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荚色豇豆品种花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花青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荚的苏豇1419、紫荚的苏紫41、青荚的苏青29和绿白荚的苏豇3号为材料,测定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嫩荚及商品荚的花青素、矿物质(钙、镁和铁)及常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纤维素、维生素C、淀粉、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结果】苏紫41商品荚的花青素含量为330.48 nmol/gFW,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不同荚色品种(P<0.01);苏豇1419的钙含量最高(1295.75 mg/kgDW),显著高于苏豇3号和苏紫41(P<0.05);4个不同荚色豇豆品种均有各自突出的常规营养成分。在豆荚发育过程中,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花青素含量(3.92~30.98nmol/gFW)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苏紫41(花青素含量为174.33~644.52 nmol/gFW);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紫4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苏青29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青29和苏豇3号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苏紫41呈上升—下降变化趋势;苏豇1419、苏豇3号和苏青2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前期荚(长30 cm)、后期荚(长40 cm)和前期荚(长30 cm),苏紫4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后期荚(长50 cm);4个不同荚色品种豇豆豆荚的纤维素含量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不同荚色品种豇豆的花青素含量与营养成分含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或拮抗关系。【结论】紫荚的苏紫41花青素含量最高,青荚的苏青29纤维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白荚的苏豇1419钙和脂肪含量较高,绿白荚的苏豇3号营养成分含量一般,这些特征可供豇豆特色品种选育及其规模化生产参考利用。

关键词: 豇豆 花青素 营养成分 变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K-15细胞在微载体悬浮放大培养及PCV2增殖工艺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和增殖PCV2技术。采用分批式培养方法,研究了PK-15细胞在微载体胰酶消化放大悬浮培养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增殖工艺。结果表明,5 g/L的微载体和高糖DMEM下,采用4.0×105cells/m L的初始接种密度及培养至第2天进行换液操作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PK-15细胞生长效能。胰酶消化转移将PK-15细胞从1 L反应器放大至3 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培养3 d细胞密度可达34.3×105cells/m L。采用感染复数为0.1的接毒比例,细胞接毒后在微载体上传至第3代收获毒液可获得最高的PCV2增殖效价107.25TCID50/m L。为PCV2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PK-15细胞 微载体 消化放大 猪圆环病毒2型 悬浮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品种鸭下丘脑miRNA的鉴定及其表达验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鉴定与鸭性成熟启动相关的miRNA,根据鸭卵巢组织的发育情况,利用Solexa技术分别对105日龄连城白鸭和樱桃谷鸭的下丘脑组织进行小RNA测序分析。两个小RNA文库共检测到939个成熟miRNA,共有miRNA数量806个。以樱桃谷鸭为对照,两个文库之间总共检测到29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上调miRNA 85个,下调miRNA 205个。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较多的靶基因被注释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MAPK信号通路、胞吞作用等通路中。定量PCR结果表明,2个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两品种鸭下丘脑组织中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下丘脑 miRNA 性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生素在甘蓝类蔬菜小孢子胚胎发生中的双重作用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菌污染,以1个青花菜纯合系和2个结球甘蓝纯合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种抗生素——头孢噻胯和羧苄青霉素对小孢子培养中细菌污染、胚胎发生和胚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生素的添加(25、50、100、200 mg·L~(-1))能够显著降低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菌污染;50 mg·L~(-1)头孢噻胯和羧苄青霉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结球甘蓝、青花菜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频率;抗生素处理高于50 mg·L~(-1)时,小孢子死亡率升高,同时小孢子的发育受到抑制。本研究报道了抗生素在小孢子培养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对于胚胎发生的促进作用,这对加快单倍体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头孢噻胯 羧苄青霉素 细菌污染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3B短臂染色体抗赤霉病主效QTL区域候选基因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赤霉病菌接种后的基因表达,筛选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基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利用FGENESH软件对小麦3B短臂抗赤霉病主效QTL所在的小麦基因组测序获得的重叠群ctg0954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共预测得到489个基因。以携带该QTL的苏麦3号和未携带该QTL的扬麦15为材料,在小麦花期进行赤霉病菌接种诱导基因表达,接种后0 h、4 h、8 h、12 h、24 h对其中有功能注释的259个预测基因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获得27个在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这27个基因的表达分为4类:一直上调表达(Ⅰ型),在接种后的早期上调表达后期下调表达(Ⅱ型),接种后早期下调表达后期上调表达(Ⅲ型),接种后一直下调表达(Ⅳ型)。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选择6个基因,进行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接种病原菌后均上调表达,且在苏麦3号和扬麦15号品种间存在基因表达差异,验证了半定量表达结果,可作为与赤霉病抗性相关3B短臂主效QTL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基因 半定量PCR 定量PCR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菌剂处理稻苗后对水稻以及取食褐飞虱种群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的稻苗对水稻及取食褐飞虱种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杀菌剂处理后稻苗体内草酸、还原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构建种群生命表探讨经杀菌剂处理的稻苗对取食褐飞虱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糯稻经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后,稻苗体内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碳氮比(C/N)有降低的趋势,草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粳稻经3种杀菌剂高剂量处理后,C/N有升高的趋势,但草酸、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褐飞虱取食杀菌剂高剂量处理的糯稻后,5龄若虫历期、个体总发育历期以及雌成虫寿命显著延长,种群加倍时间、平均世代历期、种群趋势指数以及相对适合度增大;取食杀菌剂高剂量处理的粳稻后,褐飞虱种群趋势指数和种群适合度降低。此外,取食粳稻稻苗的褐飞虱种群趋势指数大于取食糯稻的褐飞虱。[结论]高剂量杀菌剂处理稻苗后能影响稻苗体内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且不同水稻品种所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褐飞虱取食经高剂量杀菌剂处理的稻苗后其部分种群生命参数会发生变化,而且处理的水稻品种不同对取食的褐飞虱影响也不同。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菌剂 生理生化物质 生命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蒿提取液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常见的致病菌为试验对象,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盐蒿提取液作用效果最好的致病菌,并通过研究盐蒿提取液对致病菌作用前后细菌培养液的OD260、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初步探讨盐蒿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盐蒿提取液对5种致病菌均有抑菌活性,但对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62 5 mg/ml,对5种致病菌抑制效果表现为: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经盐蒿提取液处理后,细菌培养液260 nm的吸光度、电导率和AKP活性均增大,表明盐蒿提取液可破坏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死亡。

