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re/lox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点特异重组系统由重组酶和相应的重组酶识别位点组成,通过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外源基因精确整合与切除等一系列遗传操作.主要可分为Cre/lox系统、FLP/frt系统、R/RS系统和Gin/gix系统.目前,研究最充分应用最广泛的位点特异重组系统为Cre/lox系统.此系统为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家族中的一员,由38.5kDCre重组酶和34bplox位点组成,最早被应用于动物转基因研究,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激活、基因易位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Cre/lox系统被逐步应用到植物研究中,并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本文总结归纳了Cre/lox系统在定点整合、定点切除以及叶绿体转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利用Cre/lox系统构建环境安全和高效表达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e重组酶 loxP位点 位点特异重组 转基因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4,4-三氟-3-(吲哚-3-)丁酸对大麦根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0.0μmol/L4,4,4-三氟-3-(吲哚-3-)丁酸(TFIBA)通过培养基处理在连续提供条件下显著促进了大麦初生根的伸长生长,抑制大麦幼植物的养分吸收,但用100.0μmol/LTFIBA处理种子在促进大麦初生种子根的伸长的同时也促进大麦幼植物的养分吸收。
关键词: 4,4,4-三氟-3-(吲哚-3-)丁酸 根伸长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000株hm~(-2)、75000株hm~(-2)、90000株hm~(-2)、105000株hm~(-2) 4种密度处理,测定并计算6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性能参数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收获指数(HI)、单位面积穗数(EN)、单穗粒数(GN)、千粒重(GW),并结合产量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各品种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性能参数对密度胁迫的反应相同,MLAI、EN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MNAR、HI、GN、GW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呈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品种耐密性表现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较差,其中,先玉335的适宜密度范围为90000~105000株hm~(-2),郑单958与吉单209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5000~90000株hm~(-2)。
猪A-FABP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A-FABP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5'-调控区的1 246~1 530 bp之间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在1 321 bp处存在C→A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的大理石纹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显著高于AA型或AB型,AA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对IMF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BB型或AB型极显著高于AA型,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断,A-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与肉质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制品的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畜禽的肉制品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育种的一个热点,分子育种手段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育种速度,与畜禽相关的候选基因是现代育种学关注的焦点。笔者对三个与畜禽肉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分子及其肉品质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酸酶基因 尿黑酸1,2加双氧酶基因 微小异源二聚体伙伴基因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相同密度下研究了7个不同品种从边1行至边5行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边1行至边5行,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随边行增加而递减的速度不一样,一般到边3行时减小的速度变缓。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降低导致了单株产量的降低,穗粒数的减少是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边际效应较小的品种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百粒重的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大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基因SNP5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大豆耐盐基因表达芯片上提供的表达量下调的EST序列信息,借助了电子克隆方法,根据获得的假定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栽培大豆克隆了染色体改构复合体SNP5类同源基因。其片段长度为812bp,编码24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重量为27.4kD,等电点pI为5.37。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其属于SNF5超家族,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Gm-SNP5(GenBank登录号:HM068595)。Southern杂交表明,GmSNF5基因在栽培大豆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拷贝。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mSNF5与其同科的豌豆PsSNF5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2%。由于其部分EST序列在大豆耐盐芯片中表达量下调,因此推测此基因在功能上与栽培大豆的耐盐性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荚膜缺陷型菌株的诱变选育
《微生物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主分离和鉴定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C88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诱变、墨汁负染和显微镜观察筛选获得一株荚膜缺陷型突变株,命名为植物乳杆菌C88M3,经多次传代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曲线和RAPD分析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荚膜缺陷型菌株在遗传特性和产荚膜情况方面的差异。通过化学诱变方法获得了乳杆菌荚膜缺陷型菌株,对进一步研究荚膜多糖在乳杆菌益生性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1、深绿木霉T.atroviride T3、康氏木霉T.koningii T4和3株绿色木霉T.viride T2、T5和T6对人参锈腐病的室内拮抗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显示,6个木霉菌株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T1抑制效果最好,菌落生长抑制率为73.0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木霉菌后人参锈腐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其中T1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最好,达到44.08%。施用木霉菌后人参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3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