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Bt基因抗虫玉米根茬和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转cry1Ab杀虫蛋白基因玉米收获后玉米根茬及其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动态,比较两种Bt玉米根茬和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玉米收获后根茬残体和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结果】转Bt基因玉米根茬残体和根际土壤中杀虫蛋白是逐渐降解的,Bt玉米MON810根茬中Cry1Ab杀虫蛋白含量较高,降解的速度也较慢,收获后8个月时还不能完全降解;Bt玉米Bt11根茬中Cry1Ab杀虫蛋白含量较低,降解速度比MON810根茬中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快,到7个月时已检测不到Cry1Ab杀虫蛋白。Bt玉米MON810根际土壤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较Bt11的慢,MON810和Bt11根际土壤分别在8个月和7个月时检测不到Cry1Ab杀虫蛋白。【结论】种植过Bt11和MON810抗虫玉米的田块,在第二年春播农作物已经出土时,其根茬和根际土壤中残留的Cry1Ab杀虫蛋白尚不能完全降解,还有少量残留。
关键词: Bt玉米 根茬残体 根际土壤 Cry1Ab杀虫蛋白 降解
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供应能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多年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资料,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耕层养分供应和土壤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生产力的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单施氮肥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为68.9%,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单施氮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氮肥与有机肥配施(M2N)土壤平均生产力贡献率达94%,单施化肥(NPK)处理土壤生产力贡献率较平缓,单施有机肥对土壤生产力贡献率优于单施化肥。多年不合理施肥,N、P、K养分的供应能力逐年降低,尤其以N素最为明显。化肥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提高土壤养分可持续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稳产水稻新品种通院515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粳稻新品种通院515具有优质、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灌浆速度快和结实率高等特点,是特大穗型品种。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氏菌对不同遗传基础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松辽黑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为试验对象,以沙门氏菌作为致病因子,研究了不同遗传仔猪在受到沙门氏菌攻毒时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攻毒后,松辽黑猪的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松辽黑猪血清中的sIgA在不同时期均极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交猪(P<0.01);2品种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沙门氏菌的压力下,松辽黑猪及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大豆MON89788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检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MON89788大豆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TAIL-PCR技术分离MON89788大豆的3′端旁侧序列,据此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获得了1142bp的3′端旁侧序列;依据该序列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从MON89788大豆中扩增出170bp的产物,检测灵敏度达到0.05%,约为40个起始模板拷贝。[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适用于MON89788大豆检测。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MON89788转化体 定性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新育成几个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新育成BT型不育系开花习性,为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吉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等开花习性。[结果]6个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可以分为2类,A1、A2和A3可以分为一组,即始花时间早,终花时间也较早,花期集中,开花持续时间只有3h;开花高峰集中在11:00~11:30,午前花率很高,平均为88.3%,最高达到了93.8%。其他3个不育系分为另一组,始花时间较晚,终花时间也晚,开花时间长,开花高峰晚,基本都集中在12:30~13:00,午前花率很低,平均在46.0%,最高为59.0%。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和柱头外露率、开颖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和0.955。[结论]选育柱头外露率高、开颖时间长的不育系可以提高制种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上取食行为的变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及PCR-RFLP两种方法分别对58头草原红牛群体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5基因第3外显子在191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呈显著相关,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IGFBP-5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草原红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中国草原红牛 IGFBP-5 PCR-SSCP PCR-RFLP 胴体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三系不育系花器特征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分析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东北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器特征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为提高北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提供基础数据,以东北最新育成的三系粳稻不育系为材料,田间观察不育系的花器构造特征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交结实率与不育系的颖花长、颖花长宽比、花柱长、花柱+柱头长、开颖时间、柱头外露率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对异交结实率而言,午前花率的影响较大,其对开颖时间和柱头外露率也为正效应。在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基础上加大对开颖时间和午前花率这2个花器性状的选育,更有利于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致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单抗制备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分析化学 》 201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活化酯法,将马兜铃酸A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抗原马兜铃酸A-BSA和包被抗原马兜铃酸A-OVA。利用马兜铃酸A-BSA免疫Balb/c小鼠,制得鼠单克隆抗体1A11,单抗效价为2×104;单抗为IgG1类,轻链为κ型;与其结构类似物马兜铃酸B、C和D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8%,3.5%和31.2%。基于抗马兜铃酸A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的IC50为1.9μg/L,检测范围为0.5~7.5μg/L。icELISA添加回收率为86%~97%,相对标准偏差在5.2%~11.1%之间。利用所建立的icELISA测定了6个中药材和5个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验证,其中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马兜铃和青木香中均检测出马兜铃酸A,而川木通和5个中成药中未检测到马兜铃酸A。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于中药中马兜铃酸A的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