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科技期刊在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政策演变中的发展

编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针对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科技期刊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概述了科研评价体系政策演变过程,重点阐述了科技期刊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最后,对科技期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与对策分析,以期为科技期刊在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政策演变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科研评价体系 政策演变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丸粒化属于种子包衣技术范畴,该技术的特点是以种子为核心,利用分层包衣原理将丸粒化粉剂包裹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外观接近于球体。丸粒化种子外部包裹的粉剂材料由填充粉剂和粘合剂构成,承载的功能和成分相比其他类型包衣种子更加丰富,而且丸粒化种子体积增大,流动性增强,更有利于机械播种。本文首先从技术原理和方法详实地叙述了丸粒化技术对种子的保护与萌发、病虫草害防治与逆境适应、精量播种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等应用研究状况,继而对配制的丸粒化粉剂,包括粉剂材料选择、配方比例、添加剂成分与功能等进行了阐述,从工艺角度介绍了根据旋转法和气流成粒法原理研发的加工装备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国内外机械研发领域存在的差距和取得的进展,简述了国内种子丸粒化领域取得的专利和技术标准,最后提出了丸粒化技术研究的不足,同时为该领域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种子 丸粒化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鹅肠道中非解乳糖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籽鹅肠道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籽鹅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研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集健康籽鹅不同肠段内容物,梯度稀释后涂布于含碳酸钙的MRS(CaCO3-MRS)固体培养基上,经厌氧培养后,通过形态学、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耐酸试验和抑菌试验对菌株益生特性进行筛选,评价其抑菌能力、抗生素敏感性、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胃肠液耐受能力,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从健康籽鹅肠道中分离得到4株疑似乳酸菌,命名为RS-1、RS-2、RS-3和RS-4,其中RS-3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RS-3菌株在CaCO3-MRS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为表面光滑、淡黄色、产生明显溶钙圈的圆形菌落,为革兰阳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可发酵麦芽糖、纤维二糖、蔗糖、棉子糖、菊糖和乳糖,也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水杨苷,且七叶苷试验和1%马尿酸钠试验均为阳性,初步判定分离菌株均为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分离菌均为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其中RS-3菌株耐受性优于其他3株分离菌.RS-3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达10 mm以上,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罗红霉素、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多黏菌素B和诺氟沙星耐药.RS-3菌株具有酸、胆盐及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灌胃小鼠后其生长状况良好.[结论]试验分离得到4株籽鹅肠源型非解乳糖链球菌,其中RS-3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耐酸、耐胆盐益生特性,可作为后续开发鹅用益生菌制剂的一种可靠的菌株来源.

关键词: 籽鹅 非解乳糖链球菌 肠道 益生菌 微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苹果远缘杂交不同组合果实生长发育动态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梨品系‘79-1’、品系‘1273’和苹果品种“寒富”“富士”“秦脆”“岳华”“铃铛”“海红”为试材,分别设计梨品系‘79-1’与大苹果杂交4个组合,梨品系‘79-1’与小苹果组合2个,梨品系‘79-1’、品系‘1273’和相同父本(混合花粉)组合2个,研究了不同组合选配对后代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脱萼率、生长发育动态,以及不同父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脱萼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间相关性的影响,以期为阐明远缘杂交相关遗传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远缘杂交中母本对坐果率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本,对每个果实种子数影响不大。混合花粉授粉可以提高每个果实的种子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与脱萼率呈负相关,果实内种子数与果实质量呈正相关。不同组合远缘杂交果实纵径、横径、体积生长并不一致,但生长动态均符合S形生长曲线;且果实纵径与横径生长不同步;果实后期体积增加主要是横径增长的贡献;小苹果为父本的果实体积在7月下旬至8月初增长速度快于大苹果为父本。这表明小苹果为父本与大苹果为父本的果实生长动态不同。

关键词: 梨×苹果 远缘杂交 果实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拟乳康方剂指纹图谱建立及刺桐碱含量测定

中国兽医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乳康方剂中药提取液(王不留行、甘草、蒲公英、黄芪、连翘和当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提取液中刺桐碱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乳康方剂的质量。本试验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绘制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确认共有峰;应用SPSS 26.0软件的聚类分析以及SIMCA 14.1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引起组间差异的标志物;使用本试验所建立刺桐碱HPLC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刺桐碱含量。结果显示,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共有28个共有峰,相似度介于0.903~0.938;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可将10批乳康方剂提取液分为3类,且分类结果一致;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可导致组间差异的9个共有峰;使用所建立的刺桐碱HPLC检测方法测得10批次乳康方剂提取液中刺桐碱平均含量为0.018 9 mg/mL。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为自拟乳康方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催乳 中药 指纹图谱 刺桐碱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肠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功能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民猪肠道乳酸菌(LAB)的益生功能,试验利用MRS液体培养基分别从民猪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分离纯化LAB并进行鉴定,检测分离的LAB菌株的产酸能力、酸和胆盐耐受能力、黏附能力、疏水性能、抑菌活性及抗生素敏感性,比较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益生特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及16S rDNA基因测序鉴定得到12株LAB,其中罗伊氏乳杆菌5株,约氏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3株和副干酪乳杆菌1株;各菌株培养24 h后,上清液pH值在3.67~5.07之间,具有较好的产酸能力。其中M-6、M-7、M-14、M-20和M-23 5株LAB在酸性条件下存活率高于80%,在0.3%胆盐条件下存活率高于70%,具备较强的耐受能力;这5株LAB菌株对IPEC-J2细胞均具有较高的黏附能力,其中M-7的黏附率最高,接近8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同时,这5株LAB菌株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除M-23菌株外,其余4株的疏水率均高于50%。5株LAB菌株对大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敏感或中度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说明本研究筛选的5株LAB菌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

