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采收期红油香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主要栽培品种红油香椿为研究对象,对同茬3个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营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旨在为其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椿嫩梢叶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黄酮含量均在Ⅲ期达最大值,其含量分别为1.72、119.94、3.87、11.83 mg/g。叶中的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多酚及黄酮含量在所有的采收期均极显著高于茎(P<0.01),而可溶性糖在Ⅲ期、VC在Ⅰ期叶与茎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香椿嫩芽的提取液质量浓度均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量效关系(P<0.05)。3个采收期茎提取液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叶,而清除?OH能力叶强于茎。对不同采收期,在清除?OH能力和还原能力方面Ⅱ期香椿嫩芽提取液最强,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Ⅰ期较强。综合考虑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食用性,Ⅱ期为最适宜的采收时间。


奶牛子宫内膜炎血常规分析及病原分离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血常规检验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分析了患病奶牛的血常规数据,同时分离鉴定其子宫内病原微生物。结果表明,与正常奶牛的血常规数据相比,患病奶牛的白细胞计数极显著增高(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极显著增加(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患病组奶牛可能患有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经过纯化鉴定,从患牛子宫内分离出15种(54株)细菌,其中,主要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奥斯陆莫拉菌和蜡样芽孢杆菌,且以混合感染为主。


高温下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及其作用机理初探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抗氧化剂大豆油为介质,研究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并采用薄层色谱和HPLC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2%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BHT相当并强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且芝麻林素与增效剂磷酸复配使用时抗氧化效果显著;加热(180℃)条件下,芝麻林素会裂解为芝麻酚,磷酸的存在会促使芝麻林素水解为芝麻酚并部分转化重排成芝麻素酚,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信阳市镇域农民收入时空分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方法与空间分类、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信阳市170个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看,变异系数除个别年份微弱波动外,整体呈下降趋势;泰尔指数在2009年之前呈现波动变化,近期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莫兰指数介于0.498 1~0.609 5,镇域农村人均纯收入呈现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总体而言,信阳市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逐年提高的同时,内部之间的差异在减小且互促共进效应不断增大。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信阳市区周边,市域中部的部分区域;中等、较低水平区分布在市域北部的息县、淮滨县,市域中部的罗山县、光山县以及市域南部的新县、商城县,呈现小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状态;低水平区在息县、淮滨县集中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基于研究结果,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基础、自然条件、战略政策4个方面进行原因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掺假羊肉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掺假羊肉的无损鉴别,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混入鸭肉的掺假羊肉糜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验通过在羊肉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鸭肉糜来制备掺假羊肉,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方式在全波段范围(10000~4000 cm-1)内采集羊肉、掺假羊肉和鸭肉的近红外光谱图,分别考察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correction,SNV)、面积归一化(Area normalization)、标准化(Autoscale)、15点平滑处理(Smoothing)、一阶导数处理(1stderivative)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支持向量机(nuSVM)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光谱预处理所建nu-SVM判别模型预测效果不同。其中,经标准化处理后所建的nu-SVM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差为90.38%;15点平滑处理后所建nu-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96.15%),对建模集正确判别率为99.07%,对检验集正确判别率为96.15%;其余处理所建nu-SVM模型的判别能力介于二者之间。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15点平滑预处理后所建nu-SVM模型可以实现羊肉中的掺杂鸭肉的鉴别。


樱桃流胶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樱桃流胶病病原菌葡萄座腔菌拮抗内生细菌,将樱桃主干树皮、一年生枝条、树叶等樱桃组织经表面消毒后各取5 g置于无菌研钵中研磨,梯度稀释后涂布LB培养基,挑取并纯化内生细菌,然后接种在PDA培养基上与葡萄座腔菌对峙培养,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获得的拮抗内生细菌。结果表明,从樱桃的主干树皮、一年生枝条、叶片分别分离到内生细菌10、5、6株,拮抗菌株4、2、2株,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分布差异性;其中C2-1、C2-2、C2-3、C3-6等4株拮抗内生细菌的抑制率在50.0%~66.7%,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8株拮抗内生细菌经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均隶属于芽孢杆菌属。


胡萝卜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保持胡萝卜的干燥品质,采用热风干燥对胡萝卜丁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干燥条件下胡萝卜色泽和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短,胡萝卜色泽越差,胡萝卜素含量越低,温度越低则趋势相反.对干燥曲线进行对数变换以及线性拟合,确定胡萝卜热风干燥模型为Page方程.试验值和计算值拟合较好,此模型能够预测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试验表明,50℃热风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较短,胡萝卜色泽较好,并能较好地保持胡萝卜素,可选用50℃对胡萝卜进行干燥.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的调控机理研究
《中国油脂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酶解磷脂酰胆碱(PC)过程进行分析,证实了Sn-2-溶血磷脂酰胆碱(Sn-2-LPC)存在酰基转移现象。依据前人对单甘酯自动酰基转移机理的研究,推测了Sn-2-LPC在酸、碱条件下自动酰基转移的机理,并利用HPLC-RID确定了Sn-2-LPC可以酰基转移生成Sn-1-LPC,而Sn-1-LPC不存在酰基转移现象。同时,以硼酸为例,推测Al(OH)3、Zn(OH)2、B(OH)33种两性氢氧化物抑制Sn-2-LPC酰基转移的机理,确定了3种抑制剂的最小添加量分别为0.97、0.85、0.72 mg/m L。为合成酰基磷脂混合物,以及解释产生混合酰基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径(溶血磷脂中间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