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砂糖橘’养分累积分布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矿质养分在‘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iyue Ju)树体的分布规律,以7年生中高产‘砂糖橘’树为试材,采用挖取全株、分解取样的方法 ,研究了‘砂糖橘’养分累积及其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为生产50 kg果实,‘砂糖橘’树体需要累积N 0.393 kg、P 0.040 kg、K 0.366 kg、Ca 0.161 kg、Mg 0.043 kg、S0.083 kg、Fe 7 865 mg、Mn 1 837 mg、Cu 175 mg、Zn 1 356 mg、B 1 161 mg、Mo 2.6 mg。在成熟期每收获50 kg果实,其果实带走的养分量为N 0.208 kg、P 0.025 kg、K 0.237 kg、Ca 0.033 kg、Mg 0.017 kg、S 0.035 kg、Fe702 mg、Mn 151 mg、Cu 87 mg、Zn 228 mg、B 573 mg、Mo 0.9 mg,养分比例N∶P∶K∶Ca∶Mg∶S为1∶0.12∶1.14∶0.16∶0.08∶0.17。同时,阐明了‘砂糖橘’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和不同养分在‘砂糖橘’不同部位的分配模式。

关键词: ‘砂糖橘’ 养分累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分子标记筛选辣椒雄性不育恢复系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CAR引物对359份未知育性的辣椒进行恢复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有35份材料有恢复基因特异条带,占比9.75%。恢复基因主要分布在小果型的辣味型品种和部分长果型(牛角形、羊角形)品种中。品种果实越大(横径越大)恢复基因越少,出现育性不稳定的比例也越高,即雄性不育系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杂交易恢复,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杂交易保持相一致。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分子标记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组合)对稻黑孢霉菌的抗性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稻黑孢霉菌常发病区广东阳江市白沙,对7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黑孢霉菌自然诱发鉴定,采用病情指数对品种抗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该病原的抗感性差异显著。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组合)数分别为0、1、7、17、15、37个。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如五粤占2号、粤澳占、乡意浓1号、长优736、H两优野占、新两优117等,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20~30;而高感品种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50以上,如鹏稻2号、湛黄占、合莉丝苗、粤标5号、禅增占、圳优21、美优丰占、II优916等,其中鹏稻2号对稻黑孢霉菌表现高度感病,其病情指数达100,产量损失严重。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黑孢霉菌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条件下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5℃黑暗培养条件下,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了二氯喹啉酸(0对照、83.3和166.6μg/kg干土)处理对淹水和不淹水水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处理的60 d内,不淹水水田土壤在83.3μg/kg二氯喹啉酸处理后对土壤微生物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及真菌生物量有抑制作用,而166.6μg/kg二氯喹啉酸处理后各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增加,但是两种浓度处理均使土壤真菌/细菌比值下降,说明二氯喹啉酸处理会使不淹水水田土壤微生物稳定性下降;淹水水田土壤在83.3μg/kg二氯喹啉酸处理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总量和真菌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对细菌生物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6.6μg/kg二氯喹啉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总量、细菌及真菌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从真菌/细菌比值上看,不同浓度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二氯喹啉酸对淹水生物稳定性无明显干扰。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处理的两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含14∶0、15∶0、16∶0和18∶2n6c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叶山楝根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hydroxycadalene(1)、dregeana-1(2)、4-oxopinoresinol(3)、4-ketopinoresinol(4)、6-deoxyjacareubin(5)、schleicheol 1(6)、豆甾醇(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有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1、5和6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生长抑制活性。

