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用油菜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饲用油菜(Brassica napus)青贮中天然附着的优势乳酸菌,明确其对饲用油菜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饲用油菜资源高效饲料化利用提供指导.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法(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鉴定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产酸和生长特性分析.进一步将筛选的优势乳酸菌接种至饲用油菜中青贮,采用裹包青贮法,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CK)处理不接种菌株;布氏乳杆菌(LB)处理接种布氏乳杆菌,接种量为2×108 CFU/g;屎肠球菌(EF)处理接种屎肠球菌,接种量为2×108 CFU/g;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LBEF)处理接种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1∶1),接种量均为1×108 CFU/g.结果表明:1)试验共计分离出26株乳酸菌,鉴定后得出25株为布氏乳杆菌,1株为屎肠球菌,其中2株表现出最强的产酸和生长特性.2)发酵60 d时,LBEF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CK和EF处理(P<0.05);EF和LBEF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和LB处理(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和LB处理(P<0.05);LB、EF和LBEF处理的pH、氨态氮含量、霉菌数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P<0.05).3)开包5 d时,EF和LBEF处理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CK和LB处理(P<0.05),LBEF处理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LB和LBEF处理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LBEF和LB处理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CK和EF处理(P<0.05).由此可见,在饲用油菜青贮中联合接种布氏乳杆菌和屎肠球菌,可利用底物较少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以降低发酵体系pH,抑制蛋白质腐败和霉菌生长,提高饲用油菜有氧稳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乳酸菌 青贮 营养品质 发酵品质 有氧稳定性


李小食心虫在果园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其最适抽样数的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eke)幼虫在果园的空间分布,为李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控及确定最适抽样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Taylor幂法则和Iwao最适抽样模型等方法,研究李小食心虫空间分布规律及确定其最佳抽样数。【结果】李小食心虫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种群密度有关,在调查范围内(蛀果率在0.22%~10.10%),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空间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蛀果率在0.22%时为均匀分布,蛀果率在1.67%~10.10%时为聚集分布,该变化是其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确定了不同种群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结论】随着李小食心虫幼虫种群密度的增加其空间分布亦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对于李小食心虫聚集分布的果园(蛀果率>1.67%的果园),应重点防治为害严重株或部位,有效控制该虫的扩散。


滴肥时机对干旱区盐渍化棉田盐氮分布及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滴灌条件下如何实现作物根层的氮素富集与盐分驱离,为棉花根系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对提高干旱区盐渍化棉花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北部典型盐渍化棉田为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氮肥不同滴施时机对棉花根系层水、盐、氮分布及棉花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在统一的水肥管理制度下,即N 290 kg/hm2、P2O5 110 kg/hm2、K2O 95 kg/hm2和施肥8次、灌溉定额4500 m3/hm2,通过调控氮肥滴入时间,研究氮素与盐分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域。考虑到棉花自苗期至成熟期每次灌水时长不同,一般为6~10 h,设置变量t为棉花各生育时期每次灌水时长,以氮肥投入时间节点为不同处理,分别如下:(1) T1:先滴水1 h再加入氮肥;(2) T2:滴水(1+1/3t) h加入氮肥;(3) T3:滴水(1+2/3t) h加入氮肥。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滴施时机显著影响了土壤盐分含量和氮素分布。从土壤盐分分布情况看,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采用先滴水5~5.6 h后再滴入氮肥(T3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根系层盐分胁迫,推迟氮肥加入的时间也有效提升了根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肥盐分域”。后期滴入氮肥(T3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苗期和花铃期植株叶片SPAD值,为棉花关键期光合提供了适宜条件。棉花单铃重和籽棉产量随着氮肥滴施时机延后显著增加,T3较T1、T2处理的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分别提高7.18%、4.04%和6.35%、1.52%。综合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产量等指标,建议采用氮肥滴施时机为(1+2/3t) h,即苗期、蕾期和吐絮期先滴水5 h再加入氮肥滴施,花铃期则推荐滴水时长为5.6 h再加入氮肥,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滴入氮肥的时间推迟3~3.3 h。
关键词: 氮素滴施时机 干旱区 盐渍化棉田 盐氮分布 SPAD值 产量


