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乳酸菌添加剂对玉米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影响的荟萃分析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估乳酸菌添加剂对玉米青贮饲料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本文检索2018—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数据库和PubMed中发表的乳酸添加剂对玉米青贮饲料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选取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作为营养品质的评估指标,选取酸碱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氨态氮/总氮、乳酸和乙酸作为发酵品质的评估指标,以乳酸菌添加剂作为干预措施,以乳酸菌类型分为同型、异型和复合乳酸菌三个亚组,分别计算三个亚组的效应值以及合并效应值。共纳入15项研究,涉及1004个样本。营养品质指标效应量:干物质:0.84[-0.87,2.56],1.22[-0.77,3.22],0.42[-0.77,1.61],0.67[-0.11,1.46](P> 0.05);粗蛋白:0.14[-1.23,1.51],-1.36[-3.74,1.01],0.68[-0.59,1.94],0.22[-0.73,1.18](P> 0.05);中性洗涤纤维:-7.06[-15.60,1.49],-0.94[-3.38,1.50],0.61[0.10,1.12],0.03[-0.74,0.80](P> 0.05);酸性洗涤纤维:-1.40[-2.90,0.09],-0.86[-2.67,0.94],0.33[-0.20,0.85],-0.28[-0.92,0.36](P> 0.05)。发酵品质指标效应量:酸碱度:-0.65[-5.68,4.38],0.20[-4.23,4.62],-0.86[-2.13,0.40],-0.67 [-1.85,0.52](P> 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10.10 [-39.49,19.30],-0.19 [-1.51,1.13],-0.64[-1.30,0.03],-0.43[-1.25,0.40](P> 0.05);氨态氮/总氮:0.69[-9.25,10.62],1.12[-3.11,5.35],-2.52[-4.99,-0.04],-1.20[-3.15,0.75](P> 0.05);乳酸:2.15[-0.43,4.74],0.25[-2.13,2.64],0.88[-0.19,1.94],0.97[0.12,1.83](P <0.05);乙酸:1.48[-0.64,3.59],0.47[-1.95,2.88],0.09[-1.16,1.34],0.47[-0.46,1.40](P> 0.05)。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促进了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提高,但除了乳酸指标以外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不同类型乳酸菌添加剂效果存在差异,差异主要在同型乳酸菌与异型乳酸菌之间。在开发利用乳酸菌添加剂时,需要将两种类型的乳酸菌都考虑进来,寻求最适宜的添加剂组合。

关键词: 乳酸菌 玉米青贮 同型乳酸菌 异型乳酸菌 荟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含量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龙大麻6号大麻二酚(CBD)积累的变化规律和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制,以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为材料,测定CBD含量,同时对上述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CBD含量变化,发现0℃处理组(T1)CBD含量最高,其他低温处理组5℃处理组(T2)、15℃处理组(T3)、20℃处理组(T4)大麻叶中CBD含量比常温组(CK)CBD含量低。转录组数据中CBD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0℃处理组CBD合成途径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都显著上调,同时其他温度胁迫条件下CBD合成途径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也都有变化。0℃能够显著提高龙大麻6号CBD的合成,提高植株体内CBD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量,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

关键词: 大麻 大麻二酚 低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增密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7年开始的秸秆还田下寒地水稻减氮增密长期定位试验[CK:常规密度(30 cm×13.3 cm),不施氮肥;T1:常规密度(30 cm×13.3 cm),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2:增加密度32%(30 cm×10 cm),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3:增加密度32%(30 cm×10 cm),穗肥减少常规施氮总量的20%(总施氮量144 kg/hm2);T4:增加密度32%(30 cm×10 cm),基肥减少常规施氮总量的20%(总施氮量144 kg/hm2)],利用2023年监测的试验数据,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T1、T2处理,增幅分别为39.6%、9.8%、13.3%;T3处理次之,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二者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提高,其中T4处理有效穗数分别较CK、T1处理显著提高64.0%、18.5%。T3、T4处理收获指数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T4处理分别较CK、T1、T2处理提高30.4%、53.3%、15.6%。拔节期—成熟期,总体上以T4处理叶片SPAD值最高,SPAD衰减率最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高。T1—T4处理植株总吸氮量较CK显著增加53.6%~94.2%,以T4处理增幅最大。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氮素吸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6.1%、30.1%、82.4%、37.3%,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和氮素盈余率则分别显著降低87.5%和103.8%;T3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降低22.5%,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71.2%、34.9%。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氮素盈余率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在减少基肥中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增加移栽密度可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适合寒地水稻生长。

关键词: 水稻 寒地 减氮增密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糠萘合剂对东北地区高粱不同密度群体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聚糠萘合剂(PKN)对东北地区高粱不同密度群体叶片衰老与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站(124°48′43″E,43°29′55″N)以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聚糠萘合剂和密度梯度处理,研究密度梯度对东北地区高粱叶片衰老与产量的影响以及PKN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花期到成熟期,随着种植密度增加,2个高粱品种单株叶面积减小,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上述指标在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PKN处理可显著提高各密度下2个高粱品种旗叶SOD、CAT和POD活性以及SPAD值,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减小单株叶面积降幅,延缓植株衰老进程。PKN处理后,各密度条件下,龙杂25号和吉杂127号较各自对照分别增产1.86%~7.61%和5.39%~8.94%;2个高粱品种均在12.75万株/hm2密度下显著增产,增幅分别为7.61%和7.82%。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配合喷施PKN可作为东北地区高粱高产稳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聚糠萘合剂 高粱 种植密度 叶片衰老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固态发酵独活茎叶工艺的优化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优化益生菌固态发酵独活茎叶工艺,提高独活茎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试验采用解淀粉芽孢杆菌SSYB发酵独活茎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态发酵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前后独活茎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优化的独活茎叶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 ℃、接种量5%、含水量65%.在该条件下,独活茎叶中蛇床子素含量为1.81 mg/g,比发酵前极显著提高了45.97%(P<0.01).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SSYB固态发酵独活茎叶的工艺,提高了独活茎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关键词: 独活茎叶 蛇床子素 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省菏泽市畜禽粪便年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

