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营养元素对豆科牧草-根瘤菌共生系统牧草生长及结瘤能力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营养元素对豆科牧草-根瘤菌共生系统牧草生长及结瘤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贵州天然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分别与根瘤菌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R63-1、拉格雷根瘤菌(Rhizobium laguerreae)R87-4共生,设不同浓度(100,200,300,500 mg/L)的氮肥、磷肥、钾肥3种肥料,另设不配施根瘤菌液、不配施肥料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牧草作为空白对照(CK1、CK2),同时设只配施根瘤菌液、不配施肥料的牧草作为对照(CK3~6),共6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牧草农艺性状和结瘤能力,解析营养元素对固氮共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红三叶+根瘤菌的株高、根际直径及单株鲜重与CK1、CK2相比,分别最高增加了90.93%、242.55%、714.47%,白三叶+根瘤菌分别最高增加了65.92%、69.06%、334.21%。红三叶+R63-1+200 mg/L氮肥处理的根长、干物质含量均最高,根瘤数最多,分别为29.03 cm、22.94%、202.78颗/株,比CK3分别增加63.92%(P<0.05)、41.17%(P<0.05)、87.85%(P<0.05)。红三叶+R63-1+500 mg/L磷肥处理的根际直径、单株鲜重均最高,根瘤数最多,分别为10.01 mm、16.13 g、271.67颗/株,比CK3分别高24.35%(P>0.05)、67.50%(P>0.05)、151.66%(P>0.05)。红三叶+R87-4+300 mg/L钾肥处理的株高、单株鲜重、鲜重冠根比均最高,分别为23.70 cm、16.16 g、1.51,但与CK4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根瘤数最多,达424.11颗/株,比CK4高485.87%(P<0.05)。白三叶+R87-4+100 mg/L氮肥处理的株高、根长、根际直径、单株鲜重均最高,根瘤数最多,分别为39.28 cm、26.25 cm、5.96 mm、13.13 g、121.33颗/株,比CK6分别高14.75%(P<0.05)、12.32%(P>0.05)、33.04%(P<0.05)、13.68%(P>0.05)、6.18%(P>0.05)。白三叶+R87-4+300 mg/L磷肥处理的株高、根长、单株鲜重均最大,分别为56.64 cm、27.67 cm、23.73 g,比CK6分别高65.47%(P<0.05)、18.40%(P>0.05)、105.45%(P<0.05),且根瘤数为508.67颗/株,比CK0高345.15%(P<0.05),但较大根瘤体积比CK6低62.70%(P<0.05)。白三叶+R87-4+500 mg/L钾肥处理的根长、根际直径、单株鲜重均最大,根瘤数最多,分别为24.67 cm、6.82 mm、33.34 g、375.33颗/株,比CK6分别高5.56%(P>0.05)、52.23%(P<0.05)、188.66%(P<0.05)、228.46%(P<0.05)。红三叶、白三叶在氮磷钾肥各浓度处理下,除结瘤率外,红三叶、白三叶在各指标变异系数分别在15.75%~99.32%、17.83%~90.43%之间。说明加施菌液可以让两种牧草形成根瘤,且促使两种牧草的株高、根际直径、单株鲜重增加;以单株鲜重为主进行分析,R87-4的促进作用强于R63-1,菌液对红三叶的促进作用强于白三叶。对两种牧草分别加施氮、磷、钾肥后,部分浓度对红三叶、白三叶的农艺性状和结瘤能力有抑制作用,部分浓度有促进作用,以变异系数为主进行分析,肥料对白三叶的影响大于红三叶。

关键词: 红三叶 白三叶 氮磷钾肥 农艺性状 结瘤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从江椪柑园土壤、叶片矿质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从江椪柑果园土壤、叶片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5年生8306椪柑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进行施肥试验,设置2个处理:T1单施复合肥,T2施有机肥+复合肥,以农户传统施肥管理为对照(CK),监测试验园土壤、树体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中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施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从江椪柑园土壤碱解氮、有效锰、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酸化程度;提高椪柑叶片氮、镁、铜、锰含量,降低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和固酸比,增加单果质量,降低果皮厚度。本试验可为从江县椪柑果园合理施肥、果实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从江椪柑 有机肥 矿质元素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处理对杂粮-籼米粉粉质特性及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鲜湿米粉的营养价值,通过添加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处理黑米、荞麦、薏米3种杂粮,酶解后的杂粮分别与籼米以质量比1∶4混合制备杂粮-籼米粉并制作鲜湿米粉,分析各杂粮粉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及所制鲜湿米粉的蒸煮特性、感官品质及营养品质等。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处理杂粮,酶处理后混合粉淀粉的糊化黏度、衰减值、回生值等均降低,所制鲜湿米粉的入口细腻度及膳食纤维含量等有所升高,黑米米粉、荞麦米粉、薏米米粉的膳食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12.21%、47.49%、51.48%;此外,酶处理后的黑米米粉和薏米米粉熟断条率及汤汁浊度显著高于荞麦米粉,而其感官评分、硬度、咀嚼性等显著低于荞麦米粉。酶处理对杂粮米粉的抗老化性、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等具有一定改善作用,相较于黑米米粉和薏米米粉,荞麦米粉具有较稳定的质构品质、蒸煮品质及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

