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当前世界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微生物产业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不断上升,种质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监测保护等逐渐成为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必争之地.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仍存在资源挖掘利用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力度不足、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不强、安全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快推动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农业微生物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优化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布局,提高对农业微生物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微生物安全保护与监测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高产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核春213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春213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昌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2009年以高产、早熟新春40号为母本,以引进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春小麦种质37th-299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经多代单株、单穗选择,南繁北育,最终选育出的中筋、高产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22年027号。


PEG胁迫下春麦根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多数国家重要口粮作物之一,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为挖掘与小麦根部性状抗旱性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83份新疆春小麦自然群体为材料,使用20%PEG-6000溶液和正常营养液进行苗期抗旱水培试验,对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根尖数和最长根长等8个小麦根部性状的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根部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55K基因芯片对根部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混合线性模型(Q+K)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培养下,8个根部性状变异系数为17.81%~70.71%,PEG胁迫处理下,8个根部性状变异系数为20.01%~61.62%。小麦根部性状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平均直径抗旱系数与总根长抗旱系数、根尖数抗旱系数和最长根长抗旱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根长抗旱系数与根表面积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4。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共定位到54个与根部抗旱性状相关的SNP位点(P≤0.001),单个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18%~18.74%,分布在除3B、3D、5D、6D和7D外的16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多效位点6个,分别位于1A、5A、7A、1B、5B和2D染色体上,可解释6.55%~18.74%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5A染色体上的AX-110482078~AX-110400975与根尖数、根体积和最长根长显著关联,贡献率为8.74%~15.44%。对显著关联的54个位点进行候选基因预测,获得TraesCS4A01G424000、TraesCS6A01G047200、TraesCS5B01G056600等9个可能与小麦根部性状抗旱性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转脂蛋白、过氧化物酶、MYB转录因子等参与小麦逆境生理调控。


479份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耐盐程度,本研究利用0、150、200和250 mmol/L浓度的NaCl溶液对479份来自不同国家的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处理,并测定发芽率、根长、芽长和鲜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材料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200 mmol/L的NaCl溶液处理下,可以有效地将479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I类为耐盐品种12份,第Ⅱ类为75份中等耐盐品种,第Ⅲ类为313份不耐盐品种,第Ⅳ类为79份盐极敏感品种,并建立了芥菜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0.537x1+0.310x2+0.089x3+0.064x4。筛选得到的耐盐性材料为培育油菜耐盐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 年以新陆中88 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 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 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 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均可以显著增加棉铃数量,提高棉花产量.[结论]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的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及棉铃分布,在生产中使用缩节胺和打顶剂相结合,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多粘类芽胞杆菌JE53对香梨采后黑斑病菌抑制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JE53对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及香梨贮藏品质的影响,为香梨采后黑斑病的生物防控奠定基础。以无菌水(CK)和1-甲基环丙烯(1-MCP)为对照组、JE53发酵液为处理组,分别处理香梨果实后,一部分采用损伤接种香梨黑斑病菌互隔交链孢A.alternata,置于人工气侯箱贮藏,测定JE53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一部分置于人工气侯箱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JE53可有效抑制梨黑斑病菌在梨果实上的生长,损伤接种条件下,贮藏144 h时抑菌率为30.73%;还可显著提高梨果实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能较好保持果实色度、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少丙二醛积累及抗坏血酸损耗,降低果实失重率。上述结果表明:JE53可有效抑制香梨采后黑斑病病原菌在果实上的生长,并能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可作为香梨采后黑斑病生防菌资源。


陆地棉钙依赖蛋白激酶GhCDPK28-A10参与抗黄萎病的功能分析
《棉花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GhCDPK28-A10在棉花黄萎病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从棉花基因组数据库获得Gh CDPK28-A10基因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在经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i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或H2O2处理的棉株中GhCDPK28-A1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验证GhCDPK28-A10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作用。【结果】进化树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陆地棉中GhCDPK28-A10的6个同源蛋白具有相似数量的基序和CDPK家族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分析发现GhCDPK28-A10包含响应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GhCDPK28-A10在根、茎和真叶中均表达,且在真叶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大丽轮枝菌、MeJA和H2O2胁迫下,GhCDPK28-A1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VIGS沉默Gh CDPK28-A10的棉株中抗病相关基因PR1、NPR1、PR4表达增强;JA合成负调控基因JAZ1表达量降低,说明随着CDPK28-A10表达水平的降低,JAZ1对JA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活性氧富集,进而增强棉株的黄萎病抗性。【结论】GhCDPK28-A10通过调控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负向调控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反应,是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抗病基因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取食农田残膜对大蜡螟种群延续的影响.[方法]以麦麸(MF)和新疆农田残膜(NTCM)不同配比作饲料(即MF,50%NTCM,100%NTCM 3 个处理),在恒温30℃、60%±10%RH(相对湿度)条件下饲养大蜡螟2 个世代.[结果](1)大蜡螟幼虫取食麦麸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取食残膜量随添加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对农田残膜和麦麸的总取食量随残膜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MF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减少,50%NTCM和 100%NT-CM处理总取食量第二代较第一代增加.(2)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 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P>0.05);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P>0.05),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3)大蜡螟雌蛾产卵量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P>0.05),MF和 5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小于第一代(P<0.05);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农田残膜添加量增加而减小(P>0.05),第二代孵化率小于第一代(P>0.05).[结论]以新疆农田残膜和麦麸不同配比为饲料,大蜡螟幼虫取食残膜量随麦麸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各处理第二代取食麦麸量较第一代减少,而取食残膜量增加;大蜡螟蛹重、蛹长均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3 个处理第二代蛹重及蛹长均低于第一代;不同处理对大蜡螟雌雄蛾体重影响不显著,且各处理第二代雌雄蛾体重均低于第一代,而不同处理大蜡螟雌雄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大蜡螟产卵量、卵孵化率均随残膜量增加而减小,第二代孵化率均小于第一代,但100%NTCM处理第二代产卵量大于第一代.


基于S-亚硝基化解析一氧化氮对哈密瓜采后抗环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O)对哈密瓜采后贮藏期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以“西州蜜17”为试材,采用外源NO精准熏蒸方法,分析测定哈密瓜生理指标、S-亚硝基化水平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从S-亚硝基化水平的角度探讨NO对哈密瓜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glutathione-ascorbate cycle, AsA-GSH cycle)的影响。结果表明,NO熏蒸能较好地维持哈密瓜贮藏品质,降低果实H2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显著提高果实内源NO和S-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 SNO)含量,抑制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 GSNOR)活性升高。NO熏蒸可以维持较高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ate, DHA)的比值(AsA/DH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的比值(GSH/GSSG)。在整个贮藏期,处理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高于对照组。NO熏蒸通过提高哈密瓜果实的S-亚硝基化水平,激活了AsA-GSH循环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了清除H2O2的效率,缓解了脂质过氧化,从而维持了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哈密瓜 活性氧 S-亚硝基化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9种杀螨剂对杏树梅下毛瘿螨的田间防效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防治杏树梅下毛瘿螨筛选防效较好的杀螨剂.[方法]选取9种杀螨剂通过小区试验法对杏树梅下毛瘿螨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定时定点调查虫口数量动态,通过防治效果评价各杀螨剂.[结果]在试验设计剂量(推荐最低剂量)下,9种药剂中30%乙唑螨腈SC 100 mg/L和22.4%螺虫乙酯SC 44.8 mg/L在14 d后防效分别为91.31%和8859%.[结论]30%乙唑螨腈SC和22.4%螺虫乙酯SC对杏树梅下毛瘿螨防效良好,可在生产上推广轮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