关键词: 盐蒿提取液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浓度CO_2对采后杏鲍菇乙醛和乙醇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浓度CO_2对采后杏鲍菇生理变化的调控机理,首先研究了不同薄膜包装气调处理对杏鲍菇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O_2(2%~4%)结合高浓度CO_2(30%~40%)处理可减缓采后杏鲍菇的衰老。进一步采用人工气调处理分析了2%O_2+30%CO_2对杏鲍菇乙醛、乙醇和丙酮酸含量,以及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2%O_2+30%CO_2处理提高了杏鲍菇中乙醛、乙醇和丙酮酸含量,并增强了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可见,2%O_2+30%CO_2的高浓度CO_2处理是一种延长杏鲍菇贮藏期限的有效采后处理方法,高浓度CO_2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诱发的厌氧代谢有关。

关键词: 杏鲍菇 高浓度CO2处理 乙醛 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同化物分配的冬小麦节间形态参数模型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小麦节间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并结合2013-2014年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参数和器官生物量等数据,通过分析不同节位节间同化物分配和节间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构建了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分蘖节间长模型模拟精度略低外,主茎节间长、主茎节间粗和分蘖节间粗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下冬小麦节间主要形态结构。

关键词: 冬小麦 形态结构 生物量 节间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肝为原料,以Na OH溶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鸭肝蛋白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常规碱提和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鸭肝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56 W、超声时间43 min、p H 11,此时鸭肝蛋白的得率达到73.1%;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鸭肝蛋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free radical,ABTS+·)、羟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1.97、0.168、0.529 mg/m L,其中鸭肝蛋白对ABTS+·清除效果较强,其还原力较高;与常规碱提蛋白相比,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显著(P<0.05)。因此,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该研究为鸭肝的深加工提供了的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鸭肝蛋白 超声辅助碱提 响应面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