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郑州地区不同品种梨的花朵形态和花期调查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个梨品种的花朵形态和2014年郑州地区的花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9个梨品种中,红香酥、金晶、酸把梨、冀玉、若光和早冠6个品种花期较早,初花期在3月25日;红茄、早白蜜和秋月3个品种花期较晚,初花期在3月28日;其余10个品种早酥红、中梨1号、圆黄、晚秀、黄冠和华山等介于二者之间,在3月26-27日。花序露出期及初花期2个发育时期与3月份2个15.0℃以上温度高峰期在时间上相吻合,表明日平均温度在15.0℃以上对梨开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玉露香每花序花朵数量最高,平均为9.4朵,红茄花朵数量最少,在5朵以下;花蕾颜色为白色的有中梨1号和圆黄等7个品种,其余12个品种包括黄冠和晚秀等花蕾分别为浅粉到红色;花瓣为复瓣的品种有秋月、翠冠、红茄、早白蜜和若光,且花瓣数量均大于9个。早白蜜花冠直径最大,达到4.7cm。

关键词: 花朵形态 花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提取物对双孢菇片烫漂颜色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有效的褐变抑制剂,研究了白术、淡竹叶、木瓜提取物溶液浸泡前处理结合沸水烫漂对双孢菇颜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白术、淡竹叶、木瓜3种植物提取物前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菇片的褐变,其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5、2.0、2.0 g/L。沸水烫漂可以显著降低菇片的抗坏血酸和总酚的含量,但经3种植物提取物浸泡前处理的菇片抗坏血酸和总酚的含量均高于清水浸泡前处理的菇片。

关键词: 双孢菇 植物提取物 烫漂 颜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低温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饲料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经分离纯化及诱变育种得到1株低温α-淀粉酶高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酶是一种内切型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值为5.2。该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经85℃高温制粒,酶活存留率达88.1%;用pH值4.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处理4 h后,酶活存留率达90%以上。体外模拟耐胃蛋白酶试验,证明胃蛋白酶对该低温α-淀粉酶无影响。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分子量集中在5 000以下,比例达到70.26%。

关键词: 低温α-淀粉酶 酶学性质 酶解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芝麻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及料液比对芝麻油出油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5次,料液比1∶3.3。在此工艺条件下,芝麻油的出油率达到50.30%,验证值为50.15%,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1%。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芝麻油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热烫条件保持双孢蘑菇片品质和颜色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持双孢蘑菇片的品质和颜色,采用85、90、95和100℃的热水分别对双孢蘑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热烫处理,以未经热烫的双孢蘑菇片为对照,测定其干片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其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热烫后双孢蘑菇片的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分别损失66.67%~93.33%和12.33%~59.49%,抗氧化活性减弱16.86%~42.75%;与未热烫样品相比,热烫可使双孢蘑菇片亮度L值下降11.23%~30.63%,而色度变化不大,但总色差从10.12±0.55增到22.86±0.21。综合考虑热烫温度和时间对双孢蘑菇片抗坏血酸、总酚、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影响,确定双孢蘑菇片的较佳热烫条件为85~95℃温度下处理1~2 min,在此条件下能较好的保持双孢蘑菇片的营养品质和颜色。

关键词: 品质控制 颜色 温度 双孢蘑菇 热烫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抗病茄子杂交种青杂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杂2号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豫品鉴菜:2011007)。母本XC-05是从新乡糙青茄中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父本QC-16是从征集到的青茄材料中经多代单株人工自交定向选育出的优良株系。青杂2号属早熟品种,全生育期约180d,始花节位在第6~7节,门茄现蕾至采收22d。生长势较强,植株健壮,一般株高80cm左右,开展度65cm。叶片肥厚,叶深绿色,花紫色,果实长圆形,青绿色,有光泽,肉绿白色,籽少,质地细嫩,口感好。平均单果质量0.5kg,最大可达0.95kg,商品性好。田间表现为黄萎病发病率低,抗逆性强,低温下坐果率高,产量67 952.40~95 134.50kg/hm2,适合早春露地和早春地膜覆盖等早熟栽培。

关键词: 茄子 青杂2号 早熟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肥的最佳组合和施肥方式,以谷子品种豫谷1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共设置7个处理:(1)氮肥为尿素,只作基肥;(2)氮肥为尿素,同时作基肥和追肥;(3)氮肥为碳酸氢铵,只作基肥;(4)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5)氮肥为缓释硫酸铵和尿素,只作基肥;(6)氮肥为碳酸氢铵和缓释硫酸铵,只作基肥;(7)氮肥为碳酸氢铵和尿素,碳酸氢铵作基肥,尿素作追肥。结果表明,处理6谷子的叶面积、穗粗、单穗质量和产量最大,其中叶面积比处理1、2、3、4、5、7分别增加6.60%、1.77%、9.41%、1.07%、3.72%、3.41%,穗粗分别增加4.41%、2.23%、7.21%、2.33%、8.51%、0.65%,单穗质量分别增加6.99%、20.25%、26.36%、12.75%、20.31%、3.38%,产量分别增加9.58%、13.93%、21.57%、21.77%、23.08%、0.99%。

关键词: 谷子 氮肥组合 施肥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南省不同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河南省主要玉米栽培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镰孢菌(Fusariumsp.);在分离到的89个镰孢菌菌株中,优势种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共有49个,占55.06%;其次为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分别占24.72%和20.22%。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先玉335和郑黄糯2号对玉米茎基腐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洛玉818和浚单20为高感品种。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鉴定 禾谷镰孢菌 抗病性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酶法提取双孢菇废弃菇柄核酸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核酸提取率,增加双孢菇废弃菇柄的经济价值。以双孢菇废弃菇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值、酶解温度、加酶量、液固比、酶解时间对核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纤维素酶法提取核酸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双孢菇废弃菇柄中核酸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6.5℃、pH5.4、加酶量0.06%、液固比(mL/g)26:1,理论核酸提取率3.04 g/100 g。通过验证试验,实际核酸提取率可达2.87 g/100 g,试验证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关键词: 双孢菇废弃菇柄 核酸 纤维素酶 响应面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籼粳成分鉴定及聚类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籼粳交水稻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情况,利用籼粳分化InDel标记鉴定了Bph68s与少蘖粳(SNJ)籼粳交的94个花培DH系的籼粳指数。结果表明,DH系的籼粳指数呈正态分布,籼粳中间型材料占66.67%,偏籼、籼稻、偏粳、粳稻材料分别占12.50%、2.11%、14.58%、4.22%,典籼和典粳材料未出现。同时挑选48个SSR标记对94个DH系进行聚类。Bph68s与SNJ的籼粳交花培DH系的遗传重组丰富,产生了多个基因重组单株,多样性高。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花培 籼粳成分鉴定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