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基于GF-1影像的水稻苗情长势监测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GF-1影像在水稻长势监测中的可行性,利用GF-1影像对信阳市部分县区进行水稻苗情的长势监测。该过程通过样点实地采集LAI与对应的GF-1影像提取EVI建立统计关系模型,选取拟合效果最佳的指数型函数进行区域LAI的反演,并依据相应生育期LAI分类标准划分苗情长势。结果表明,研究区2013年水稻抽穗期一类苗占68.56%,二类苗占24.92%,三类苗占6.52%,2014年拔节期一类苗占69.75%,二类苗占25.95%,三类苗占4.30%,苗情分类图能够为田间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表明利用GF-1影像进行地理条件复杂的水稻分布区的长势监测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仍需要大量地面调查数据不断修正改进模型,从而提高监测准确性。

关键词: GF-1 水稻 苗情 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主要以项目为依托,存在经费支持度连续性不强、科技人员不稳定、示范推广带动效应差等诸多问题。为此,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例,从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示范基地建设模式等方面介绍了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举措,形成了科研单位自建模式、政府+科研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科研单位+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科研单位+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政府+科研单位+农户模式等5套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分析并总结了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并对今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芝麻 农业科技创新 示范基地 建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麦7698加工品质及配粉特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郑麦7698的加工品质及配粉特性,以加西2号和美麦DNS为对照,对郑麦7698、新麦26和周麦22的粉质特性及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郑麦7698与新麦26、周麦22以不同比例配粉所得混合粉的面包烘焙品质和面条蒸煮品质。结果表明,郑麦7698和新麦26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粉质参数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周麦22为中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加西2号、美麦DNS和新麦26等4个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焙品质优良,面包评分分别为85.3、85.7、88.5和95.3。当郑麦7698与新麦26配粉比例分别为30∶70和50∶50时,其面包评分分别为95.0和93.8,显著高于郑麦7698单粉,说明对郑麦7698面粉配以适量的新麦26可显著提高郑麦7698的面包烘焙品质。郑麦7698的面条加工品质最优,其面条评分为92.4。郑麦7698与周麦22配粉比例分别为70∶30、50∶50和30∶70时,面条评分分别为89.3、83.6和79.4,说明对周麦22配以适量的郑麦7698可显著改善周麦22的面条加工品质。郑麦7698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通过配粉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面包粉和面条粉。

关键词: 郑麦7698 面包 面条 加工品质 配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豫南机插籼稻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籼稻Y两优1号、扬两优6号和Y两优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播期对麦茬机插籼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机插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延迟,生育进程缩短,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即播期每推迟5 d,全生育期缩短2.8 d。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品种间下降幅度不同;受播期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其中播期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千粒质量除外)均呈极显著相关。在播期影响下,Y两优2号产量潜力最高,扬两优6号产量潜力实现率最高;即播期每推迟5 d,3个机插籼稻品种的实产减少613.3~646.7 kg/hm~2。

关键词: 播期 豫南 生长特性 机插稻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阳毛尖春茶、夏茶的品质现状及标准浅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品质的现状和含量范围,通过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平桥、光山、罗山和新县等茶区的第1(春茶)、2(春茶)、3(夏茶)批次成品茶叶中品质成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桥、罗山、新县茶区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达到4.20%以上,其中平桥茶区含量最高(4.62%);光山、浉河茶区的含量较低,均低于4.0%,光山茶区的茶氨酸含量最低(3.71%)。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以夏茶的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春茶(第1批);而茶叶中氨基酸、茶多糖、茶氨酸含量均以春茶较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夏茶。信阳毛尖茶春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70~4.77)、水浸出物(42.01~46.31)、氨基酸(2.66~3.67)、茶多糖(9.63~12.49)、茶氨酸(1.26~1.97)、茶多酚(15.60~18.46),夏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66~4.11)、水浸出物(45.62~46.26)、氨基酸(1.52~2.60)、茶多糖(7.80~9.35)、茶氨酸(0.70~1.40)、茶多酚(16.94~19.83)。

关键词: 信阳毛尖 品质 现状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菇废弃物菇柄热风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双孢菇废弃物菇柄综合利用率,探讨其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分析热风干燥过程中热风温度、切片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建立水分比与干燥时间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随热风温度的升高,切片厚度的减小,双孢菇废弃物菇柄干燥时间缩短。热风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期,其干燥过程符合Page方程。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拟合良好。双孢菇废弃物菇柄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切块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双孢菇废弃物菇柄的干燥活化能为27.274k J/mol。

关键词: 热风干燥特性 动力学模型 废弃物菇柄 双孢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对比试验,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烤烟生长发育、主要病害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松土促根剂相比,施用Agri-star松土促根剂处理烟株的农艺性状均有提高,移栽后45 d,株高增加4.4 cm,茎围增加0.26 cm,叶片数增加0.8片,叶面积增加184.1 cm2,其中叶面积提高最明显;降低了烟草花叶病和气候斑点病的发病率,二者分别下降14.3、7.5个百分点,提高了烟株的抗病能力;增加了烟株根、茎、叶干物质质量和根系体积,促进了根系发育;使得烟叶的经济性状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Agri-star松土促根剂 烤烟 农艺性状 烟草花叶病 气候斑点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菇废弃菇柄核酸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核酸得率,增加双孢菇废弃菇柄的经济价值。本文以双孢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工作/间歇时间、超声时间、液固比对核酸提取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核酸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菇废弃菇柄中核酸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580 W,液固比34∶1 m L/g,超声时间15 min,理论核酸得率3.49 g/100 g。通过验证试验,实际核酸得率可达3.43 g/100 g,实验证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误差较小。与传统工艺相比,超声波提取核酸不仅快速高效,且反应过程无物料损失和无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经济和简便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双孢菇废弃菇柄 核酸 超声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叶绿素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烟株各项农艺性状指标,3种覆盖方式相比,以前膜后秸处理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最高;3个施钾水平相比,以高钾水平(225 kg/hm2)处理各项农艺指标较好。烟叶SPAD值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覆盖和施钾处理在生育前期能显著提高SPAD值,在后期则能促进烟叶落黄成熟。不同覆盖处理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表现为前膜后秸>秸秆覆盖>不覆盖,不同施钾水平表现为高钾水平(337.5 kg/hm2)>常规施钾水平(225 kg/hm2)>不施钾水平(0 kg/hm2),前膜后秸+钾施用量337.5 kg/hm2处理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2 190 kg/hm2、37 681元/hm2和32.13%。综合来看,前膜后秸的覆盖方式+施钾量225~337.5 kg/hm2可以在豫南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覆盖方式 烤烟 农艺性状 SPAD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地上部鲜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及生长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增加;地下部鲜质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甘薯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和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鲜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75 kg/hm2处理最高,为43 819.44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鲜质量及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甘薯 氮肥 含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