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79条记录
基于"质量-风险"的干旱区休耕空间布局及补偿策略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 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 784.94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 576.89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 358.03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关键词: 休耕 生态补偿 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风险 空间布局 开都-孔雀河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能耗分析的真空冷冻干燥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冷冻干燥过程中能耗、推动冻干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应用在线调控预冻-冷冻干燥一体化设备进行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研究.对实际生产中冻结阶段(预冻温度、装盘物料厚度)、升华阶段(干燥仓压强、加热板温度)、解析阶段(水分转换点、升温工艺)等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及优化,得出了适宜食用菌汤块冻干的节能工艺条件.提出了解析阶段的分步阶段升温法,并对解析阶段冻干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预冻温度设定为-35℃,装盘物料厚度为15 mm,干燥仓压强为25 Pa,汤块含水率为83.1%;升华阶段加热板温度为-10℃,解析阶段起始点为1148 min,汤块含水率为9.2%,解析阶段采用分步阶段升温工艺(-10℃→2.5℃(70 min)→15℃(70 min)→27.5℃(70 min)→40℃(144 min))为较优选择,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汤块成品率为99.2%,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8.37,能耗为1.75 kW·h/kg,汤块含水率为4.3%.Boltzmann模型能较好表征解析阶段的冻干过程.该研究为冻干过程参数优化和能耗分析提供参考,为冻干技术应用于方便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干燥;能耗;食用菌汤块;冻干工艺;中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规模化应用的竹荪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规模化生产工艺提高竹荪菌丝体胞内多糖得率,通过对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的筛选,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2.3 g/L,酵母粉4.5 g/L,磷酸二氢钾2.1 g/L,硫酸镁2.5 g/L。在此条件下竹荪胞内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1.23 g/L,摇瓶实验验证胞内多糖得率为1.19 g/L,与预测值相当。在5、30 L和50 L发酵罐中验证胞内多糖得率分别达到1.43、1.28 g/L和1.26 g/L,分别高于预测值16.26%、4.06%和2.43%。本研究优化获得的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有效促进了竹荪胞内多糖的高产,该工艺可为竹荪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较好的参考。

关键词: 竹荪多糖 菌丝体 发酵工艺 优化 规模化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鲜鸡肉表面四环素和磺胺耐药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冷鲜鸡肉产品表面的抗生素耐药菌的菌群结构,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18个市售冷鲜鸡肉样品表面的可培养四环素耐药菌和磺胺耐药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类耐药菌中分别注释出59个和58个已明确属名的属,相对丰度最大的3个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共享菌属中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香味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的禽源和人源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而禽源肉杆菌属等16个菌属的耐药特性还未见报道.各采样点分别鉴定出5~39个特有操作分类单元,分属3~32个属.该研究反映了冷鲜鸡肉表面2类耐药菌的污染状况,为后期冷鲜鸡肉产品表面耐药菌的迁移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 细菌 抗生素 冷鲜鸡 四环素耐药菌 磺胺耐药菌 菌群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面活性剂结合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豆油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及多环芳烃

质谱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大豆油中34种有机氯农药(OCPs)、12种多氯联苯(PCBs)及6种多环芳烃(PAH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相对稳定的油/水乳状液,采用乙腈-二甲苯(9∶1,V/V)为提取剂,以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其提取2次后净化,随后进行GC-MS/MS检测。对8种表面活性剂及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大豆油中OCPs、PCBs及PAHs的提取率,最佳添加方案为大豆油∶水∶Tween60=1∶3∶0.01(m/m/m)。该方法在1/2.5/5/10~4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3 8~0.999 7。在5~100μg/kg添加浓度水平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59%~20.50%,34种OCPs在大豆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4.35%~120.63%,12种PCBs的添加回收率为49.65%~97.76%,6种PAHs的添加回收率为74.05%~101.52%。该方法操作简单、油脂去除效果良好,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均可满足国内外相关标准中大豆油中残留限量的要求。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大豆油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阿拉伯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阿拉伯糖反应型甜味香精香气柔和、丰富,使用此香精的终端产品有更自然和饱满的香气。用L-阿拉伯糖分别与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反应型甜味香精。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分别与4种氨基酸反应均产生具有烤香和可可香的风味化合物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和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等。L-阿拉伯糖与苏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带有青香风味的化合物薄荷酮。L-阿拉伯糖与丙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带有花果香的风味物质5-茚醇。

