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草对梨园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生草年限对梨园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a和生草8a梨园,在0—30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保水和排水能力及团聚体含量等土壤物理特性,比较不同生草年限梨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草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排水能力显著增加,对0—10cm土层物理特性的影响最大,与清耕相比较,生草8a和生草4a处理,土壤容重分别降低7.18%和4.26%,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44.77%和11.54%,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109.62%和32.91%,排水能力分别增加了56.62%和21.98%;生草处理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粒径>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粒径>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粒径0.25~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生草8a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粒径0.25~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短期生草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保水性改善明显,对水稳性团聚体影响较小,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梨园土壤物理性状愈趋改善。


水稻白化复绿突变体白784的生理特性分析及基因精细定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水稻白化复绿突变体白784的生理特性和相关遗传机制,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白784的表型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白化表型受温度控制,20、22、24℃低温处理使白784叶片的色素合成不同程度受阻,叶片呈白化表型;与对照相比,白784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20℃处理(10 d)白784叶绿素a、叶绿素b较对照分别下降95.18%(P<0.01)、86.86%(P<0.01);22℃处理(14 d)白784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较对照分别下降96.19%(P<0.01)、93.25%(P<0.01)、92.76%(P<0.01);24℃处理(12 d)白784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较对照分别下降86.17%(P<0.05)、91.67%(P<0.01)、95.30%(P<0.01);26℃处理(12 d)白784叶色绿化,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27.63%、25.70%、27.17%(P>0.05);28℃处理(12 d)白784叶色与正常无异,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24~26℃是白784叶色白化的敏感温度。同时构建F2作图群体(白784×郑州早粳),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温敏白化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424个SSR分子标记将Abt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M5988~RM6071,与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4、9.7 c M;进一步扩大F2群体,在F2、F3群体白化单株中寻找目标区段发生重组的个体,利用In Del标记分析目标区段杂合单株的标记基因型,将Abt6定位在In Del标记Y15420~Y15648,标记间物理距离约278 k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低温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水稻耐冷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保障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是一条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根据低温信号转导途径,将耐冷基因分为三类:蛋白激酶(CDPK,MAPK等)基因、转录因子(ICE1/ICE-like,CBF/DREB,MYB等)基因、功能基因(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等),文章全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三类基因在水稻耐冷基因工程育种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同时期嫁接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甘薯不同生育时期感染甘薯病毒病(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以‘郑薯20’和‘徐薯25’两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4个时间嫁接感染SPVD。试验结果表明,感染SPVD的甘薯病情指数随着嫁接时间推迟而降低,叶绿素含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逐渐提高,单株鲜重和干重随着嫁接时间的推迟逐渐增加。根据2012年试验结果,建立了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模型:Y=0.727 6 X+23.279,R2=0.8845,并利用2013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SPVD) 嫁接时期 产量损失


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区域主栽玉米品种耐阴性能,以该区域大面积种植和2011年以来审定通过的3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玉米18片叶龄期进行人工遮阴处理,遮阴7 d后恢复正常光照,研究玉米品种耐阴性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产量减幅情况筛选出耐阴性强的品种为俊达001、郑单958、郑单23、隆平206、蠡玉16、伟科702、豫禾988、郑黄糯2号,耐阴性较差的品种为浚单26、中科11、蠡玉35、新单29、新单36、吉祥1号和豫龙1号。玉米株高变化对弱光的响应不同,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遮阴处理拉长了雌雄间隔期,郑单958、豫禾988和隆平206等耐阴性品种雌雄间隔期变化较小;遮阴处理降低了籽粒授粉率,授粉率下降较明显的品种有新单36(67.37%)、农禾518(63.36%)、中科11(58.00%),授粉率下降幅度较小的品种有滑丰8号(2.56%)、郑单958(13.78%)、郑单136(14.33%)。弱光胁迫下,雌雄间隔期拉长、授粉率下降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鉴定玉米品种耐阴性的主要指标。


芝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iPD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芝麻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的分离鉴定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已报道植物PDS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出编码芝麻新蔡选抗PDS基因c DNA的中间片段。利用电子克隆技术,从芝麻EST数据库中比对得到一条高度同源的序列,并通过RT-PCR方法,从新蔡选抗成功克隆了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c DNA,命名为Si PDS(Gen Bank登录号:KJ191121)。c DNA序列全长2 27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根据克隆获得的全长c 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新蔡选抗DNA中克隆获得Si PDS基因的全长DNA,长度为5 592 bp,转录区包括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表明,Si PDS与其他植物的PDS蛋白序列高度相似;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芝麻Si PDS与黄芩的亲缘关系最近。Si PDS基因可以用作植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的内源检测基因,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芝麻农艺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芝麻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iPDS) 序列分析


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的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模式:0 kg/hm2(N0)、180 kg/hm2(N1,基肥120 kg/hm2+追肥60 kg/hm2)、240 kg/hm2(N2,基肥120 kg/hm2+追肥120 kg/hm2)和300 kg/hm2(N3,基肥120 kg/hm2+追肥18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模式下2个高产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期为该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2个玉米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各模式先玉335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各模式先玉335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郑单958。随施氮量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籽粒产量以N2模式最高,为10 209.04 kg/hm2和11 115.08 kg/hm2;氮素利用效率以N1模式最高,为57.37 kg/kg和57.01 kg/kg,与N2模式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先玉335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综合认为,2个玉米品种均以N2模式可以同步协调实现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且先玉335优于郑单958。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氮肥 干物质积累 叶绿素含量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猪圆环病毒2型重组Cap蛋白体外稳定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在体外的稳定性条件,采用建立的PCV2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Cap蛋白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抗原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ap蛋白在25℃以下贮存时,其活性保持稳定;贮存时温度变化对蛋白质稳定性影响较大;在甘氨酸和甘油2种蛋白保护剂存在条件下,蛋白质活性稳定性增强。表明,Cap蛋白的体外贮存、改造及病毒样颗粒组装应在25℃以下进行,尽量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同时添加蛋白质保护剂有利于蛋白质的体外稳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双抗夹心ELISA 稳定性


不同缓解药剂对萝卜仲丁灵药害的缓解作用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缓解药剂对萝卜仲丁灵药害的缓解效果。[方法]仲丁灵以2 700 g a.i./hm2剂量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缓解药剂赤霉酸、萘乙酸、胺鲜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原液、生根活力素、大力士于萝卜苗齐后进行喷雾,药后对萝卜植株进行形态观察和5项指标测定。[结果]仲丁灵2 700 g a.i./hm2处理对萝卜生长产生明显药害,导致萝卜畸形,使萝卜叶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加,产量下降20%。所试缓解药剂对萝卜植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的缓解效果。[结论]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原液、大力士在所试缓解药剂中对萝卜药害的缓解效果较好,其中芸苔素内酯的效果最好。


EPSPS外源基因对陆地棉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G6-1至G6-19等19个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棉花种质为材料,以其非转基因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研究EPSPS外源基因导入对陆地棉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于棉花衣分和铃重等农艺性状亦有显著的影响,衣分变异范围为30.5%~42.7%,T1和T2相关性分析表明衣分的变异为可遗传性变异,铃重最高为6.5 g,最低为4.6 g,两者相差40%。因此,转基因棉花育种研究不仅要注重目标性状的转育,还要注重非目标性状的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