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鹿茸菇可溶性膳食纤维生物活性及结构特征分析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食用菌中的SDF,本研究以不同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酶解法水解不同食用菌并测定其中的SDF含量,筛选出高SDF含量的食用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亚硝酸盐吸附、体外降糖(葡萄糖吸附能力、α-淀粉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降脂活性(胆固醇酯酶抑制活性、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吸附能力),最终选出综合生物活性最好的鹿茸菇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单糖分析结果表明,鹿茸菇SDF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鹿茸菇SDF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鹿茸菇SDF具有明显的孔隙结构。本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菇SDF是一种可开发降脂或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可溶性膳食纤维 鹿茸菇 降糖活性 降脂活性 抗氧化活性 结构特征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便携式贝贝南瓜品质无损检测仪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及以上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筛选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贝贝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硬度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SSC和硬度预测模型并导入装置,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贝贝南瓜SSC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895 5、0.874 4°Brix、2.809 7;贝贝南瓜硬度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910 7、3.029 4 kg/cm2、3.214 4。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能够较好地预测贝贝南瓜的SSC和硬度,可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关键词: 贝贝南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无损检测


牦牛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期牦牛乳饮食对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探寻高原牧区单一饮食习服性与牦牛乳摄入的相关性,本实验以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饮食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不同牛乳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牦牛乳饮食组(Q)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3.2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4.31%)和抚微菌门(Verrucomicrobia)(11.08%)的相对丰度,荷斯坦牛乳饮食组(S)提高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43.74%)和拟杆菌门(24.75%)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Q组提高了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11.80%)、拟杆菌属(Bacteroides)(6.09%)和利莫西尔乳酸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4.77%)的相对丰度,S组提高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8.62%)、邓肯艾拉菌属(Duncaniella)(6.15%)和利莫西尔乳酸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6.49%)的相对丰度.功能上,Q组和S组都上调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核苷酸代谢,Q组显著上调了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能量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基于代谢组学发现,Q组提高了VB,、(±)12(13)-二羟基-9-十八烷基酸、辅酶Q2和磺胺甲嘧啶等代谢物的含量,并且提高了小鼠体内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辅因子的生物合成、2-氧代羧酸代谢、VB6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等.小鼠肠道形态显示,随着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增加,小鼠肠壁厚度增加,肠绒毛变得更长、更密集,且没有畸形或破损的情况.综上所述,牦牛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乳提供科学依据.


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的分离鉴定及其协同增鲜效果分析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组分中鉴定得到8条鲜味肽段,分别为ELWR、RLVDR、KPDNR、AHLRF、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它们均具有鲜味特征和鲜味增强作用,阈值分别为0.30~1.33 mmol/L和0.53~2.43 mmol/L;除LDWDR外,7条多肽对味精溶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鲜味提升,提升幅度0.18%~61.12%,ELWR、RLVDR、KPDNR、AHLRF和EGHKGW 5条多肽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良好的鲜味提升效果。RLVDR和KPDNR协同增鲜的鲜味峰值质量浓度为5 mg/mL,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在4 mg/mL时达到鲜味峰值。鲜味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影响其味觉属性。本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鲜味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氧化锌纳米颗粒光催化降解T-2毒素性能分析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T-2毒素的高效、绿色降解,本研究采用绿色温和的溶剂水热法制备出结晶度高、分散性良好的0D ZnO纳米颗粒光催化材料,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瞬态光电流响应等表征手段对其性质以及光催化降解T-2毒素性能、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得到平均粒径约为43.23 nm的ZnO纳米颗粒,经条件优化后可以在240 min内通过光催化降解去除超过95%初始质量浓度为5μg/mL的T-2毒素,降解动力学常数达0.029 9μg/(mL·min),催化剂最佳质量浓度为0.5 mg/mL,最佳适用体系的pH值为5~9。光电表征结果确定了ZnO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和响应性能以及电荷分离性能,并确定羟自由基在T-2毒素降解中起主导作用。本实验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绿色高效降解、转化和去除T-2毒素提供有效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T-2毒素 光催化降解 ZnO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贵州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贵州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采用营养成分精准定量方法分析了红托竹荪和冬荪的34种营养成分,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了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红托竹荪中L-麦角硫因、麦角甾醇、总膳食纤维、铁含量较高,其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342.2 mg/g)更接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模式值;冬荪中可溶性糖、钙、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中检出的海藻糖、甘露醇、甘露糖、葡萄糖的总含量(450.8 mg/g)远高于红托竹荪(114.7 mg/g).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从红托竹荪和冬荪代谢物中筛选出388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脂质类化合物145个、氨基酸类化合物38个、糖类化合物17个.与红托竹荪相比,冬荪中有126个代谢物下调,262个代谢物上调,主要的差异代谢物是风味前体物质或风味物质,与红托竹荪和冬荪的风味密切相关.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评价了红托竹荪和冬荪中营养成分和代谢物差异,可为红托竹荪和冬荪的品质分析及功能成分挖掘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红托竹荪 冬荪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非靶向代谢组学


