关的QTL位点,共有298个QTL,贡献率介于0.002%~80%之间,其中20号(I连锁群)、15号(E连锁群)等染色体上均存在多次检测到的QTL区段。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均显示20号染色体检测到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的频率均最高,且在该染色体上预测了一些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但这些候选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20号染色体有一个QTL区段(A688-Satt239)在多个环境和群体中均检测到,这为高蛋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花生品种抗旱生理特性的差异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远杂9307、远杂9102、豫花9936、远杂0005、豫花9803 5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人工干旱和正常条件下研究5个花生品种的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远杂9307抗旱系数最高,豫花9936、豫花9803次之,远杂0005、远杂9102抗旱系数较低。在干旱条件下,远杂9307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MDA含量最低;远杂9102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MDA含量最高。综合评价,远杂9307抗旱性最好,豫花9936、豫花9803抗旱性一般,远杂0005、远杂9102抗旱性较差。


豫中烟区烤烟品种NC89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化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对豫中地区2003~2012年烤烟品种NC89的C3F初烤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NC89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广泛的变异,总糖、还原糖、淀粉、蛋白质、烟碱、总氮、钾、氯含量及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两糖比差异不显著。12个化学成分指标中,钾氯比、糖碱比的变异较大,总氮含量、氮碱比和两糖比的变异较小。两糖比稳定,糖碱比较低,氮碱比低于1,但钾含量偏低,钾氯比不协调。


高产、优质、多抗谷子新品种豫谷23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谷23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60D1为母本,以郑407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2012—2014年在河南省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中,3 a 19点平均产量5 644.9 kg/hm2,比对照豫谷9号增产3.85%,2014年河南省谷子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368.5 kg/hm2,比对照豫谷9号增产5.45%,居参试品种第2位,该品种外观商品性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鉴定,鉴定编号为豫鉴谷2015002。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苷、黄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异黄酮总含量分别受4、4、2、3、2和2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检测到44个与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大豆苷、染料木素、黄豆苷元、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相关的QTL分别有10、9、4、7、8和6个。连续2年分别检测到与大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关联,分别位于标记区间satt430~satt359、satt038~satt570、satt197~sat_128和satt249~satt285的稳定表达QTL,可尝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