关键词: 楝科 大叶山楝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黄皮果树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中国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特点,本研究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黄皮资源圃保存的78份黄皮种质14项果实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黄皮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达105.24%,多样性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类群黄皮种质的果实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在三个类群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组分在不同种质果实中的含量差别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皮果实风味的差异。研究结果为黄皮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品种品质改良和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 种质资源 果实品质 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AP2/ERF转录因子的鉴定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AP2/ERF是一个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茄子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茄子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分布及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茄子AP2/ERF家族包含130个蛋白质,其中AP2、RAV、ERF亚家族分别含有20、2和108个,ERF分为DREB/CBF(41个成员)和ERF(67个成员)两大亚族,进化分析将二者分为11个小亚族。MEME分析表明其含有20个重要基序,相同亚族中的ERF成员蛋白序列的氨基酸保守域构成相似,且各亚族成员的氨基酸保守域组成类似,表明这些基序的存在对ERF蛋白功能的执行是必需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茄子38个ERF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组织表达差异;胁迫响应分析结果表明,33个基因受ABA、SA、盐、重金属镉、高温和低温诱导表达,其中部分基因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可能参与茄子逆境胁迫条件下的防御应答反应。本研究结果将为茄子AP2/ERF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解析AP2/ERF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茄子 AP2/ERF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猪皮与猪皮酶解液对肉丸质构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皮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畜产品加工副产物,常用来直接添加到其他类型食品中。在原料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猪皮或猪皮酶解液制作肉丸,分析猪皮或猪皮酶解液不同添加量对肉丸质构的影响,优选猪皮的添加方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猪皮或猪皮酶解液对肉丸的质构影响不同。猪皮添加量为6%时,猪肉丸的弹性、回复性、胶粘性、黏聚性和耐咀性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猪皮酶解液添加量为12%时,回复性、胶粘性、黏聚性和耐咀性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添加猪皮与猪皮酶解液2组对比,在猪皮酶解液中猪皮与水比为1∶5(W/W)条件下,添加猪皮的肉丸弹性、胶粘性和耐咀性高于添加猪皮酶解液的肉丸,而回复性和黏聚性略低于添加猪皮酶解液的肉丸。结论:在肉丸加工中用猪皮或猪皮酶解液2种添加方式中,用猪皮酶解液优于直接添加猪皮。

关键词: 猪皮 酶解 肉丸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39~46周龄黄羽肉种母鸡繁殖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植酸磷(NPP)水平对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繁殖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该阶段适宜磷供给量。试验选用39周龄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810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7只鸡。组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NPP水平为0.30%),组2、3、4和5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氢钙,使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和0.50%,其他营养成分各组基本一致。试鸡限饲122 g/(只·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NPP水平未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和破蛋率(P>0.05),显著影响了产蛋率和不合格蛋率(P<0.05),0.45%组产蛋率显著高于0.30%和0.40%组(P<0.05),0.40%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2)饲粮NPP水平显著影响了试鸡39~40周龄种蛋长径、蛋短径、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P<0.05),显著影响了45~46周龄种蛋蛋壳强度(P<0.05)。3)NPP水平对种蛋孵化性能(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健雏平均出壳重)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NPP水平显著增加了试鸡脱脂胫骨粗灰分中钙、磷含量(P<0.05)。5)0.40%和0.45%NPP组试鸡血浆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0.30%和0.35%组(P<0.05),0.50%组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综上,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饲粮NPP适宜水平为0.40%~0.45%,根据采食量计算得到每日NPP需要量为0.488~0.549 g。

关键词: 非植酸磷 繁殖性能 胫骨指标 血浆甲状旁腺激素 肉种母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实品质评价理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龙眼果实成熟品质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科学的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30个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43个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果实不同类型品质进行评价,构建预测模型,提出综合品质类型可用的判别公式。结果表明,(1)筛选出构成龙眼果实表观性状、经济性状、内在品质和综合品质的公因子成分及其解释指标。(2)建立了4种类型品质的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指标库,据此计算出的品质预测值与其因子分析综合评分均极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3)依据综合品质评分将30个品种分成3类:低糖大果型、高糖中果型、高糖小果型,依据自然属性和应用价值2类评价指标,对分类结果分别进行了自身验证和交叉验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都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率,价值评估方法基本能够满足自然分类和应用分类的共同需要。总之,龙眼果实综合品质评价指标包括果肉葡萄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肉流汁、肉厚率、果肉质地、可食率和单果重,达到7个指标全优可以作为龙眼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 龙眼果实 多元统计分析 品质评价 品质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