超高压在植物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抗炎等多重功效,如何从植物中快速、高效、环保地提取活性物质一直以来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用于食品加工、提取等方面。超高压提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固液萃取植物活性化合物的方法。该文重点综述了超高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植物提取方面的发展应用,超高压提取原理与提取工艺,及其在黄酮、多酚、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与传统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技术可以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可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生物活性,降低能耗。但超高压在提取植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还面临超高压提取理论基础不完善,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有待深入、设备成本高等诸多挑战,有必要探索超高压与其他提取方法相结合的协同提取作用,进一步揭示该技术所涉及的工作机制,以期为深入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植物活性物质提供理论参考。


食药用菌多糖调控胃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具有消化食物、运输和吸收营养成分的作用.胃肠黏膜屏障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屏障作用保障胃肠道功能,其损伤会导致慢性炎症或急、慢性疾病.多糖为食药用菌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多种胃肠道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食药用菌多糖在清除胃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损伤及胃溃疡和抗胃癌功效等调控胃部健康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总结了食药用菌多糖在维持肠道稳态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性肠病、抑制结肠癌等调控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分析了食药用菌多糖调控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可为食药用菌多糖促进胃肠道健康及相关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3种食用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体内外降血脂作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制备了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并对蛋白质、多糖含量及其氨基酸和单糖组成等进行分析,采用油酸诱导肝细胞株LO-2建立体外高脂血症模型,基于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的小鼠模型,探究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体内外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蛋白质相对含量分别为(55.56±0.51)%、(52.41±0.31)%、(54.96±0.47)%;多糖相对含量分别为(21.98±1.17)%、(31.95±0.52)%、(15.55±0.78)%。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3种食用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显著抑制肝细胞中的脂滴聚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均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脂肪组织细胞的肿大以及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高剂量组的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可将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脂质相对含量从(30.59±0.38)%分别降至(13.74±1.57)%、(9.68±0.73)%、(7.15±0.39)%,对肝脏脂滴形成的抑制程度可分别达到(55.09±5.12)%、(68.34±2.37)%、(76.64±1.28)%。此外,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对长期高脂饮食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综上,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和羊肚菌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肝损伤程度、缓解高血脂症的作用,本研究可为食用菌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同品种生菜的多酚、黄酮差异比较与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菜富含多种酚酸、黄酮类化合物,是获取膳食多酚的良好食物来源.本研究对50个不同品种(34种绿色品种和16种红色品种)生菜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菜中17种特征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再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分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生菜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色品种生菜;50种生菜中鉴定出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B、菊苣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7种多酚类化合物,整体在红色品种生菜中含量更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较高.综上,G21K104、W3088、H20K6457等5个红色新品种及商业种,G21K212、G21K117等4个绿色新品种为高抗氧化活性生菜品种.本研究可为生菜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和营养健康、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菜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