关键词: 酶解 杂粮 米粉 粉质特性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地区农业就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平县为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精准衡量喀斯特地区农业就业供需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实现区域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以黄平县为例,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依托实际交通路网,基于供需匹配,从行政村尺度,根据地块可供给就业岗位数量和居民点就业需求人数测算农业就业可达性,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尼系数探究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平县各行政村农业就业的供需比差异大,供需不匹配显著;农业就业可达性呈现中部高可达集中,西北部一般可达围绕较高可达分布,东南部较低可达与低可达集中的特点;(2)黄平县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居民点农业就业可达性均表现出差距较大或差距悬殊,内部不均衡性强;(3)耕地破碎程度对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影响力较大,同时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地形地貌、耕地破碎程度和交通情况的交互作用对黄平县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

关键词: 农业就业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供需匹配 喀斯特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多倍体猕猴桃基因组Survey分析及系统进化研究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多倍体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特征,并分析其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组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分析中华猕猴桃AcD2301(Actinidi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cD2302(Actinidia arguta)、对萼猕猴桃AcD2303(Actinidia valvata)染色体倍性,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Survey分析,并基于SNP构建15种猕猴桃属植物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分别为四倍体、四倍体、六倍体,与survey分析结果一致。Kmer分析预测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单套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26 Mb、668 Mb、585 Mb,杂合度为3.00%、3.30%、8.06%,重复序列比例为43.70%、45.30%、40.70%。系统进化树显示软枣猕猴桃与对萼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且均从中华猕猴桃独立进化而来。【结论】分析了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将来开展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猕猴桃多倍化和系统进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猕猴桃 基因组survey分析 基因组大小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打孔+补播、施肥+绵羊宿营+补播、施肥+切根+补播、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均显著提高(P <0.05),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降低(P <0.05),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 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 <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 <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 <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 <0.01)。综上可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关键词: 施肥 补播 打孔 绵羊宿营 切根 微生物 植被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树种马桑的萌条生长特性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树种马桑萌条生长特性和内部竞争作用,促进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在西南喀斯特轻度石漠化环境下开展马桑扦插苗造林试验,自然生长2 a后对马桑幼林进行典型木调查,结果表明:1)单木水平上,幼木径向结构和垂直结构均符合同龄林特征的正态分布;萌条水平上,萌条径向结构和垂直结构均符合异龄林特征的不规则山状分布;2个水平上,径向生长与垂直生长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且具有较高精度的线性关系;2)2年生萌条数量是1年生萌条数量的1.6倍,萌条角度比1年生萌条小10.3°,年龄对萌条生长特征存在极显著性效应;3)萌条健康状况与萌条特征有极显著关系,健康萌条表现出萌条角度大、基径粗、萌条高和次级分枝数多等特征,顶枯或死亡萌条的生长特征则相反;4)萌条间密度效应较为明显,2年生萌条多、细、矮,萌条形态呈平展型,而1年生萌条少、粗、高,萌条形态呈紧凑型。研究表明,在轻度石漠化背景下,随着生长年限增加,马桑植株和萌条生长呈较大分异,采用先r后k的生长策略,应根据马桑生长特性,采用人工稀疏、伐条等措施加强定向培育,提升马桑生态经济性能。

关键词: 马桑 萌条 生长 生态经济 石漠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重要性状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生物工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能源、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广泛的生长适应性和多样的利用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传统育种方法在高粱育种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今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低以及遗传背景复杂等。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育种技术开辟了提高高粱产量与品质的新途径。本文综述了包括高粱农艺性状和适应性性状等重要性状方面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开花期和株高、分蘖特性、胁迫抗逆特性和雄性不育特性等,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为高粱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适应性性状 分子育种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细胞壁中果胶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硫酸铵梯度沉淀结合三相分离法来分离纯化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探究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60%时,果胶酶达到最大沉淀点。经两次三相分离纯化后果胶酶比活力达到2 012.40 U/mg,纯化倍数5.72,回收率82%。其最适温度20℃,最适pH 4.8。Ca2+、Cu2+可显著促进果胶酶酶活力,其中Ca2+对果胶酶促进作用最明显(251%),而Zn2+、Na+对果胶酶活性没有影响,K+、Mg2+对果胶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下反应40 min时酶活力最大(4 667.10 U/g),果胶酶的动力学常数中Km=0.13 mg/mL,Vmax=277.80 U/g。比较果胶酶对胶凝化的马铃薯果胶和原果胶的酶解效果,结果胶凝化果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有抗性。

关键词: 马铃薯 果胶酶 三相分离法 酶学性质 马铃薯果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朝天椒在不同地区品质的差异,选择三个朝天椒品种(骄阳6号、辣研101和卓椒新52)在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新疆进行种植。通过研究种植于不同地区朝天椒辣椒红素、还原糖、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辣椒素等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品种朝天椒的产地适宜性,以期为不同地区朝天椒的选择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辣椒品质产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5.79%~50.29%,其中辣椒素含量随产地的变化最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41.94%,粗纤维和氨基酸平均变异系数在8%左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贵州辣研101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贵州的卓椒新52,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种植的品质得分高于其他四个地区。综上所述,辣椒品种在不同的产地种植其品质会有显著差异,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地区种植的品质优势,其中,贵州辣研101综合得分最高。

关键词: 辣椒 品质 产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