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2个酮、4个三萜、3个裂环烯醚萜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5,8-四羟基酮(2)、齐墩果酸(3)、4-epi-hederagenin(4)、2-epi-corosolic acid(5)、熊果酸(6)、当药苦酯苷(7)、swerimilegenin I(8)、红白金花内酯(9)、儿茶酚(10)、丁香酸(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4、5、11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首次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印度獐牙菜 酮 三萜 裂环烯醚萜 4-epi-hederagenin 当药苦酯苷 红白金花内酯 儿茶酚 丁香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天然腐烂海带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褐藻胶降解菌株53#,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RNA鉴定,确定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garidevorans。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p H、温度、Na Cl浓度和海藻酸钠初始浓度为影响因素,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到53#菌的最佳产酶条件:p H=8,25℃,Na Cl浓度15 g/L,海藻酸钠初始浓度15 g/L。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最大酶活可达390.53±17.32U/m L。筛选得到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garidevorans 53#具有易于培养、产酶速度快和酶活力高等优点,能够实现褐藻胶的高效糖化,在褐藻生产生物乙醇领域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改良水稻粒长和穗粒数性状
《中国水稻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对GS3和Gn1a功能缺失突变对目标性状的改良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培育高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以控制粒型基因GS3和控制每穗粒数基因Gn1a为编辑对象,构建了共敲除载体p C1300-2×35S::Cas9-g~(GS3)-g~(Gn1a)a,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4个优质水稻品种,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相应农艺性状。【结果】构建的敲除载体成功地实现了对GS3和Gn1a基因的定点编辑。在4个转化受体的T_0代均分别获得了gs3和gs3gn1a的移码突变体。对T_1 代中无选择标记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突变体gs3和gs3gn1a与野生型相比粒长变长,千粒重增加;突变体gs3gn1a与突变体gs3相比,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水稻基因编辑可以快速改良品种的目标性状,在水稻品种的定向改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水稻 GS3 Gn1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磷农药广谱抗原表位多肽的制备及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广谱型单克隆抗体筛选十二肽噬菌体展示库,获得能够模拟有机磷类农药抗原表位的十二肽,建立了一种间接竞争ELISA方法用于检测多种有机磷类农药。结果表明,获得的特异性多肽氨基酸序列为HPAPDHSSQSHQ,呈现出较好的抗原性、亲水性及表面可及性,可广谱模拟有机磷农药抗原表位。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有机磷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BPB)的IC50和IC10分别为1.776μg/ml及0.358μg/ml,与对硫磷、蝇毒磷、乙拌磷、辛硫磷、喹硫磷和三唑磷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8.74%、44.93%、52.03%、43.98%、36.82%和4.87%。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绿色、广谱、高效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有机磷类农药累积毒性检测技术。
关键词: 有机磷类农药 噬菌体展示十二肽库 模拟抗原表位多肽 间接竞争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s,PAPs)属于金属磷酸酯酶家族,参与了植物大量的生理反应,特别是磷素的吸收与利用。本研究利用已经发表的辣椒基因组数据,采用同源比对方法对辣椒PA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通过鉴定发现辣椒基因组中至少含有25个PAP基因成员,氨基酸序列长度在264~639 aa,具有1~12个内含子,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仅发现1对基因以串联重复的形式存在。系统发育关系表明,辣椒、拟南芥和水稻PAP基因家族成员可以分为3个家族,8个亚家族,每个家族成员的数目是变异的,而且存在6对直系同源基因和20对旁系同源基因,这表明PAP基因家族的存在早于辣椒、拟南芥和水稻的分化。基于RNA-seq数据库和q RT-PCR方法,对辣椒PAP基因的组织表达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P家族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发育时期表达特异性。