中国沼气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菏泽市畜禽粪便产生量对有效耕地污染现状,根据《2023菏泽统计年鉴》中畜禽养殖数据,利用排污系数估算了2022年菏泽市各县区畜禽粪便产生量、耕地负荷等指标。结果表明,2022年菏泽市畜禽粪便总排放量约为1557.73万t,按年粪便产生量排序,依次为猪>家禽>羊>牛。2022年菏泽市平均耕地负荷量为25.21 t·hm-2,警报值级别处于Ⅲ,其中耕地负荷居全市第一的是郓城县29.09 t·hm-2,其次为牡丹区28.94 t·hm-2。畜禽粪便通过不同处理方式和收集工艺处理后,其总氮、总磷最终产生量分别为2.66万t、1.08万t。平均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氮、磷养分负荷分别为34.60 kg·hm-2、14.11 kg·hm-2,均未超过欧盟粪肥年施氮和年施磷限量标准。总的来说,2022年菏泽市主要畜禽粪便产生量对有效耕地面积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排放量估算 耕地负荷 菏泽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地区八仙花温室繁殖及盆栽管理技术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八仙花近年需求逐年递增,不仅能够应用于园林庭院,而且盆栽八仙花更是美化居室流行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八仙花繁殖和温室盆栽生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八仙花的扦插、分株和压枝无性繁殖方法,从母株选择、基质配制、繁殖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同时重点介绍了扦插苗上盆标准、花盆选择、上盆基质配制、上盆方法和上盆后的环境和水肥管理,以及花期环境指标的精准调控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 八仙花 繁殖 盆栽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氯化钾对马铃薯氯含量的影响及动态氯临界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氯化钾(KCl)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氯营养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以块茎产量为基础的氯敏感时期和指示器官,以及氯敏感时期指示器官的动态Cl-临界值,为马铃薯生产中氯化钾等含氯肥料的安全施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尤金’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在K2O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在基肥和追肥时施用不同比例的氯化钾,选取马铃薯关键生育期进行植株样品采集,分别测定各器官的Cl-含量和生物量,并在成熟期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Cl-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确定马铃薯对Cl-的敏感时期和指示器官;根据敏感期指示器官Cl-含量与块茎相对产量,确定以马铃薯产量为评价依据的马铃薯动态Cl-临界值。【结果】不同时期施用不同量的氯化钾均会显著提高马铃薯各器官的Cl-含量与Cl-积累量(P<0.05),且块茎中Cl-含量(0.1%~0.6%)显著低于茎叶(0.4%~4.1%,(P<0.05)。茎叶中Cl-积累量最高可达45.0 kg/hm2,分配比例在成熟期降至45%左右;块茎的Cl-积累量在成熟期可达到31.73 kg/hm2,分配比例增加到55%左右。茎叶中Cl-积累速率在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平均约为1.43 kg/(hm2·d);块茎的Cl-积累速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平均约为0.85 kg/(hm2·d)。苗期和块茎形成期叶片Cl-含量与块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两个时期叶片Cl-含量低于0.7%时,块茎相对产量≥100%;叶片Cl-含量苗期高于1.5%时,块茎形成期高于2.1%时,块茎的相对产量将低于95%(P<0.05)。【结论】以马铃薯块茎产量为基础,叶片Cl-含量可作为马铃薯氯营养状况的指示器官,在苗期Cl-临界值为1.5%,块茎形成期的Cl-临界值为2.1%。

关键词: 马铃薯 氯化钾 产量 氯离子含量 氯临界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稻"模式下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维系统综合效益-以湖北潜江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虾稻共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模式,被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尝试。文章以“虾稻共作”模式的发源地——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三维系统角度揭示了2016—2020年潜江市各乡镇在“虾稻共作”模式下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维系统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该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虾稻共作”模式下,潜江市三维系统发展指数在“十三五”期间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各乡镇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绝对差异。(2)三维系统综合发展效益呈下降趋势,西部、东部和北部较中部高,经济发展效益与三维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较为吻合,粮食安全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趋势相反。(3)经济发展指标对综合发展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保护指标和粮食安全指标。

关键词: 虾稻共作 粮食安全 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综合效益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63-2022年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大豆需水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大豆需水量的影响,基于61个气象站1963—2022年逐日气象数据和2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3—2013年大豆生育期资料,利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单作物系数法、ArcMap空间分析、MATLAB计算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计算并绘制≥10℃活动积温、大豆不同品种熟型交替变化下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及三者气象倾向率的分布图。结果表明:(1)1963—2022年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呈增加趋势,1993—2002年是活动积温快速增长转折期,划定1973—1992年为积温平缓增长期,1993—2022年为积温快速增长期。不同熟型大豆种植边界线北移东扩明显。(2)1963—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内有效降雨量为377 mm,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需水量为312 mm,以-3.14 mm·10a-1的平均速率下降,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呈减少趋势。(3)1963—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内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的耦合度总体呈增加趋势,泰来县增加最明显;北部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加大对水资源的消耗。(4)气象因子中温度和降雨量显著上升,日照时数和风速显著下降,使得大豆需水量下降、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的耦合度上升,有利于缓解大豆种植区干旱。

关键词: 大豆 需水量 气候变化 有效降雨量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