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菜蛾RyR调控蛋白FKBP基因克隆及其时空表达谱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FK506结合蛋白(FKBP)基因在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形成中的作用,筛选出起主要作用的关键FKBP基因,为阐明小菜蛾抗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分子机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和敏感种群小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浸叶法测定不同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克隆3个FKBP基因(FKBP8、FKBP12和FKBP52)的全长序列,并通过GSDS 2.0、CDD和MEME在线分析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与蛋白保守结构域和Moti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和敏感、抗性种群4龄幼虫不同组织FKBP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122.67倍,属于高水平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抗性种群小菜蛾体内3个FK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P<0.05,下同),其中FKBP8基因的表达差异最显著,是敏感种群的968倍。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的全长序列,长度分别为1473、1525和649 bp,分别编码423、307和108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均为亲水蛋白。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FKBP52和FKBP12蛋白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FkpA,而FKBP8蛋白具有2个不同的保守结构域。抗性种群小菜蛾4龄幼虫体内3个FKBP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蛹期,其中FKBP12和FKBP8基因在4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和蛹期。FKBP8基因在抗性种群小菜蛾中肠和表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是敏感种群的3.2和3.7倍。【结论】FKBP52、FKBP8和FKBP12基因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种群小菜蛾中均过量表达,其中FKBP8基因在高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小菜蛾的中肠高表达,表明其可能通过过量表达参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
关键词: FK506结合蛋白 FKBP基因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时空表达特性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食品不良风味的形成与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蚕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叶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原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在食疗养生和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通过干燥、打浆、发酵等加工方式生产的桑叶食品普遍存在草腥味特征的不良风味,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品质,限制了其食用化产品的开发。文中综述了品种、成熟度、加工工艺对桑叶食品风味品质的影响及桑叶食品风味品质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优质桑叶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生防菌GDND-2的鉴定及防病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烟草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发储备菌株资源.以烟草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培养形态、生化特征和分子技术鉴定菌株.用平板划线测定拮抗菌耐受力,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病害的防效.筛选出拮抗菌GDND-2,其10%和20%发酵滤液对病菌生长抑制率为53.09%和62.24%.鉴定GDND-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nzensis),该菌抑菌谱广,耐极端温度、酸碱和盐碱,对多菌灵等7种常用杀菌剂不敏感.GDND-2发酵液处理15、30、45 d,对烟草根腐病的防效为70.00%、74.62%和79.51%,处理45 d的防效高于多菌灵.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抗菌谱广,性状优良,可有效防治烟草根腐病,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鉴定 耐受性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究造成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软件R Studio、Excel 2019和在线软件CUSP、Codon W 1.4.2等对筛选出的53个蛋白编码区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53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 CDS)的碱基组成和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 ENC),以及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 RSCU)分析确定了最优密码子。结果表明,穿心莲GCall平均含量为38.52%,其中第1、2位碱基的GC含量均远高于第3位碱基;ENC值的平均值为48.024,且ENC值大于45的占75.47%,穿心莲偏性较弱;通过ENC-plot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以及中性绘图分析确定了密码子偏好性在主要受到选择的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突变因素影响;共确定了UUU、UUA、CUU等18个最优密码子,均为A/U结尾。该研究为完善穿心莲叶绿体基因组学、植物鉴定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密码子偏性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心莲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NAC(包括NAM、ATAF和CUC亚家族)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各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鉴定和分析穿心莲中的NAC基因家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穿心莲中的NAC基因家族,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染色体位置分布、共线性以及表达谱进行了详细分析。共鉴定出91个穿心莲NAC基因,蛋白长度为139~715 aa,不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两端;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绝大多数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和拟南芥NAC蛋白构建进化树,将其分为16个亚家族;物种内共线性分析发现穿心莲NAC中有4组串联复制和36对片段复制基因对;基于亚家族功能保守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以及干旱胁迫和MeJA处理转录组分析,挖掘了响应穿心莲干旱和穿心莲内酯合成的NAC基因。