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79条记录
中欧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差异及应对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欧盟出口蔬菜产品屡受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约。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的差异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出口蔬菜受阻的案例,对比了中欧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数量、方法标准结构、蔬菜样品检测技术内容和农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我国典型出口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方面与欧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方法标准、提高方法前处理效率、提高方法精密度和灵敏度以及进一步规范检测质量控制4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中欧 蔬菜 农药残留 检测方法标准 技术性贸易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挥发性香味成分是影响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侧耳属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共有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结果显示: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和呋喃类等;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1-己醇、1-辛烯-3-醇、正辛醇、2-辛烯-1-醇、3-辛酮和1-辛烯-3-酮;此外,醇类化合物在14种侧耳属食用菌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化合物。除佛罗里达侧耳PF6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正辛醛外,其他13种侧耳属食用菌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共有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3.627%,主要代表性成分为1-己醇、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正辛醇、2-辛烯-1-醇、1-辛烯-3-酮和3-辛酮等,它们是影响食用菌风味的关键性香味成分。

关键词: 侧耳属 挥发性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干制香菇子实体等鲜浓度值差异分析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12个主要栽培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培养料、发菌、转色、出菇以及加工前的干制处理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获得的不同品种的香菇子实体中的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含量和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香菇中同一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品种939与申香8号的总氨基酸含量相近,但品种939中天冬氨酸的含量是申香8号的3.7倍,鲜味氨基酸以武香一号含量最高,为(5.76±0.13)mg/g,是135品种的2.2倍,甜味氨基酸以605含量最高,为(14.35±0.32)mg/g,是Cr04品种的2.6倍;不同品种香菇子实体中鲜味核苷酸以605含量最高,为(5.24±0.27)mg/g,是808品种的3.3倍;但是综合各种呈鲜成分,申香10号的EUC值最高,达(342.1±4.61)g MSG/100 g。

关键词: 香菇 品种 等鲜浓度值 风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流控法去除低温保护剂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小低温保护剂去除过程对卵母细胞造成的渗透损伤和毒性损伤,本文利用微流控芯片对猪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stage)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的去除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微流控去除方法中去除时间、去除液成分及浓度对卵母细胞存活率及体外发育情况的影响,然后将微流控去除方法与传统的一步法、两步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微流控法中去除总时间为8 min时,卵母细胞存活率(95.99%±4.64%)及桑椹胚率(74.17%±1.18%)与新鲜细胞(98.53%±2.94%;78.22%±1.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mol/L蔗糖去除液最有利于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去除后的存活及体外发育;微流控法去除低温保护剂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体外发育情况等,均好于传统去除方法。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以微流控法去除低温保护剂可减小对卵母细胞的损伤,从而可能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的低温保存效果。

关键词: 低温保护剂 微流控芯片 卵母细胞 去除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售鸡肉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特征初探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描述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的污染状况,初步评价四环素耐药基因通过市售鸡肉产品进行迁移的潜在风险。在上海13个区采集55个冷冻鸡肉样品、50个冷鲜鸡肉样品和3个现宰鸡样品,分离对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不敏感的细菌(Tet~(is)或Dox~(is)),研究其耐药特征,并筛查7种四环素耐药基因和一类整合酶基因int I。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出Tet~(is)菌,菌落数为1.00×103~1.51×108CFU/g;从96.19%的样品中分离出Dox~(is)菌,菌落数为5.01×10~7.76×106CFU/g;两类抗生素不敏感菌的数量在现宰样中最高,冷鲜样次之,冷冻样最低。738株Tet~(is)和Dox~(is)菌普遍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其中165株菌中耐药基因tet A,tet B,tet C,tet E,tet G,tet L,tet M和int I的检出率分别为9.70%,20.00%,4.24%,9.70%,15.80%,29.70%,61.80%和46.10%。耐药基因的寄主菌包括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不动杆菌、鞘氨醇杆菌和土地杆菌等,大多数菌的四环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大于64μg/m L。综上,市售鸡肉产品中四环素耐药菌污染较为严重,可能包含巨大的耐药基因池,存在潜在的迁移风险。