关键词: L-阿拉伯糖 丙氨酸 甘氨酸 苏氨酸 丝氨酸 美拉德反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杏鲍菇菌株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不同杏鲍菇菌株工厂化栽培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合电子鼻分析技术对不同杏鲍菇菌株栽培子实体的风味差异进行初步区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明确对杏鲍菇子实体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标(general evaluation index,GEI)对不同杏鲍菇菌株栽培子实体的香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种杏鲍菇菌株子实体中共检测出10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及酮醚类化合物等,共有成分达到36种。电子鼻系统能够对7种菌株的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PCA发现,2-丁基-2-辛烯醛、3-辛酮、戊醇、丙酮、己醛、异戊酸甲酯、巯基乙醇、2,4-壬二烯醛、3-甲基丁醛、异戊醇对杏鲍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厂化栽培的菌株子实体的香气差别显著,香气品质最优的为G.S.菌株。本研究为杏鲍菇育种和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杏鲍菇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香气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对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香菇β-葡聚糖(Lentinus edodesβ-glucan,LEBG),重均分子质量为1.8 6 8×1 06 D a;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物质的量之比为0.72∶1.61∶2.61∶92.75∶2.34;通过红外图谱判断其为β-吡喃多糖。分别向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添加LEBG,两种淀粉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均增加,动态流变学揭示了LEBG与淀粉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存在。体外消化结果显示,与未添加LEBG相比,添加LEBG的淀粉酶解速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因为LEBG和淀粉之间相互缠绕,凝胶网络结构增强;同时,添加了LEBG的两种淀粉均为较低水平的快速消化淀粉和血糖指数预测值以及较高含量的缓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说明LEBG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可视化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LEBG与淀粉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为包裹作用。将含有LEBG的香菇超微粉加入淀粉,结果表明超微粉也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抑制效果。该研究表明LEBG可用于研发低血糖指数的淀粉类食品。

关键词: 香菇β-葡聚糖 流变 淀粉 体外消化 血糖指数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高效糖配体再生重组菌生物催化合成莱鲍迪苷D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蔗糖合酶AtSUS3构建活化糖配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再生体系,与高效催化莱鲍迪苷D(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协同偶联完成RD的高效生物催化。从拟南芥cDNA克隆获得AtSUS3基因,将其装配至pET28a获得表达质粒pLW105,随后pLW105与携带糖基转移酶EUGT11基因的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双酶共表达工程菌。在不添加UDPG或者尿核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的条件下,以上述双酶共表达工程菌全细胞催化莱鲍迪苷A(RA)获得的底物摩尔转化率大于80%,RD产量达到930 mg/L。随后构建双酶基因串连质粒pLW108及双酶共表达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用串连质粒构建的工程菌催化效果与双质粒共转化相同。采用共表达双酶工程菌的发酵破碎粗酶进行催化,结果显示以粗酶催化可简化催化体系,并可将细胞催化体系所需高质量浓度蔗糖用量降至质量浓度5 g/100 mL,同时在不添加外源UDPG的条件下实现RD的高效生物催化,RA底物摩尔转化率达到93%,RD产量约为1 051 mg/L。

关键词: 甜菊糖苷 莱鲍迪苷D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蔗糖合酶 UDP-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粒湿热处理对薏仁米淀粉形态、结构与热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薏仁米除淀粉外的其他营养组分对水和热的屏障作用,对3种薏仁米(大粒薏仁米(big Coix seed,BCS)、小粒薏仁米(small Coix seed,SCS)和半透明薏仁米(translucent Coix seed,TCS))进行湿热处理,分离提取得到薏仁米谷粒湿热处理(heat-moisture treatment,HMT)淀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HMT淀粉进行测定,比较处理前后淀粉的差异,探究HMT对淀粉形态、大小、结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T使得淀粉颗粒表面破损、气孔增大、偏光十字减弱,淀粉双螺旋结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被破坏,淀粉与淀粉分子、蛋白质、脂类等的作用加强,淀粉分子有不同程度的重排。这些变化使得淀粉凝胶温度升高,晶体内异质性减弱,解螺旋所需能量下降,其中BCS淀粉的变化较小,直链淀粉含量高的TCS淀粉受HMT影响最大。因此,应依据HMT前后不同淀粉的变化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 薏仁米 薏仁米谷粒湿热处理 淀粉 形态 结构 热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