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电子计算机存贮和检索种猪资料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江苏省农科院与海安县种畜场、海安县食品公司种猪场协作,试用新淮猪和姜曲海猪种猪资料,以FORTRAN算法语言编制程序,借助PDP 11/45型电子计算机,研制了上述两种猪的信息存贮、检索及数据增删改程序.按照1973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制订的种猪档案规定项目,兼顾畜牧生产和今后育种工作发展的需要,暂定程序中每1头母猪测定分析400个项目,其中有系谱(6代)63项、生长发育6项、繁殖性能(1~14胎次)280项,还有流水号1项、检索号5项,并留有45个备用项目.


有机氮和无机氮用量配比长期定位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有机氮与无机氮的适当配比用量,是当前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两者配比用量适宜,不仅可以取得稳产高产,而且对经济用肥和土壤生产力的维持与提高有决定性作用.为此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


电热线间断加温育苗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电加温线为DV系列中的20608型,电压220伏,电功率600瓦,线长80米.土壤增温采用间断加温方式,即每句末连续三日,每日17~20时通电.冷床内铺设电加温线,电功率85瓦/米~2,简称电热温床;大棚内设置小棚,小棚内铺设电加温线,外面盖草包,电功率为85,75,65瓦/米~2,简称电热小棚.上述加温线加盖10厘米厚的培养土或排入同厚度的营养钵.以冷床和大棚套小棚为对照.土壤加温期间,每日20,2,8时三次定点观察电加温线在土深10厘米处温度状况.


江苏省棉花“两膜”栽培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中国棉花 》 1983
摘要:棉花营养钵薄膜育苗移栽和棉花直播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简称“两膜”栽培,这是将工业物化劳动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各棉区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后,早熟、增产显著。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这项技


江苏省水稻主要类型代表品种的气象生态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1979~1982年作者连续3年(1981年停试)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的气象生态进行研究,探索了我省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运用水稻生育期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确定各地水稻适宜的播栽季节与品种布局,为我省水稻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猪霉形体性肺炎病愈猪的带菌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人工感染猪霉形体肺炎自然病愈猪40头,用微粒凝集反应定期连续地测定血清中凝集素消长情况,测得病愈后601—661天仍可检出凝集抗体,并分别用“活体分离法”和“病肺块浸泡法”分离培养出病原菌,经血清学鉴定,证实为猪肺炎霉形体,并能对健猪致病.试验证明,人工感染病愈猪中部分猪的带菌期,至少在660天以上仍有传染性,因此病愈母猪不宜作种用.