关键词: 四环素耐药菌 四环素耐药基因 鸡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NP标记用于猪肉产品DNA溯源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于个体基因组DNA序列的差异而进行个体识别的DNA溯源技术,建立DNA溯源系统对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在实验群体中(10个品种,233个个体)检测了33个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杂合度计算筛选出6个SNP标记可用于猪肉产品DNA溯源。进一步在屠宰场采样进行溯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筛选的18个SNP标记(6个新SNP标记结合已有的12个SNP标记)能有效区分100头猪个体,随机抽取的10个个体的组织样品都能通过基因型比对找到对应的个体。本研究可为早日建立猪肉产品的DNA溯源系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猪肉产品溯源 DNA溯源技术 SNP标记 个体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谱影像的苹果花叶病叶片花青素定量反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叶病是苹果叶片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患病叶片的花青素含量出现异常。以叶片花青素含量作为病害严重程度的定量化指标,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感染花叶病的苹果叶片的高光谱图像,分析叶片的光谱特征,通过任意两个波段的反射率的不同数学组合,构建并筛选对染病叶片花青素含量高度敏感的最优光谱指数,进而建立苹果叶片花青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最终实现苹果叶片花青素含量分布状况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病害严重程度的增大,苹果叶片的花青素含量升高;叶片染病区域的光谱反射率在整个可见光区域明显增加,而且出现了红边蓝移现象。通过两两波段组合构建的三种光谱指数(NDSI(770,722),RSI(717,770),DSI(581,520))与苹果叶片花青素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达到0.8以上。在构建的四种苹果叶片花青素含量估算模型中,选用三个光谱指数为参数、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的AnthPLSR模型精度最高(R2=0.823,RMSE=0.056)。采用Anth-PLSR模型对患病叶片的高光谱图像进行逐像元解算,得到苹果花青素含量分布图。进一步通过叶片花青素含量分布图计算苹果叶片整叶的花青素含量平均值,作为苹果叶片健康程度的定量化指标。此外,通过提取整叶光谱均值、使用同样模型可简洁有效地估算苹果整叶花青素含量平均值。为苹果叶片花叶病病害监测提供了一种直观、快速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花叶病 苹果叶片 花青素 波段选择 色素光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真空冷冻干燥香菇脆片感官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漂烫超声浸渍、漂烫真空浸渍、漂烫调味液煮、熏蒸超声浸渍、纤维素酶解5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香菇,再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将其制成即食脆片,对香菇脆片感官品质特性(包括水分含量、色泽、质构)以及微观结构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其他4种预处理方法相比,经过纤维素酶解处理后的香菇制备成冻干脆片水分含量为3.59%、?E为107.35±2.16、硬度为718.20 g、脆度为0.92 mm、感官评分为8.1±0.2,其感官品质最佳,纤维素酶处理有助于香菇脆片形成疏松多孔结构。

关键词: 预处理 真空冷冻干燥 香菇脆片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汁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初步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确定石榴汁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石榴汁酶解前后的糖基部分和配体部分,通过石榴汁酶解前后理化指标的测定来分析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研究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得到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理化指标测定中发现石榴汁酶解液TSS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较明显;HPLC检测到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糖基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GC-MS分析在酶解后的石榴汁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芳香化合物,其中石榴汁键合态物质有芳香醇类、萜烯类和醛类等,主要以正己醇、叶醇、四氢芳樟醇和苯乙醇等芳香醇类物质为主。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石榴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前体物质的结构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石榴汁 键合态芳香物质 酶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聚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深入理解直链淀粉/β-乳球蛋白/α-亚油酸三元复合物体系自组装行为的机制,该研究借助Gromacs软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玉米直链淀粉、β-乳球蛋白、α-亚油酸三者在373 K温度下的结合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三元纳米粒子在500 ns内的自组装快照图,可以得出直链淀粉、α-亚油酸、β-乳球蛋白3种组分的结合顺序。通过三元纳米粒子的自由能曲面图,可知该三元纳米粒子的形成是热力学自发的过程。进一步对其水合半径及溶剂可接触表面积的分析表明,该三元复合物纳米颗粒溶解性良好。研究阐释了水溶性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为纳米科学领域寻找合适的壁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分子动力学 自组装 直链淀粉 β-乳球蛋白 α-亚油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