陆地棉环核苷酸离子通道蛋白基因GhCNGC8克隆及初步表达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蛋白基因GhCNCG8对棉花抗逆方面的作用。利用棉花叶片克隆获得该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qRT-PCR(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基因在黄萎病菌、干旱、盐胁迫以及激素诱导下GhCNCG8表达模式和组织表达特异性;构建该基因VIGS沉默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该基因到棉花叶片中,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沉默效率。以棉花叶片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GhCNGC8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 247 bp,编码748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GhCNGC8基因与拟南芥AtCNGC8基因关系较近,多序列结果比对显示,GhCNGC8蛋白结构符合CNGCs家族蛋白结构特征。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对黄萎病、干旱、盐处理等胁迫及茉莉酸(JA)、水杨酸(SA)和双氧水(H2O2)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qRT-PCR分析结果表明,GhCNGC8基因在根、茎、叶、花、萼片和苞片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量最高。构建该基因的VIGS沉默载体转化棉花,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棉花中已经沉默,表达量相比对照植株降低70%左右,表明GhCNGC8沉默载体构建成功并在棉花体内正常运行,GhCNGC8可能在棉花抗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棉花 GhCNGC8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载体构建


新疆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浅析新疆喀什地区畜牧业发展中饲草料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法】通过调研及文献资料分析,针对该地区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现状,结合当前成熟的物理和生物加工技术,提出相应改进对策。【结果】喀什地区大型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常利用饲草有玉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甜高粱秸秆、棉花秸秆、苜蓿、青贮饲料、混贮(秸秆、甜菜渣类)以及可利用的中草药残渣等。喀什地区饲草料资源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制作青贮饲料,初步构建青贮、黄贮菌株库,拥有一批优质的产酸、产酶、耐受性强的饲用菌株,形成了青贮复合菌剂、棉秸秆专用复合菌剂、作物绿汁发酵液等秸秆发酵菌剂产品。【结论】应加大以微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秸秆综合应用,着力开发秸秆发酵促进剂、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将微生物制剂及发酵技术、机械加工、营养饲喂有机结合,推进农村农业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满足绿色、循环、低成本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产品品质、秸秆饲料产品利用率和其附加值的需求。


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盐碱胁迫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计算耐盐阈值.[方法]采用培养皿法,模拟设置4种类型盐碱胁迫和7个浓度处理,以新陆中84号、塔河2号、新陆中40号和酒棉18号棉花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盐碱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萌发后幼苗鲜重和干重变化,计算耐盐阈值和隶属函数值,并综合评价.[结果](1)在4种盐碱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发后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盐碱浓度与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发芽率的相关性超过-0.90.(2)在4种盐碱胁迫条件下棉花萌发期的耐盐阈值存在差异,S1胁迫下耐盐阈值为90.70~121.73 mmol/L;S2胁迫下耐盐阈值为82.68~128.30 mmol/L;S3胁迫下耐盐阈值为51.97~84.62 mmol/L.S4胁迫下耐盐阈值为73.49~98.21 mmol/L.(3)棉花种子耐盐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在S1胁迫下为新陆中84号>新陆中40号>塔河2号>酒棉18号,在S2胁迫下为新陆中84号>塔河2号>新陆中40号>酒棉18号,在S3胁迫下为塔河2号>新陆中40号>新陆中84号>酒棉18号,S4胁迫下各品种棉花种子耐盐强弱顺序与S2胁迫一致.[结论]4种盐碱胁迫下均降低了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浓度升高,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碱性盐对棉花种子萌发影响明显大于中性盐.