江苏传统蔬菜基地及其种类和品种
《中国蔬菜 》 1983
摘要:江苏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江淮流域之下游,土壤气候条件甚为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加之大中城市较多,并有工矿区多处,蔬菜种植业甚为发达。除各城市郊区建有蔬菜基地外,历史上还形成了不少以农村为主的传统蔬菜基地与传统蔬菜品种,成为全省蔬菜生产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期,无锡、南通两市郊区蔬菜自给率只有30%及40%,部分依靠邻县及外地蔬菜产区供应,即使北部的徐州、连云港诸市,也大量依靠附近的萧县、铜山及赣榆、东海等县供应。由于后来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传统蔬菜基地逐渐缩小,而城市建设发展甚快,老菜地大量被征用,新菜地建设跟不上需要,城市蔬菜供应不足的现象愈益严重。当前有必要在加强郊区蔬菜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恢复和建设传统蔬菜基地和传统品种。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对于开发和利用本省蔬菜资源增加城市蔬菜花色品种、均衡供应、发展外贸增收创汇以及增加农民收人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近年来全省蔬菜品种资源与蔬菜区划调查,本省传统蔬菜基地情况简介如下: 一、苏南太湖地区 (一)吴江菜区当地把吴江称作“苏州的大菜园”,包括沿太湖之庙港、七都、震泽等十来个公社。有些浅根矮棵菜间种在大量桑园内,而有“桑园菜”之称。主要品种有长棵青菜、大白菜、香大头菜、小黄瓜、百合、萝卜、冬瓜、雪里萍等。年产百万担以上。以供应上海、苏州等地为主。 (=)常熟菜区主要以青菜、萝卜为主,青菜多与棉麦套种,以青太湖品种为主,还有小上菜与黄油菜。1—2月上市,年销20多万担。套种棉田内,有减轻病毒病、防冻、稳产之效。中期白萝卜品种为加工酱萝卜的重要原料。还有水芹、蒜氢藕等。总面积达万亩以上。主销上海、苏州、无锡及邻县。 (巨)宜兴演区包括洋溪、新庄、大浦、周墅四个公社沿大湖边的狭长地带。为冲积性沙土,当地称作小粉上、夜潮土。水源足,劳力多,水路交通方便,小船一夜可到无锡。原有菜地面积万余亩,近年已部分恢复。主要蔬菜有白萝卜、青菜、百合、西瓜、生姜、冬瓜、雪里敦等。 (四)太白白费面积2—3万亩,个体生产较多。年产15万担左右。为目前主要出口物资之一。蒜头肥硕紧实,蒜瓣大而均匀,色泽洁白,味道香辛。蒜受粗长味浓、久贮不疼。为全国四大白蒜之一。由于大蒜适应性强,可与多种作物间套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深受农民欢迎。 (五)常州武进萝卜于常州武进的新阳红萝卜,为中小绍秋冬红萝b。质地脆嫩。加工成五香萝卜干为上品。运销国内外,过去面积高达万亩,与粮食作物轮作,现正在恢复中。 (六)苏州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娄药公社。是个古老的水生蔬菜基地,皆为人工栽培、专业生产。苏州市计划近年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种类有藕、菱白、茨菇以及率弃、菱、英实等。 (七)无锡荣自主要分布于低洼圩区之广益、南站、解放、山北4个公社18个大队。现有面积3000亩左右。品种以中介麦为主,品质肥嫩鲜糯,亩产20—25担。不少省市引进试种。多销往上海及邻县,销路无问题,拟继续扩大。 (八)吴县吴江水生莱区吴县郭巷、车坊、再直、斜塘、胜浦、长桥等公社,有大面积藕、茨菇、菱以及少量荣实等。前些年挤掉改稻,现在基本恢复。其中有部分药菜栽培,加工出口日本为主。营养丰富、别有风味,为江南名菜。为满足外销及内销需要,有继续扩大之必要。 吴江县有菱近万亩,产量约10万担。品种以两角菱为主,主销上海、苏州。亦可代粮。 二、宁、镇、扬 丘陵地区 (一)宜兴竹笋产区以南山林特产区六个公社为主,竹林面积现有18十亩。主。是毛竹笋。有大小年之分,小年产4万担左右,大年产7—8万担。冬笋少,大量上市期在3月底——5月初。运销本省苏南各地为主。 (二)深阳瓜菜区西瓜面积万亩以上,仍在扩大中,与水稻轮作(西瓜一晚稻)西瓜亩产2,0’00—3,000斤,后作稻八百斤,集体生产为主。品种为马陵瓜,华东24号等。土豆面积数万亩,1977年收购42万担。品种为,J’白皮。早熟、质粉、稳产,亩产2000斤上下。很受沪宁线各城市欢迎。唯薯形偏小,有待改进。傈阳毛竹笋年产2—4万担。为本省第二个竹笋产区。 (H)高淳江浦而产区两县水面较多,也有种藕习惯,距南京较近,便于运销、有发展必要。 (四)n胎生姜当地素有栽培生姜技术,冬季贮藏亦有一套妥善方法,同时当地可垦地尚多,有发展余地。 