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柿果实采后快速软化的问题,以火柿为试材,探究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气调贮藏(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及二者协同处理(1-MCP+MA)对有、无萼片火柿采后冰温(-0.5±0.3)℃贮藏期间软化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火柿软化.保留萼片联合MA处理维持贮藏环境内高CO2、低O2体积分数效果最好,并能有效抑制β-半乳糖苷酶活力.去除萼片联合1-MCP处理在延缓果肉硬度下降、抑制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减少总黄酮损失方面效果最佳;1-MCP+MA协同处理可明显延缓果皮硬度下降,减少VC、总酚损失.此外,去萼片处理有效延缓了火柿二次乙烯释放高峰.综合分析不同方式贮藏的火柿品质,去除萼片联合1-MCP处理能显著延缓火柿软化进程,对冰温贮藏火柿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可为柿果保鲜新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融合HACCP体系的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精准上链机制改进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追溯已成为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块链技术核心是解决上链以后信息不能篡改,而如何确定哪些信息上链并进行上链前信息验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果品为例,融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区块链技术,改进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的上链机制并设计实现系统。通过对果品供应链进行危害分析挖掘其关键信息作为上链信息,并提取五个关键控制点(CCP1生产、CCP2加工、CCP3仓储、CCP4物流、CCP5销售);在确定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对上链信息进行限值判定,在阈值范围内进行上链;构建数据异常和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对关键控制点处上链后的信息实时监控,智能反馈;从而构建“上链前关键信息挖掘-上链中信息事实判定-上链后信息智能反馈”的上链机制改进方法;围绕改进后的上链机制,编写阈值判定、数据上链以及数据智能反馈3种合约实现改进后的上链机制,并基于Fabric环境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将改进后的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某果品企业,结果发现改进后的追溯系统平均吞吐量350交易量/s(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每秒内可完成40条关键交易数据并发上链,相较于原有追溯系统提高14.85%,满足追溯系统的需求。此外,在3个月的现场监测中,共预警通知13次风险,企业根据预警级别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可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和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区块链追溯系统、提升关键环节追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地区寄生烟粉虱的桨角蚜小蜂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挖掘本土天敌资源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p.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明确桨角蚜小蜂本地种类及遗传分化关系,对本土天敌资源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天津5个地区采集了 13个地理、寄主的桨角蚜小蜂种群,利用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进一步通过MEGAX、DnaSP 5.10等软件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种群中包含2种桨角蚜小蜂,其中测得蒙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mundus mtDNA COⅠ基因序列20条(755 bq),未命名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WTT-2016 mtDNA COⅠ基因序列20条(739 bq).两种桨角蚜小蜂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中蒙氏桨角蚜小蜂Hd=0.368,Pi=0.00557,K=4.205;未命名桨角蚜小蜂 Hd=0.616,Pi=0.00106,K=0.784.错配分析表明,蒙氏桨角蚜小蜂在天津种群较稳定,近年来未出现扩张现象.
关键词: 桨角蚜小蜂 烟粉虱 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错配分析


青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12份不同基因型青萝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类型、激素浓度配比、4℃冷处理时间及32.5℃热激处理时间对青萝卜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为青萝卜高频胚诱导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完善青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结果显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只有SX1、SX8与SX11三份材料获得了胚状体,其余材料未获得胚状体,且不同供试材料间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表明基因型是决定青萝卜小孢子胚诱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1/2NLN-13型培养基配套指定激素配比(0.2 mg·L-16-BA+1 mg·L-1 NAA)培养时,材料SX1、SX8与SX11小孢子出胚率最高,基本确定了青萝卜小孢子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类型及最佳激素浓度组合;此外,4℃冷处理1 d和32.5℃热激处理2 d,材料SX1与SX11小孢子出胚率最高,确定了小孢子胚诱导最佳冷处理和热激处理条件.
关键词: 青萝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优化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花椰菜农药残留检测
《包装工程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了快速、无损地检测花椰菜上的农药残留,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分别对花椰菜上是否含有苏云金杆菌、高效氯氰菊酯和虫螨茚虫威等3种农药进行无损检测研究,并且跟踪研究检测效果最好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方法 对含有农药和不含农药的花椰菜样本进行高光谱成像处理,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光谱数据.剔除前后20个波段的原始光谱数据,以降低噪声的影响,针对剩余216个波段(950~1666 nm)的数据分别采用卷积平滑(S–G)、多元散射校正(MSC)和变量标准化(SNV)等3种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优化.为了提高判别运行速率,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3种农药光谱数据的特征波长,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判别模型.结果 基于SNV优化后的PLS模型对花椰菜上3种农药的识别准确率相对最高,其中虫螨茚虫威农药样本的测试效果相对最好,识别率为100%,随后对该农药进行了连续7 d的检测,其结果符合农药的消散规律.结论 将高光谱图像技术应用于花椰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药同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药同源"以药膳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固防线,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市场上食药同源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食药同源产品掺假手段复杂多样,食药同源产品的溯源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产地溯源技术以保障食药同源产品的"道地性"和"特色性"为主要目的,同时,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食药同源产品的真实性和食药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以截至2021年6月的中文数据库知网、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和Pud Med收录的期刊、硕博论文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溯源技术在食药同源产品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食药同源 产地溯源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近红外光谱


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津冬369'是以高代自交系A14-35为母本,自交系B74A-7SR为父本育成的抗黑星病一代杂种.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高,连续结瓜能力强,膨瓜速度快.瓜棒状,长36 cm,整齐顺直,无棱,把短,畸形瓜率低于10%;单瓜质量约260 g;瓜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瘤适中;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丰产性好,不歇秧,长周期栽培总产量可达300 t·hm-2以上.耐低温弱光能力极强,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合北方地区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1-MCP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采前和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得到较优的1-MCP处理方式.方法 将"阳光玫瑰"葡萄分别进行1μL/L1-MCP采前喷施和采后熏蒸处理,处理后进行6 d常温货架期实验,以感官评分、质量损失率、固酸比、维生素C(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硬度和香气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到1-MCP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 1-MCP处理后的葡萄感官评分较对照(CK)组高10分以上,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流失速度较慢,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较低,硬度较高,且在货架期6 d时CK组、采前1-MCP组、采后1-MCP组酯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09%,8.25%,39.39%,差异显著.经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后得到3组葡萄得分排名为采后1-MCP处理组>采前1-MCP处理组>CK组.结论 1-MCP处理可有效维持"阳光玫瑰"葡萄的货架品质,且采后1-MCP处理组果实的货架品质优于采前处理组,说明在"阳光玫瑰"葡萄货架期保鲜中1-MCP宜于采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