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蛋白面临需求量快速增加、原料价格上涨和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寻找优质的替代蛋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棉籽蛋白作为一种优质蛋白在动物饲料中广泛使用,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但其存在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棉籽蛋白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通过合理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去除棉籽蛋白的抗营养因子并进一步优化其营养组成,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不断提高.合理利用棉籽蛋白能在保证动物生长性能的同时可以大幅降低动物饲料成本,但关于棉籽蛋白在不同养殖动物和生长阶段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形式,对动物吸收、代谢、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尚未明确.作者阐述了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生产工艺、替代饲料蛋白源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棉籽蛋白利用价值的因素,为棉籽蛋白的合理使用和进一步提高棉籽蛋白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籽蛋白 营养价值 游离棉酚 蛋白替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嫁接番茄对酶活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茄果类作物嫁接的亲和性表现,探究不同砧木嫁接番茄接穗后接口处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以番茄接穗自嫁接(TS/TS)为对照,与番茄接穗嫁接番茄砧木(TS/TR)、番茄接穗嫁接茄子砧木(TS/ER)、番茄接穗嫁接辣椒砧木(TS/PR)进行对比,系统评估各嫁接组合在嫁接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酚、总类黄酮、丙二醛(MD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及赤霉素(GA)、脱落酸(ABA)、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变化。【结果】研究发现,TS/TS、TS/TR、TS/ER组合亲和性较好,TS/PR组合亲和性差,其中TS/PR组合在嫁接24 d后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分别为2.26 mg/g、1.88 mg/g、6.51 μmol/L,而TS/TS组合下三者分别为0.65 mg/g、0.26 mg/g、2.66 μmol/L。自嫁接及亲和性较好的TS/TR、TS/ER组合,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显著低于TS/PR组合,接口氧化应激程度较小。而TS/TR、TS/ER组合在生长阶段接口处总酚、总类黄酮、MDA含量显著高于TS/TS组合。对接口处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同种嫁接与异种嫁接在接口处氧化相关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测定不同嫁接组合接口处6种激素后发现,自嫁接接口处CTK含量最低、JA含量最高,TS/PR组合接口CTK含量最高、JA含量最低。对6种激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嫁接组合接口处JA与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TK与AB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TK与J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BA与J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SA与CT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番茄嫁接苗接口处的生理生化状态与嫁接亲和性有关,砧穗亲和性好,其接口处氧化应激程度低,亲和性越差的组合其氧化应激程度越高,且嫁接亲和性不仅体现在嫁接后能否正常生长,还体现在砧木与接穗嫁接后的共生过程。嫁接接口处的激素含量与砧穗亲和性存在关联,亲和嫁接组合接口处JA、SA含量较高,不亲和嫁接组合中ABA、CTK含量较高。

关键词: 嫁接 番茄 砧木 氧化酶 植物激素 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条件下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及其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在等量碳投入条件下分析秸秆及生物炭还田对早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产量方面,秸秆还田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提高了4.71%,而生物炭还田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提高了17.2%。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生物炭还田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P<0.05),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CH4排放通量、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P<0.05)。生物炭还田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早稻的产量,同时能显著降低水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而秸秆还田处理对产量提升效果有限,具有较高的环境增温风险。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产量 温室效应 低碳农业 有机物料还田 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黄素改善氧化鱼油对黄颡鱼肠道的不利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姜黄素对饲喂含氧化鱼油饲料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消化酶活性、组织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设计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3%新鲜鱼油(T1组)、3%氧化鱼油(T2组)、3%氧化鱼油+0.02%姜黄素(T3组)、3%氧化鱼油+0.04%姜黄素(T4组)、3%氧化鱼油+0.06%姜黄素(T5组)、3%氧化鱼油+0.08%姜黄素(T6组).选取初始体重为(19.6±0.3)g的健康黄颡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上述6种试验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T1组相比,T2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道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下,T2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与T2组相比,T6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绒毛宽度、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T4~T6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T3~T6组肠道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T3和T6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下,T4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分节丝状菌属(Candidatus_Arthromiit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T4~T6 组 Pseudomonas 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Cetobacterium 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T5和T6组Ralston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姜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肠道脂肪酶活性呈线性效应(P=0.001),绒毛长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绒毛宽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杯状细胞数呈线性(P=0.030)和二次效应(P=0.007);属水平上,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Ce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呈线性(P=0.001)和二次效应(P=0.001),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呈二次效应(P<0.001).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3%氧化鱼油诱导了黄颡鱼肠道组织结构损伤,而添加0.04%~0.08%姜黄素能够提高黄颡鱼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以及有益菌Pseudomonas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相对丰度,改善氧化鱼油诱导的肠绒毛结构损伤.

