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郑豆04023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豆04023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以豫豆27为母本、郑920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择,以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为主攻方向,经多年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0.6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22%,达显著水平。2011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59.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8.40%,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籽粒外观商品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烟田有机肥配施对烤烟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为烤烟降焦、增香、减害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在主要营养元素氮、钾施用量相等条件下,设置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不同配比处理,研究腐熟的牛圈粪、有机芝麻饼肥、豆浆对烤烟生长、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对照)相比,配施腐熟牛圈粪、芝麻饼肥和豆浆且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64%处理能够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烟株对病毒病的抗性增强,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31.03%和38.63%,对赤星病的防效也达到了46.91%;烤烟质量和产值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其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分别提高31.84%、19.45%、24.40%、26.34%。各有机肥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还原糖/总糖比值、还原糖/烟碱比值、K2O/Cl比值趋于协调,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


北方褐土区冬小麦养分平衡施肥参数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养分平衡法原理,研究各养分平衡施肥参数,建立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我国北方褐土区冬小麦的施肥与生产。【方法】通过对多年多点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养分平衡施肥参数,主要研究土壤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对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冬小麦每百千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忽略其变化将其定为常数,即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3 kg、1.2 kg和2.8 kg。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幂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对数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结论】由于养分平衡模型的作物推荐施肥量是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计算的,在利用该模型进行施肥推荐时,研究的关键点应该是如何准确确定模型中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参数,以便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北方褐土区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肥力测定为基础,具有氮、磷和钾全定量特性的小麦测土推荐施肥体系。
关键词: 养分平衡法 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肥料利用率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幼叶体细胞胚胎诱导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河南省育成的5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在6种培养基配方及2种光照处理下进行胚小叶外植体诱导体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豫花1号、豫花22号、豫花9719、豫花9847等4个品种体细胞胚诱导率均在2,4-D浓度为15 mg/L时最高,2种光周期处理的趋势一致,豫花9719的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在4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豫花12号体细胞胚诱导率在2,4-D浓度为5 mg/L时最高,而在暗2周转光暗交替(其中光照培养16 h,黑暗培养8 h)2周处理条件下,2,4-D浓度为10 mg/L时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45.00%;可见暗培养的平均诱导率低于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因此,以育成品种胚小叶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体细胞胚,2,4-D浓度以10~15 mg/L为宜,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的体细胞胚诱导率较高。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合理的磷肥施用量,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磷量,但过量施磷抑制小麦产量提高。随着施磷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磷(P2O5)量90 kg/hm2处理最高,18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磷肥利用率逐渐下降,耕作层土壤Ca Cl2-P、Water-P、Olsen-P残留量增加,土壤磷素盈余量增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90~18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磷肥施用量。


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扩展蛋白(expansins)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起细胞壁组分间松驰和细胞壁柔韧性增加,在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揭示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鉴定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分析其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黄瓜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5个成员,包括A(21)、B(3)、LA(9)和LB(2)4个亚家族,分布在黄瓜7条染色体上。扩展蛋白氨基酸长度范围为206-295,编码蛋白质具有保守的结构域,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所有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外。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黄瓜扩展蛋白四个亚家族的平均内含子数目分别为A类1.8个,B类2.7个,LA类3.8个和LB类3.5个。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在黄瓜雌雄花蕾及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丰度较高。本研究分析了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可为深入研究其扩展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不同缓解方式对小麦炔草酯药害的补救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不同缓解方式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药害的缓解效果,于11月17日对大田小麦喷施炔草酯后,分2个时期(11月27日、次年3月2日)喷施9种缓解剂,于特定时间分别调查小麦的株高、产量等指标;次年(3月3日喷施炔草酯,3月10日喷施各缓解剂)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240 g/hm2后,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减少15.99%、25.52%、12.55%,最终小麦减产34.34%,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较炔草酯对照分别增加了27.28%、13.17%、47.47%(初筛);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180 g/hm2后,小麦产量下降22.33%,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炔草酯对照提高了5.87%,产量增加了25.13%(验证)。数据表明,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减产可起到相对理想的补救效果。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葱等蔬菜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残留
《色谱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塑化剂)的方法。蔬菜经乙腈提取,玻璃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定容,Agilent DB-5MS UI超高惰性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分离,MS/MS(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外标法定量。考察了大葱等复杂基质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净化方法,并对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扣除本底的办法;通过基质加标校准曲线补偿对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的基质效应。2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除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为0.1~5mg/L外,其余均为0.02~1mg/L,相关系数(r)除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基)酯(DMEP)外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1~0.05mg/kg,定量限(S/N=10)为0.02~0.1mg/kg。3个加标水平下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1.3%~104.2%,相对标准偏差(n=6)为3.2%~11.2%。该方法稳定可靠,应用串联质谱很好地消除了基质效应的干扰,灵敏度高,定性定量更为准确,适用于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和确证。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蔬菜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产量及代谢调节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花生水分敏感期,为花生进行科学合理灌溉、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试验以中早熟大果型豫花9326和早熟小果型豫花9936为材料,在全自动防雨干旱棚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了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干旱胁迫对花生产量和叶片中代谢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干旱胁迫均会导致花生产量降低,影响叶片中的代谢调节。其中花针期干旱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最大,减产在25%左右,其次是结荚期和苗期,成熟期干旱花生产量的降低幅度最小,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分析表明,花针期干旱对花生代谢调节影响最大,花针期干旱可使花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25%以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40%左右,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20%以上,MDA含量增加55%左右。本研究明确了花针期是花生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对提高花生水分利用效率和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花生单产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TDZ在小麦花药培养中的作用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以8个小麦杂交F1代为供试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噻重氮苯基脲(thidiazuron,TDZ)探讨其对小麦花药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TDZ的作用与添加剂量及小麦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TDZ对基因型中麦875/郑豫麦043具有负向调控作用,但对兰考198/黄明118、郑麦7698/西农979以及天禾7号/0836H-3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TDZ的最佳添加剂量为0.05mg·L-1,可显著提高3个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其中兰考198/黄明118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率最高,分别达到25.1%和8.7%。同样,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TDZ,对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分化均表现正向促进作用,TDZ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5~1.0mg·L-1,以添加0.5mg·L-1的处理表现最优,能够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基因型兰考198/黄明118的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白苗比率最高,分别达50%和1.87。研究还表明,在诱导培养基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TDZ还能够促进绿苗增殖,提高单倍体自然加倍效率。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麦花药培养技术的优化,进而提高花培育种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