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短期不同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短期内对稻麦周年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在典型稻麦轮作区设置了2种耕作方式(旋耕与耕翻)和4种秸秆还田模式(稻秸还田、麦秸还田、稻麦秸双季还田与双季秸秆皆不还田)的裂区试验。【结果】短期内2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旋耕处理有大于耕翻处理的趋势,但达不到显著水平。所有秸秆还田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20 cm土壤养分含量。在土壤全氮含量、总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方面,都以秸秆双季还田处理最高,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以全氮含量增加最多,达19.5%。秸秆单季还田处理在土壤总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稻秸单季还田处理除了土壤速效磷显著高于麦秸还田处理外,在其它土壤养分含量间没有差异。稻麦周年总产以耕翻处理略高于旋耕处理,秸秆还田处理比不还田处理略减,各处理间产量均达不到显著差异。在短期内,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2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基本没有影响,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皆不会显著影响稻麦周年产量。【结论】稻麦轮作区推广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配合适当的耕作方式可以稳定稻麦周年产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 小麦 水稻 土壤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母鸡饲粮添加肌苷酸对种蛋品质、1~21日龄子代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肌苷酸(IMP)对种蛋品质、1~21日龄子代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周龄健康爱拔益加(Arbor Acres)肉鸡4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Ⅰ组(基础饲粮+0.2%肌苷酸)、Ⅱ组(基础饲粮+0.5%肌苷酸)和Ⅲ组(基础饲粮+1.0%肌苷酸)。出壳后的子代肉鸡随机选取480只,根据其母鸡饲粮中肌苷酸添加情况相应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32周龄末母鸡的种蛋品质指标、1~21日龄子代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和血清蛋白质代谢及酶活性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21日龄子代肉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和Ⅲ组21日龄子代肉鸡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含量显著升高(P<0.05),Ⅱ组的血清甲状腺素(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21日龄子代肉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 M)、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有上升趋势(P>0.05)。以上结果表明,母鸡饲粮添加肌苷酸增强了子代肉鸡体内的脂质代谢,提高了子代肉鸡血清生长与免疫相关激素水平和免疫因子含量;综合种蛋品质、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母鸡饲粮添加0.5%~1.0%肌苷酸效果最佳。

关键词: 肌苷酸 母体效应 生长性能 种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协同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3种黏附试验分别研究了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置换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没有影响;但在排斥试验和竞争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均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排斥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分别增加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黏附数量95.23%±4.22%(P<0.01)和352.30%±2.26%(P<0.01),在竞争试验中分别增加389.06%±3.35%(P<0.01)和55.57%±5.81%(P<0.05);并且S-层蛋白在排斥试验中,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协同黏附作用大于竞争试验中的协同黏附作用。可见,乳酸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协同黏附作用关键在于S-层蛋白,S-层蛋白可能起到"连接桥"的作用。

关键词: 嗜酸乳酸杆菌 S-层蛋白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Caco-2细胞 协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是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其中以四环素类抗生素最为典型。这种污染物正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产生持久的、潜在的威胁。本文主要介绍了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危害及修复方法,着重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抗生素污染去除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有关养殖废水中抗生素的植物修复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养殖废水 抗生素 植物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垩白基因Chalk5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垩白是衡量水稻外观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稻米的垩白是培育优质水稻品种的前提。Chalk5是一个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从而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的主效基因。为提高垩白基因Chalk5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在前人克隆的基础上,根据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的2个功能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等位基因特异PCR(ARMS-PCR)引物,最终筛选出2对Chalk5基因的功能标记Chalk12、NChalk12和Chalk22、NChalk22,通过PCR产物测序的方法对这2对标记的检查结果进行了验证,说明Chalk12、NChalk12和Chalk22、NChalk22可以准确鉴定出Chalk5的不同基因型。利用该标记对不同来源的43份籼稻资源、江苏2007-2013年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和太湖流域179份粳稻地方资源进行了Chalk5基因型检测,筛选到携带chalk5低垩白率等位基因的籼稻资源20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资源仅8份,其余259份粳型资源中均不携带chalk5低垩白率等位基因,这也说明chalk5主要分布在籼型水稻资源中,在粳型资源中分布很少。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Chalk5 等位基因特异PCR 功能标记Q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棉EST-SNP的挖掘及其在陆地棉中的验证

棉花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不同棉种序列数据库的逐步完善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棉花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开发可利用的公共数据资源逐步增加。【方法】本研究基于陆地棉祖先基因组的现代种亚洲棉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数据库,利用CAP3对亚洲棉EST数据库进行拼接。拼接获得7 187个重叠群(Contig),再利用Quality SNP软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在807条含有4条以上EST序列的Contig中查找到2 690个SNP位点。通过筛选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大于30%的位点,获得953个可靠度较高的候选SNP,通过电子筛选,最终获得可用于陆地棉分析的SNP 149个,利用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酶切扩增多态序列验证了EST-SNP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证实基于亚洲棉EST数据库挖掘用于陆地棉研究的EST-SNP切实可行,并有望将EST-SNP用于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亚洲棉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 表达序列标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农田养分流失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设单施化肥(M1),以及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等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M3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主要因为其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同时其有效穗数相对较多;试验年度稻季农田地表径流水总量为3.6×10~3m~3·hm~(-2);从M1处理到M5处理,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流失量逐渐下降,M3处理较M1和M2处理显著下降;总P和K流失量逐渐增加,M3处理显著小于M4和M5处理;从M1处理到M5处理,稻田地表径流总N和K流失率逐渐下降,总P流失率逐渐增加,不同处理总N、总P、总K的平均流失率分别为4.52%、1.13%和5.68%;与M1处理相比较,M3处理在确保水稻高产的同时,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流失量和流失率,仅使总P流失量和流失率较小幅度增加,是一种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 配施比例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诱导番茄防御酶活性提高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对设施番茄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为了探明其是否具备诱导番茄植株抗病性的能力,本文研究了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了番茄叶片抗病防卫基因PR-1a、POD酶合成相关基因POD1和SOD酶合成相关基因SOD的转录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1619处理后番茄叶片的POD、SOD、PAL酶活性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菌株B1619灌根处理后叶片中PR-1a、POD1和SOD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由此可见,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是菌株B1619防治设施番茄枯萎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诱导抗病性 抗病相关酶 抗病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条形码专用R包及其主要功能简介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_(PIDER)和BarcodingR软件包作为DNA条形码研究的专用R软件包,整合了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算法和数据分析策略,避免了各种非商业用途软件的局限性,为DNA条形码的研究提供了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SPIDER和BarcodingR软件包的主要功能进行整体介绍,并以西藏夜蛾科COI、松毛虫属ITS等数据为例,进行主要函数的演示分析,希望为昆虫DNA条码的应用分析提供帮助。

关键词: DNA条形码 R语言 SPIDER Barcoding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磷肥 干旱 养分积累 蛋白质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