关键词: 氧化鱼油 姜黄素 黄颡鱼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蛋高峰期与后期山麻鸭卵泡发育、抗氧化能力和自噬水平的比较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蛋阶段山麻鸭的卵泡发育、促性腺激素水平、抗氧化能力及卵泡自噬相关基因的变化规律,为开发延长蛋禽产蛋期新技术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产蛋正常的产蛋高峰期(25周)和产蛋后期(70周)的龙岩山麻鸭各84只,随机各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饲喂同一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期8周。于第8周末,随机从每个重复选取3只体况良好、产蛋正常的蛋鸭采血、屠宰取样,检测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相关指标。【结果】与产蛋高峰期山麻鸭相比,(1)产蛋后期山麻鸭的小黄卵泡数量、小黄卵泡指数及平均小黄卵泡重均显著降低,闭锁卵泡重量显著增加(P<0.05)。(2)产蛋后期山麻鸭血浆中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黄卵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此外,闭锁卵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产蛋后期山麻鸭卵泡中促卵泡素受体(FSHR)mRNA表达水平降低,叉头转录因子1(FOXO1)被激活并调控自噬相关基因(选择性自噬受体(SQSTM1)和beclin 1(BECN1)下调)(P<0.05)。【结论】山麻鸭进入产蛋后期,由于氧化应激增加,卵泡中FSH含量及敏感性降低,激活FOXO1调控卵泡颗粒细胞自噬,抑制卵泡发育。

关键词: 山麻鸭 卵泡发育 抗氧化能力 自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噬调控猪脂肪生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的能量储存站,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过度沉积造成的肥胖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同样地,猪脂肪的生成影响着猪的抗病力、繁殖性能、肉品质、生产效率等性状,这些性状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成熟的脂肪细胞是由间充质干细胞经前脂肪细胞分化得到的,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参与,而自噬通常是分解代谢机体中冗余成分最主要的手段,参与维持着机体内稳态.自噬和脂肪生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常脂肪生成活跃时伴随着自噬水平的升高;而自噬过程受损也伴随着脂肪生成的抑制.在自噬活动中,有许多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猪脂肪的生成;而在猪脂肪生成的过程中,许多转录调控因子也与自噬关系密切.作者通过总结最新报道的与自噬调控脂肪生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阐述自噬参与猪脂肪生成调控的研究进展,为猪营养调控和肉质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靶点.

关键词: 自噬 脂肪生成 转录因子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随机选取480尾初始体质量为(3.31±0.01) g的大口黑鲈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42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枝生物炭0、10、20和40 g/kg的实验饲料,养殖结束后统计各组总重及总尾数,计算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含量随着桑枝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桑枝生物炭组大口黑鲈血清尿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升后降趋势,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桑枝生物炭的添加而显著下降。各桑枝生物炭添加组肝脏T-AOC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桑枝生物炭添加组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20 g/kg组肝脏MDA含量最低。20 g/kg组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综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评价,大口黑鲈饲料中的桑枝生物炭添加水平为10~20 g/kg时效果较好。

关键词: 桑枝生物炭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贸易视角下广东省水-能源-粮食流通与资源间压力互馈研究

水资源保护 2024 CSCD

摘要:基于多尺度投入产出法,核算了广东省各部门水资源-能源-粮食要素的资源强度,对贸易视角下水资源、能源、粮食3类资源的压力互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广东省区域经济系统各部门的水资源-能源-粮食资源强度逐年下降,利用效率逐步提升,水、粮食强度值较高的部门集中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业等资源密集型部门,能源强度值则以矿业、电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较高;各部门吸纳了大量的水资源-能源-粮食资源净流入广东省经济系统,且主要由制造业进入,城镇居民消费和省外调出是水资源-能源-粮食的主要最终消费途径;广东省本地资源使用压力因水资源-能源-粮食资源贸易流通而得到显著改善,能源贸易缓解了本地84.33%的能源使用压力,粮食贸易缓解了本地40.13%的粮食使用压力,粮食贸易对水资源压力的缓解作用达能源贸易的5倍。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资源强度 资源流通 资源压力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气荚膜梭菌四环素耐药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针对产气荚膜梭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和tetB(P)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提供新策略。本研究针对tetA(P)和tetB(P)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对退火温度和体系进行优化,同时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加以验证。结果发现,优化后的反应程序为95℃30 s; 95℃5 s, 56℃30 s,共39个循环。使用该反应程序仅能扩增重组质粒,对照菌株无扩增曲线;组内变异系数小于1.3%,组间变异系数小于1.8%,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度为10~2 copies·μL-1。使用本方法对33份产气荚膜梭菌临床分离株样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5.8%(25/33),且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的产气荚膜梭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P)和tetB(P)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四环素 tetA(P) tetB(P) 双重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在蔬菜中残留风险评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代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并对通过膳食摄入途径产生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黑龙江、湖南、云南、河南、山东、广东6地进行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上残留的田间试验,以了解其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风险商值法对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中代森锌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样品用盐酸-氯化亚锡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产生CS2,使用正己烷对CS2进行吸收,使用气相色谱FPD-S检测,测定CS2含量进而对代森锌进行分析计算.使用含有氨水的乙腈对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3种蔬菜样品进行提取,用石墨化碳黑(GCB)吸附剂对提取的上清液进行净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净化后样品中的乙撑硫脲.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锌在菜心、叶用莴苣和芹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6.0、2.8~6.9、4.1~4.6 d,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菜心中ETU的最大残留量为8.62 mg/kg,以代森锌计的最终最大残留量为813.3 mg/kg;叶用莴苣中ETU的最大残留量为9.61 mg/kg,以代森锌计的最终最大残留量为658.0 mg/kg;芹菜中ETU的最大残留量为7.22 mg/kg,以代森锌计的最终最大残留量为410.1 mg/kg;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森锌最终残留量逐渐减少.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7d菜心、叶用莴苣、芹菜中代森锌的残留摄入风险熵值均小于100%.研究表明,施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WP)防治菜心、叶用莴苣、芹菜中霜霉病,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

关键词: 代森锌 乙撑硫脲 代谢物 蔬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半衰期 菜心 叶用莴苣 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