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血水比例对羊血豆腐凝胶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水比例是调控血豆腐口感品质的关键。本实验以湖羊血液为原料,按照血水比(v/v)1∶0、1∶1、1∶2、1∶3、1∶4、1∶5、1∶6稀释后制作血豆腐凝胶,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动态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质构、保水性等指标的角度,研究血水比例对血豆腐凝胶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血浓度降低,血豆腐储能模量、损能模量弱化,凝胶强度呈下降趋势,同时血豆腐凝胶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增大,不易流动水比例下降,水分向慢弛豫方向移动。当血水比<1∶3时,凝胶网状结构稳定性下降,水分易渗出,且不具有动态流变特性,凝胶强度极弱;除弹性外,血豆腐硬度、咀嚼性、内聚性以及黏性均显著降低。血水比≥1∶3时能较好地保持羊血豆腐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持水力,是制作血豆腐的适宜比例范围。

关键词: 羊血 血水比例 血豆腐 凝胶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江苏薄壳山核桃主产区波尼(BN)、马汉(MH)、威斯顿(WSD)和肖肖尼(XXN)这4个主要品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结果显示,4种薄壳山核桃品种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属水平上相似,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均为优势门类,假单胞菌属(1%)和Chitinophagaceae菌群(5%)在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根际土壤中丰度均较高。研究初步阐述了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为进一步研究薄壳山核桃的根际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根际细菌 多样性 胡桃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温湿度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晰江淮区域大田冬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征,建立冬小麦赤霉病遥感估测模型,该文分析了冬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与气候因素(不同时间尺度日均气温和日均空气相对湿度)、生长参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谱信息(NDVI、RVI和DVI)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日均气温之间存在较好相关性,5日均气温与冬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7。与日均气温相类似,不同时间尺度日均空气相对湿度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5日均空气相对湿度与赤霉病病情指数间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性高于5日均气温。2)冬小麦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冬小麦群体密度大、郁闭程度高以及长势过旺是赤霉病易发的主要农学诱因。3)遥感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VI(ratio vegetation index)和D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分别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有较好相关性,可以利用NDVI、RVI和DVI分别替换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参与建模。4)综合5日均气温、5日均空气相对湿度、NDVI、RVI和DVI 5个敏感因子,构建基于温湿度与遥感植被指数的冬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估测模型,模型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RMSE为5.3%,相对误差为9.54%。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估测模型可以实现对冬小麦始花期赤霉病的有效估测,该研究可为江淮区域冬小麦生产中防病减灾的信息获取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 病害 评估 温度 冬小麦赤霉病 光谱信息 相对湿度 生长参数 江淮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大豆AT-hook基因GmAHLs的克隆与定位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中克隆出5个AT-hook基因,分别命名为GmAHL1、GmAHL2、GmAHL3、GmAHL4和GmAHL5,其中,GmAHL5为GmAHL1的重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个GmAHLs蛋白的AT-hook基序分别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42~54、39~51、42~54、41~53及42~54处,且GmAHL1和GmAHL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大豆GmAHLs蛋白和野大豆(G.soja Sieb.et Zucc.)Gs AHLs蛋白与其他植物H1组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远,说明GmAHLs蛋白不属于H1组蛋白。GmAHL1基因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不表达;GmAHL2基因主要在花、种子、叶片和根中表达;GmAHL3基因主要在花、叶片、茎和根尖分生组织中表达,在果荚中不表达,但在根瘤中有表达;GmAHL4基因在根瘤中高度表达,在根、茎端分生组织、茎和果荚中也有较高表达;GmAHL5基因主要在叶片、种子、根尖分生组织和花中表达。GmAHL2基因在根中的表达受氨的诱导,GmAHL3基因在根中的表达受硝酸盐、尿素和根瘤菌的抑制。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大豆GmAHL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研究结果显示:大豆GmAHLs基因均非组成型表达基因,其中GmAHL2、GmAHL3和GmAHL4基因的表达具有特异性,且可被外源氮素和根瘤菌处理诱导或抑制。

关键词: 大豆 AT-hook基因 GmAHLs 克隆 表达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药印度獐芽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各种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印度獐芽菜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8个酮,2个三萜,1个裂环烯醚萜,1个香豆素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2)、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酮(3)、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4)、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7)、1-羟基-3,5-二甲氧基酮(8)、古柯二醇(9)、齐墩果酸(10)、(±)-龙胆内酯(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醛(13)、丁香醛(14)、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4,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獐芽菜属中发现。对5个量大酮1,2,5,7,8进行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在最高浓度50μmol·L~(-1)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和Bx PC-3的增殖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EA.hy926氧化应激损伤均无明显作用。

