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泵干燥对香菇品质特性的影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热泵干燥过程中,干燥室内的风温、风速和装载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干燥中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及维生素C的保留率与风温、风速和装载量都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风温和风速对香菇品质的影响较大.综合比较可知,当干燥室内的风温为50℃,风速为3 m/s,装载量为1 500 g时,热泵干燥制得的干制香菇的品质较好.


拟南芥PKS2与CAM4蛋白互作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otropin,PHOT)介导许多生理反应,现已从拟南芥中分离了其下游的一些信号转导组分。前期研究表明,拟南芥光敏色素底物PKS家族成员PKS1与部分Ca2+结合蛋白钙调素(calmodulin,CAM)成员互作,参与PHOT2介导的强蓝光诱导下胚轴向光反应。旨在探讨PKS2和CAM4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用RT-PCR技术得到PKS2和CAM4的c DNA全长序列。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从体外与体内证实PKS2和CAM4能相互作用。此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S家族与CAM之间的联系,为深入解析PHOT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GF-1与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玉米LAI反演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遥感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高分一号(GF-1)卫星首次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为探讨国产GF-1卫星影像在农业遥感长势监测中的适应性,以许昌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Landsat-8卫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LAI,从传感器光谱响应特征、经验回归模型监测精度以及LAI空间一致性等3方面进行2类遥感数据的对比评价。结果表明,GF-1影像近红外、红、蓝波段光谱响应与Landsat-8有差异,与绿波段光谱响应非常吻合,各波段光谱反射率与Landsat-8影像同类光谱间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通过各波段组合多种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经验回归模型反演LAI发现,GF-1影像反演的最优模型为NDVI的指数模型,R2为0.848,Landsat-8影像反演的最优模型为蓝红组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blue-red NDVI,BRNDVI)的指数模型,R2为0.687,2类影像反演LAI与地面实测值均呈现较为一致的线性关系。由许昌地区玉米LAI值空间分布可见,GF-1影像反演的玉米LAI值与Landsat-8影像反演值过渡趋势一致,在许昌西部种植结构复杂地区,GF-1影像以其空间分辨率优势更能凸显LAI分布差异。通过该文研究表明,GF-1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以及高空间分辨率特征能够代替传统中分辨率数据成为农业遥感长势监测中的重要数据源,该数据在农业遥感其他领域的应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波长 玉米 GF-1 Landsat-8 叶面积指数


金针菇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2个部位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金针菇下脚料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总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基部含有较高的总糖、灰分、纤维素,而脂肪含量低且无显著性差异。金针菇抗氧化成分Vc和多酚含量丰富,上部和基部的Vc含量分别达0.53mg/g、0.35 mg/g,多酚含量分别达7.38 mg/g、6.88 mg/g。金针菇上部和基部同时含有47种矿物质,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K、Na、Ca、Mg等常量元素以及Zn、Fe、Mn、Se等微量元素。其中,基部的K、Ca、Mg、Mn含量均比上部高。金针菇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4.36 mg/g、125.9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35.10%、32.87%。金针菇2个部位的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糖、矿物质和氨基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粮油作物中伏马菌素B_1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
《中国粮油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制备伏马菌素B_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伏马菌素B_1免疫学检测方法。以制备的免疫原FB_1-BSA免疫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分泌抗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制备FB_1单抗。基于制备的FB_1单抗,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分析方法,并对检测方法性能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到1株分泌抗FB_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6。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分析方法检测范围40~600 ng/mL之间,检测下限达到40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6.81 ng/mL,除与FB1特异性反应外,与同系物FB2及FB3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65%和7.85%,与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M_1、β-玉米赤霉烯醇、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酶烯酮、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酮、α-玉米赤霉醇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2%,样品回收率在88.89%到115.45%之间,平均101.91%,变异系数为7.43%。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与LC-MS-MS检测相同的样品时,二者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研发出灵敏度符合检测要求、特异较强、准确度较高、简便快捷的FB1免疫学检测方法 。
关键词: 粮油作物 伏马菌素B_1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测


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潮土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生物量、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碳氮积累量,探讨冬小麦碳氮含量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方法】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施氮磷钾肥及玉米秸秆还田(NPKS)7个处理。在2011 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分别采集越冬、拔节、灌浆、成熟四个生育时期地上部植株样品,利用Euro Vector EA3000型元素分析仪对小麦植株样品的全碳、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NPK、NPKM和NPKS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小麦地上部干重,其中NPKM处理小麦地上部干重在越冬、拔节、灌浆、成熟期分别比CK提高了111%、194%、238%、206%,除越冬期外,等量氮肥条件下,NPK、NPKM和NPKS 3个处理间小麦同一生育期地上部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与秸秆还田这两种措施并不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受不同施肥影响很小,不同生育期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平均值为410 g/kg;小麦成熟期地上部氮含量以N和NK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9.4和18.1 g/kg,其中N处理小麦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52%和66%。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处理小麦氮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中各施肥处理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就使得各施肥处理地上部分C/N比随生育期的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肥下小麦碳积累量差异性和地上部干物质重差异性规律一致,而不同施肥下地上部氮积累量差异性不同于干物质重的差异性,以NP处理最高,达545 kg/hm2,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61%和68%。【结论】施肥方式不能显著改变小麦碳含量但能影响氮含量,因此小麦生物量大小决定了其碳的积累量,相应地,C/N比大小则由氮含量决定。氮磷钾配施、有机无机配施及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从而具有较高的碳氮积累量,这有利于增加农田系统碳、氮积累,提升土壤碳、氮肥力。
小麦—玉米轮作田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玉米轮作田中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致病性,采用形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分别对采自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3块小麦—玉米轮作田的407个镰孢菌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并从中选出不同寄主来源、不同种的12个代表菌株,分别接种田间小麦和盆栽玉米。鉴定结果表明,从小麦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均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178个),而从玉米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则分别属于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123个)、F.graminearum(61个)、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45个)3个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均能够侵染小麦麦穗和盆栽玉米苗,但F.graminearum的致病力显著强于F.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不同寄主来源的F.graminearum菌株在致病力上差异不显著。来自小麦—玉米轮作田的F.graminearum菌株既可以侵染小麦又可以侵染玉米,这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玉米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呈加重趋势。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田 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致病力 交叉接种


4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出防治甘薯地下害虫高效、低毒的药剂,试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30%辛硫磷微胶囊剂和3%克百威颗粒剂4种药剂,选择甘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均有效,其中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kg/hm2和3%克百威颗粒剂45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30%毒死蜱微胶囊剂15 kg/hm2和30%辛硫磷微胶囊剂15 kg/hm2的防治效果中等。由于克百威残留期长、毒性高,为农业部禁止或限制使用农药,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 kg/hm2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相对较好。


玉米叶片2种总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玉米叶片蛋白质对双向电泳效果的影响。采用TCA-丙酮沉淀和TRIzol试剂盒2种方法,提取国审玉米品种郑单958叶片全基因组蛋白质,并对提取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表明:TCA-丙酮方法提取的蛋白质一向水平聚焦电压上升缓慢且达不到程序设置的电压,而TRIzol试剂盒方法实时监测图与程序设置图相吻合;对电泳胶图分析后可知,TRIzol试剂盒法分离出的蛋白点多于900个,低丰度蛋白质得到充分显现,大多数蛋白点分子量为20~80 k Da,p H值为4~7,蛋白点的形状较规则;TCA-丙酮沉淀法分离出的蛋白点仅有350个,表明样品中蛋白质分离种类较少,高丰度蛋白质过度显现,低丰度蛋白质检出率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