三、沿江平原地区 (一)扬州酱菜基地扬州乳黄瓜、萝卜、宝塔菜(即草石蚕)等为名牌产品。具有鲜、甜、脆、嫩四大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上素享盛名,其原料基地主要分布在城东公社,历史上七里河两岸为加工施制区,该地区土质水利条件好,肥源较多,种菜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近年附近郊江县,江都县都发展了加工品种,加工质量亦有所提高。有扩大生产之必要。 (=)如皋基地主要是萝h和大白菜,六十年代加工萝卜面积曾达1.8-2万亩,1981年已恢复至6000亩,仍继续扩大。出口的“江苏萝卜条”,常年保持1,000—1,200吨。加工品种以担颈儿洋、百日子及鸭旦头为主。质地脆嫩,加工质量优等。近年又有加工新品种出口。 如皋白蒲大白菜品种以兀盖头为生,历史上销往上海、宁波、苏州、扬州、镇江、南京、南通等地。量大质好。现在有潜力恢复,但要解决销路问题。 (三)海门基地海门、启东所产干辣椒,个小色鲜味辣,外贸上称“海门椒”,曾名赫一肘。1975年收购3500吨。近年由于国际市场多变,品种有退化现象,销量下降。目前正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提高。启、海地区也是山药的名产区,由于改进栽培技术,套种大白菜,每年亩产量及产值大幅度增加,销路亦好。当地香芋(豆科、多年生攀缘草本、多作一年栽培)面积较大,块根食之于香,另有风味。 四、里下河地区 该区兴化、高邮、宝应三县为水生蔬菜一大产区。据江苏农学院园艺系调查,目前三县共栽培藕、茨菇、菱、车等及交实近8万亩。而尚可利用的水面为数甚大。芋头每年亦有大量外调。 五、徐淮地区 (一)金针菜产区宿迁、泅阳、沈阳、铜山诸县都有栽培。而以宿迁的“丁庄大菜”最负盛名,花营大、色鲜、肉厚,是外销特产。目前淮阴地区已种植4万亩以上,仍正在扩大中。 (=)徐州类黄建国初期,徐州市朱庄一带为韭黄生产中心。利用地窖及其覆盖的马粪等酿热物所发之热,在寒冬生产韭黄,远销天津、西安、南京等许多城市,成为元旦、春节之佳品。销路日广。近年周围铜山、丰、沛及萧县等地大量发展,年销百万斤以上。 (H)羹于某胜宁、都县曾有栽培,以个体生产为主。实为南笋(Lactuce sa-tlva L. var angustana irish.)中一个尖叶细长葛笋品种划成长条千制而成。甚耐贮运,味鲜质脆色绿,是佐酒佳肴。甚受群众欢迎,亦为传统出口商品。如能将自然干燥改为工厂脱水,可大大提高产量与质量。不论对内销、军需或出口皆大有益处。该品种适应性强,春、秋两季都可栽培、大有发展前途。 (四)羊、沛县西瓜产区该地区处我省西北角,近大陆性气候,有近十个公社为沙性两合土、夜潮土,所种西瓜个大味甜,品种多达十来个。运销徐州、连云港等地。 (五)淮安大头菜淮安脑制的老卤大头菜,味鲜质脆、物美价廉,为内销名产。以本种大头菜小五缨品种作原料质地最佳。近年淮安、清江、涟水诸县都在扩大面积,每年可调出数千万斤。有必要试制外销品种,扩大销路。 (六)新沂、邵县菜区两县以大白菜、萝}、大葱等为主要外调品种。干辣椒供出.口为主。 (七)动植菜区沙河、墩上公社以及东海县黄}!!公社是传统黄芽菜(花心型大白菜)基地,主销连云港。赣榆用当地所产的拦路青及大白皮梢瓜为原料,精制而成的“科闷瓜”色泽质地口味俱佳。畅销省内外。 (八)怵阳土豆、大白菜产区沿沂河边的扎下等公社,土壤带沙性。春上豆与玉米、棉花间作,已成习惯。在不影响主作情况下,土豆亩产1000斤左右。已有面积数千亩、仍继续扩大中。另花心型大白菜亦可外调数万担。 (丸)山药产区灌南县的“淮山药”质优。丰县、郊县的大山药高产。都是营养丰富的外调产品。江苏传统蔬菜基地及其种类和品种@丁犁平$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赵桂芬$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不同密度棉花施肥水平试验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近几年,我省棉花大面积生产有棉田施肥量愈来愈多,种植密度愈来愈稀的趋势.其结果是棉株封行早,中下部和内围的早期蕾铃大量脱落,上部和外围的晚桃增加,以致棉花品质下降,产量不高不稳.为此,1982


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的后代性状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1983
摘要:在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后的组合无棉毒素棉+海岛棉416D_5代中,无论株形、花形、铃形、经济性状等均有较大变异.1982年7~9月,我们对这个组合植株的棉毒素含量、茸毛数、棉铃体积、叶面积等性状作了遗传分析,说明这些性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