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流通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主要五大蔬菜消费流通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乌鲁木齐市蔬菜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供应量、交易量和品种等数据,收集乌鲁木齐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市场认知偏好有效问卷160份。【结果】乌鲁木齐市主要蔬菜市场流通消费季节性特征较强,受气候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价格波动相对频繁。夏季以本地蔬菜供应为主,冬季则较多以疆外与本地相结合方式供应,蔬菜交易量中疆外菜品占比较高。社区政府菜店是居民首选购买场所,消费者更看重蔬菜质量优和价格适中。同时,消费者对蔬菜销售价格和质量尚有期望之处。【结论】乌鲁木齐市五大蔬菜流通市场是多级市场体系、流通组织化程度较高和消费者满意度尚佳。需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效率,增强消费者对新型销售平台的认可度,并通过提高蔬菜质量和价格透明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基于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分析的新疆甜瓜产地溯源研究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新疆县市级地理尺度间甜瓜原产地溯源,本研究以新疆15个县市主产区的239份甜瓜样本为对象,分析样本稳定同位素、多元素、1H核磁波谱特征;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模提取多源数据中的主要贡献变量。结果表明,δ2H、Al、P、Na、δ18O和1H核磁共振波谱中化学位移(δ)为2.552 8和2.525 3时的响应信号为最重要的判别变量(VIP>1);单独应用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核磁共振波谱建模,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85.8%和72.8%,难以满足溯源应用的要求;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建模可提升甜瓜判别准确度至95.8%,能够实现县市级微观地理尺度间的新疆甜瓜溯源。本研究可为新疆甜瓜原产地确证与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甜瓜 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多变量统计方法 溯源


基于低场核磁的西梅干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梅在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情况以及在不同温度(50、65、80℃)和风速(1、2、3 m/s)下的干燥特性,该研究基于毕渥数建立了西梅干燥动力学模型,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干燥过程中不同干燥质量的西梅个体内部水分的分布状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西梅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先为外部扩散控制,随后为内部扩散控制。基于毕渥数的Bi-G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描述西梅干燥过程。西梅的干制时长受干燥温度和风速影响,半干时间为3.61~34.47 h,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0.32×10-8~5.72×10-8 m2/s。其中,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升高温度能够显著缩短干燥时长,加速西梅内部自由水、半结合水、结合水的扩散与相互转换。在干燥过程中,一方面水分由西梅表皮向外界空气蒸发扩散,另一方面升温干燥使得西梅内部水分传递势发生变化,水分遵循传递势差异向西梅内部扩散达到新的平衡。核磁共振成像图显示,西梅鲜果内部水分分布不均,在干燥质量为60%时内部水分达到平衡点。此后,随着干燥的进行,西梅外表皮水分快速流失,对应干燥中后期出现的结壳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水分迁移通道受阻,影响西梅干制时长和品质。因此,基于不同干燥质量的核磁共振成像图,针对西梅不同干燥阶段选择不同的干燥温度进行降温干燥。结果表明,阶段降温干燥能够减少干燥后期表皮结壳硬化带来的影响,缩短干燥时长,提高西梅干燥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西梅干燥工艺优化和过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灌水梯度及覆膜组合模式对滴灌棉田蒸散规律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地膜覆盖与灌水对棉田蒸散量及水热状况的影响,开展测坑和桶栽试验,设置三个灌水水平:3 360(W1)、4 200(W2)、5 040 m3·hm-2(W3);两种地膜覆盖方式:覆膜(P1)和裸土(P2)。结果表明:(1)覆膜能有效降低棉花全生育期总蒸散量,W1、W2、W3灌溉水平下,覆膜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降低25.31%、25.39%、25.75%。灌水量与蒸散量呈正相关关系,P1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71%、7.50%;P2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82%、8.02%。(2)覆膜能改变棉田土壤水热状况,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覆膜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温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3)土壤含水率对裸土处理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影响最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温度对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P1处理在20 cm土层相关系数最高,P2处理则在25 cm土层最高。探索覆膜滴灌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过程的影响对理解绿洲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为干旱区有限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