本研究对穿心莲的NAC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预测了干旱和内酯合成相关基因,为后续NAC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穿心莲 NAC基因家族 干旱胁迫 MeJA处理 全基因组鉴定 生物信息学 理化性质 进化树 顺式作用元件 染色体位置分布 共线性分析 表达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响应机理与定量规律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定量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从仪器、色谱柱、分流比、标准物质方面系统研究利用GC-FID分析37种FAME的响应规律、理论模型及实验干扰因素,提出"质量系数"和"关联因子"概念,揭示实验关联因子(experimental relevance factors,FFE)和理论关联因子(theoretical relevance factors,FFT)的函数关系和等值性条件,并经多个实验证实了关联因子的稳定性,发现当脂肪酸碳数大于10时,可充分利用理论质量系数(theoretical quality coefficient,QCT)和FFT对FAME进行相对或绝对定量;当脂肪酸碳数小于10时,可以通过现配FAME标准物质等方法精确测定实验质量系数(experimental quality coefficient,QCE)和实验关联因子FFE,并用此校正FAME的量进行定量,不仅能够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加标准物质的使用时效以及节省标准物质的使用量.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甲酯化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质量系数 关联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椰糠栽培基质特性及其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用的香蕉组培苗栽培基质,开展以生物炭为主要物料的栽培基质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以‘中蕉8号’为香蕉组培苗,椰糠、铁粉和生物炭为基质材料,通过在椰糠中添加系列体积比的生物炭(2%、5%、10%、20%、50%)及铁粉,设置7个处理,于2022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试验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对椰糠的大部分性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同时添加铁粉大幅降低了基质有效磷含量。生物炭添加低于20%时,香蕉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3.5%~193.8%,地下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2%~39.8%,植株氮含量显著提高了5.0%~182.9%(B10I除外)、钾含量显著提高了7.1%~178.1%,说明添加生物炭改善了香蕉组培苗的氮素和钾素营养。生物炭添加量高于20%,尽管对基质的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香蕉植株生长。同时添加铁粉,大幅降低了基质有效磷含量,也抑制了植株的生长。综合比较,在椰糠中添加2%~10%体积比的生物炭适用于香蕉组培苗栽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革阿里提取物对红火蚁工蚁的生物活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提取物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水试管喂毒法测定了其主要成分苦木苦味素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和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毒后1~10 d,苦木苦味素化合物ep6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20 mg/L浓度下处理10 d后的死亡率为77.78%。ep6对红火蚁工蚁的聚集率、抓附率、行走率、爬杆率和食物识别率有显著抑制活性,但对红火蚁食物消耗率基本没有显著影响。20 mg/L浓度下处理10 d的聚集率、抓附率、爬杆率、行走率、食物识别率和食物消耗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3.86、50.27、44.99、27.78、6.67和10.81百分点。苦木苦味素化合物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良好的毒杀和抑制行为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 μL/只(108 EID50/100 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H9N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NF-α和N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NF-α和N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 H9N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N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N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N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免疫应答 模型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近远岸浮游细菌多样性比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海洋渔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细菌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蓝碳、藻菌互作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驱动作用。为探究东海不同海域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冬季东海近远岸11个站位的浮游细菌丰度差异及对其主要影响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近岸浮游细菌种类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2个优势属(丰度>5%)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2.33%)和盐单胞菌属(5.09%)。而其远岸浮游细菌类群则主要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组成,其5个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12.30%)、食链菌属(9.98%)、弧菌属(8.67%)、海水单胞菌属(6.09%)及假单胞菌属(5.7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近岸浮游细菌丰度明显高于远岸海域;离岸距离、海水盐度及溶氧量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在所解析的5个属的标志细菌物种中,其中4个属即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极地杆菌属(Polaribacter)、Krokinobacter属和Fluviicola属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和盐度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溶氧量呈负相关(P<0.01);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的物种丰度与离岸距离(P<0.05)和盐度(P<0.01)均呈负相关,与溶氧量呈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东海浮游细菌的生态学功能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东海 浮游细菌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素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