关键词: 辣椒 紫色酸性磷酸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新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在室内采用禾谷丝核菌菌丝悬浮液直接接种小麦发芽种子来评价小麦苗期纹枯病抗性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16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室内幼苗纹枯病抗性、田间苗期纹枯病抗性、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幼苗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著相关,该方法可用于小麦苗期纹枯病抗性评价,小麦苗期与成株期纹枯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采用该鉴定方法对黄淮麦区30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筛选到5份抗病新种质。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小麦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内源性物质对血红素辅基稳定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肉品中内源性物质(乳酸、金属离子和脂肪酸)对肌红蛋白血红素辅基的影响。乳酸处理时间分别为1 h、2 h、3 h、4 h、5 h、6 h,金属离子(CuCl_2、FeCl_2、MgCl_2、MnSO_4)设7个浓度梯度,依次为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80μmol/L、100μmol/L,脂肪酸则选择肉品中常见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液相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乳酸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肌红蛋白血红素辅基的破坏作用逐渐增强。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不断增大,血红素辅基的稳定性表现不一,其中Cu~(2+)会降低其稳定性,Fe~(2+)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其稳定性,而Mg~(2+)和Mn~(2+)对其作用不明显。脂肪酸会加快肌红蛋白血红素的降解,其中不饱和度高的脂肪酸造成肌红蛋白血红素的损失更大。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肌红蛋白 血红素辅基 乳酸 金属离子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钾胁迫对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属块根类淀粉作物,同时也是较典型"喜钾"作物,而甘薯种植区土壤缺钾十分普遍。同时,甘薯块根淀粉用途与其理化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研究钾缺乏对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3个不同钾效率型甘薯徐薯32(耐低钾与钾高效型)、徐薯18(中间型)与宁紫薯1号(不耐低钾与钾低效型)为材料,利用1980年设置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低钾(LK,氮磷处理)与正常钾水平(CK,氮磷钾处理)两处理,分析甘薯块根淀粉粒径大小与分布、热焓特性、糊化特性、吸湿性及膨胀力等特征指标差异。【结果】与正常钾相比,低钾胁迫改变甘薯块根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磷、总脂肪和氮等主要组分,不同钾效率型甘薯间变化存在差异。甘薯淀粉粒径存在≤2.50μm、2.50—5.00μm和5.00—30.00μm等明显的3峰分布,低钾胁迫下淀粉粒径及其分布均发生变化,淀粉平均粒径降低,其中在体积分布中,徐薯32平均粒径减幅最小,宁紫薯1号降幅达显著水平(P<0.05),表面积与数目分布中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粒径的百分比、平均粒径与峰值(数目分布中无峰值)均有不同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差异。淀粉糊化过程中的起始温度(T_0)、峰值温度(T_p)和热焓值(ΔH)普遍低于正常钾供应处理的相应指标,尤其宁紫薯1号在3个热特征值上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差异幅度大于徐薯32,3个甘薯品种最高粘度值、崩解值均明显下降,徐薯18与宁紫薯1号的最低粘度值、最终粘度值受低钾影响显著上升,而徐薯32的表现则相反。块根淀粉吸湿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徐薯18与宁紫薯1号降低达显著水平(P<0.05),徐薯32淀粉吸湿性变化较小,但其吸湿性值最高。淀粉膨胀力不同程度上升,宁紫薯1号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徐薯32淀粉颗粒膨胀力较高,受低钾胁迫影响效应小。相关分析表明,甘薯淀粉主要理化指标间密切相关,低钾胁迫改变甘薯块根淀粉组分及颗粒粒径大小,是导致不同程度影响甘薯块根淀粉的糊化特性、热特性等理化特性的主要因素。【结论】钾是影响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重要元素,低钾胁迫对甘薯块根淀粉组分及其品质理化特性产生较明显影响,不同钾效率型甘薯块根淀粉特性对低钾胁迫响应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BYDV-GAV青稞分离物基因组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危害的禾谷类作物病毒病害。2014年笔者在对青海重要作物病毒病调查时发现田间青稞作物上有疑似BYDVs危害的症状,利用BYDVs引物对田间采集的9份典型症状病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均扩增到目的条带(约300bp),随机抽选样品进行序列测定,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与BYDV-GAV同源性最为接近(99.2%)。为进一步明确该分离物的分类地位及基因组结构特征,根据已测定的BYDV-GAV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利用分段法克隆了其全基因组序列,发现其全长为5 683bp,具有典型的黄症病毒属的特征,编码6个ORF,有4个非编码区(UTR)。基因组序列聚类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BYDV-GAV聚类于同一分支,与中国陕西渭南小麦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说明,该分离物是BYDV-GAV的一个分离物,这是青海BYDV-GAV青稞分离物全基因组的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系统在水稻中快速引入遗传多样性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核酸内切酶9(CRISPR/Cas9)系统已经成为许多物种特定基因组编辑的强大工具.利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构建共敲除水稻(Oryza sativa)中8个农艺性状基因的载体.通过遗传转化实验和DNA测序,发现8个基因在T_0代有较高的突变效率,并且T_0代突变株的突变类型包括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此外,还在T_0代突变株中发现了纯合的六突突变株、七突突变株、八突突变株.由于T_0代植物中获得丰富的突变体组合类型,因而,观测到靶基因多样的突变表型.该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统在作物育种过程中快速引入遗传多样性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 农艺性状基因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