关键词: 民猪 乳酸菌 益生功能 产酸能力 黏附能力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明确其最佳组合,为辽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沈稻9号(穗粒兼顾型)、沈稻505(穗数型)和沈稻527(穗重型)为材料,于2019年和2020年在沈阳市进行田间试验,设置N0(不施氮肥)、N1(农户方式)、N2(底氮减施)、N3(底氮减施后移)4种施氮方式和R1(常规行距30 cm)、R2(缩行增密25 cm)、R3(宽窄行40 cm+20 cm) 3种行距配置,分析其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极显著影响和互作效应。N3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来增加沈稻9号、沈稻505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但沈稻527却在N1实现高产,在N2实现高效目标。对于行距配置的响应,3个品种表现大致相同,产量、单位面积颖花数、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在R2达到最高。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互作显示,沈稻9号和沈稻505在N3R2产量最高,与N1R1相比,分别增加了18.53%和14.27%的产量,18.38%和22.47%的干物质积累量,37.22%和29.15%的氮素积累量,39.30%和34.25%的氮肥偏生产力,52.59%和26.73%的氮肥农学利用率,27.65%和17.70%的氮肥回收利用率,降低了15.75%和8.16%的土壤氮依存率。沈稻527产量则在N1R1、N1R2和N2R2处理下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但比较3个组合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N2R2表现优异。【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沈稻9号、沈稻505的最适组合为底氮减施后移和行距25 cm,沈稻527为底氮减施和行距25 cm,此时3个品种高产且氮肥利用率也较高。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施氮方式 行距配置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蛋白质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籽粒蛋白质为大豆种子主要储存蛋白质,在食品加工、营养和生物学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日渐关注,大豆籽粒蛋白质研究也愈发受到重视。综合阐述大豆籽粒蛋白质合成相关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归纳大豆籽粒贮藏蛋白基因及其调控因子,绘制大豆蛋白质合成代谢分子调控网络,重点讨论当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调控研究,旨在为大豆产业开发提供发展方向。深入研究大豆籽粒蛋白质遗传机制,有助于揭示大豆籽粒蛋白质在种子发育、生长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培育高产、高品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QTL 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遥感分类的样本依赖与模型空间外推研究

遥感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降低对样本数量的依赖度,实现大区域、复杂作物类型的遥感监测识别是农业遥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产粮大市绥化市为例,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深入探索了样本量对作物分类效果的影响以及小区域尺度(如北林区)训练的监督分类模型空间外推至大区域尺度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采用玉米播种至抽穗期中期的Sentinel-2时序遥感影像,在优化随机森林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当训练的样本量从10%逐步递增至50%时,即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训练样本各为130个左右,就能提取北林区作物的空间分布,整体分类精度为94.6%;当样本量进一步增加时,模型的整体分类精度保持平稳,并不会进一步增长。因为水稻在育秧期—淹水期的陆表水体等光谱指数与玉米、大豆的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前期的Sentinel-2遥感影像,即可实现北林区高精度的作物遥感识别;当时间从玉米拔节期前期延长至抽穗中期,作物的总体分类精度仅有微小的提升。此外,作物空间分布和概率分布图表明,将北林区训练的最优模型外推至整个绥化市时,能取得与用绥化市采集的样本直接训练的模型得到相似的分类效果,整体分类精度为93.7%,仅比后者低1.3个百分点。距离、样本的空间代表性和数量、小区域和目标拓展区的作物种植结构的相似性是影响模型空间外推效果的关键因子。不同的作物对距离的敏感程度不同,由于水稻的水体指数、短波红外1等波段与其他作物的显著差异,水稻的分类效果对距离的变化并不敏感,而玉米和大豆的分类效果则随着外推距离的增长,总体上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源区域和目标拓展区作物种植结构相似的前提下,小区域的作物分类模型构建,需要同步兼顾样本的空间代表性和数量,才能取得较好的模型空间外推效果。本研究可为大尺度区域作物的遥感精准分类提供高效与经济的方法,为作物分类样本的采集与抽样策略的制定、分类时相、敏感波段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作物分类 样本依赖 模型外推 随机森林 谷歌地球引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防治谷子粒黑穗病的拌种剂及药种比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开展药剂拌种防病试验,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谷子萌发的安全性及对谷子粒黑穗病的防效,在筛选出适用拌种剂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适宜的药种比,结果表明,烯唑醇和苯甲醚环唑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余供试药剂的安全性较好,对谷子粒黑穗病均具一定防治效果,其中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防效较优,前者药种比1∶1 000,后者药种比1∶500、1∶1 000的拌种处理防病效果可达90%以上,且对谷子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处理区产量较高,适用于黑龙江谷子生产中防治粒黑穗病。

关键词: 谷子粒黑穗病 拌种剂 药种比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