关键词: 印度獐芽菜 酮 石油醚部位 化学成分 胰腺癌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透肽嵌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JS25-R9的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分离得到1株具有较强裂解能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M_JS25。测序后发现,噬菌体vB_SauM_JS25的裂解酶基因LysJS25与裂解酶LysK同源性最高,且可以广谱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提高LysJS25细胞穿透效果,设计了穿透肽嵌合裂解酶LysJS25-R9,经原核表达和纯化,体外评价了LysJS25-R9裂解活性、细胞穿透活性及细胞内杀菌活性。结果表明:LysJS25-R9对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裂解能力,杀菌效率较原裂解酶提高2.1倍。激光共聚焦及细胞内杀菌活性实验证实LysJS25-R9进入MAC-T细胞内杀菌。该研究为穿透肽嵌合裂解酶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例证,同时有助于裂解酶细胞穿透性改造的设计。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裂解酶 细胞穿透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BA对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6-BA对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的影响,及其调控果实有机酸合成的分子机制,以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花前5 d、花后3 d和花后10 d连续3次对花序与果穗进行6-BA处理,研究6-BA对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积累及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与6-BA处理浓度密切相关,30 mg/L处理后,成熟果实中的酒石酸和总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但对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含量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对于10,20 mg/L 6-BA处理而言,处理与对照成熟果实中的各种有机酸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基因表达结果表明,6-BA处理对IDH、MDH和PEPC基因的表达总体表现为抑制,但对于ME基因的表达则主要表现为促进。据此分析,6-BA处理抑制果实中有机酸合成的原因可能与其影响部分有机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葡萄 6-BA 有机酸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核受体基因AlE75D的克隆和性质分析

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核受体基因E75D全长,明确其表达谱,并获得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及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ACE法克隆绿盲蝽核受体基因Al E75D全长;qRTPCR法分析绿盲蝽不同日龄成虫(1-16 d)及7日龄雌成虫6种组织(脂肪体、飞行肌、卵巢、马氏管、中肠和表皮)中该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利用NdeⅠ和XbaⅠ双酶切含有目的基因的p MD18-T载体后进行亚克隆,再利用IPTG诱导的重组质粒进行特异性表达重组蛋白,通过GST琼脂糖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靶蛋白;最后通过小鼠免疫、细胞融合及腹水制备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验证该抗体的特异性。【结果】从绿盲蝽中克隆获得蜕皮激素核受体基因Al E75D(Gen Bank登录号:KX912700),其开放阅读框长1 911 bp,编码63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5.68 k D;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E75D的典型特征,由A/B域(23 aa)、D域(85 aa)、E域(190aa)和F域(338 aa)组成,但缺失C域;绿盲蝽Al E75D的氨基酸序列与半翅目蝽科的豆荚草盲蝽Lygus hesperus的E75D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8%)。Al E75D在整个绿盲蝽成虫期均有表达,在7日龄雌成虫中达到峰值;此外,Al E75D在雌成虫6个供试组织中也均有表达,并在脂肪体及卵巢中高表达。双酶切后的重组克隆载体可成功亚克隆到p Czn1载体上,IPTG可成功诱导p Czn1-Al E75D重组质粒特异性表达一个约75 k D的蛋白。用Ni-NTA琼脂糖树脂凝胶纯化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获得了一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Al E75D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该单克隆抗体可与绿盲蝽总蛋白及Al E75D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Al E75D在绿盲蝽体内的表达谱表现出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本研究获得的其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结果为进一步在蛋白水平上分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绿盲蝽 AlE75D 基因克隆 表达谱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光伏板遮荫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生态光伏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黄淮麦区南片主栽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33、淮麦39、徐麦30、徐麦33、徐麦35、保麦2号、保麦5号和保麦6号为试验材料,在连云港生态光伏区以自然环境为对照(CK),设置光伏板下小区全遮荫、半遮荫和未遮荫三个处理(分别用Z1、Z2和Z3表示),研究光伏板遮荫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品种中,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籽粒产量均比较高,其中以连麦7号产量最高。与CK相比,光伏板下1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降低,且产量表现为CK>Z3>Z2>Z1。在Z3条件下,连麦7号、连麦8号、徐麦30和徐麦33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不同品种株高对遮荫的反应不一,如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徐麦35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较CK降低,且以Z2处理降幅最大;徐麦33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显著增加;连麦2号、连麦6号和连麦8号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有增有减。在花后35d,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旗叶SPAD值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不同遮荫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表现为CK>Z3>Z2>Z1,其中Z3和CK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生态光伏区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旗叶光合特性,12个小麦品种在Z3处理下达到最优。12个品种中以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产量较高,更能适应弱光条件。

关键词: 小麦 光伏板遮荫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cocktail JS-SP1对沙门菌流行菌株混合感染的裂菌动力学及灭菌效果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沙门菌噬菌体cocktail JS-SP1对沙门菌流行菌株混合感染的裂菌动力学及灭菌效果。方法从50份污水及粪样样品中分离获得6株高裂菌活性的沙门菌噬菌体,将其按等比例混合制成沙门菌噬菌体cocktail JS-SP1,通过测定A600分析其对6株沙门菌流行菌株混合菌液的裂菌动力学,并且对0、4和10h这3个时间点的活细菌计数,分析JS-SP1的灭菌效果。结果与混合细菌组、单株噬菌体处理组相比,JS-SP1处理组可以有效而且快速降低混合液的A600值。与其他处理组相比,4h时,JSSP1处理组细菌数下降极显著(P<0.01);10h时,降到10CFU以下(P<0.01)。结论噬菌体cocktail JS-SP1对混合细菌感染具有快速彻底的灭菌能力,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沙门菌污染的潜在治疗手段和产品。

关键词: 沙门菌 噬菌体混合制剂 杀菌效果 动力学 混合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