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动态- 以2010-2020年为例
《农业与技术 》 2023
摘要:根据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农膜、柴油使用量等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以期为实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涨幅约18%;玉米对碳吸收贡献最高,约为总量的30%~36%;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总降幅约8%;各碳源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为化肥>农膜≈柴油>农药>灌溉;2020年不同省市自治区的碳吸收及碳排放差异明显;2010—202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明显大于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且净碳汇逐年增加;2020年各省市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差异明显.


优化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寻求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好氧堆肥时的最佳配比,探索不同比例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将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按照体积比5∶0(T1)、4∶1(T2)、3∶2(T3)、2∶3(T4)、1︰4(T5)设置5个堆肥处理组合,通过测定或计算温度、电导率(EC)、铵态氮和硝态氮、碳氮比(C/N)及种子发芽指数对堆肥产品的发酵效果和腐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3、T4处理>55℃的高温持续时间均不低于5 d,堆肥25 d时EC均低于3 mS·cm-1,符合蔬菜废弃物无害化标准;T1~T5各处理的铵态氮含量(w,后同)均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堆肥结束后硝态氮含量均高于堆肥0 d时,在堆肥25 d时T3、T4处理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堆肥0 d时分别减少了75.5%、68.8%,硝态氮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6、4.3倍;T3、T4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大于70%,达到了腐熟标准和对种子无害化要求。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将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体积比控制在3∶2和2∶3之间有利于堆料的腐熟和养分的保持。


微环境气调对蟠桃冷藏和常温货架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微环境气调对蟠桃冷藏和常温货架的保鲜效果,以北京平谷蟠桃为试材,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粘贴不同气调元件,分别记为mMAP1、mMAP2、mMAP3,以不粘贴气调元件记为对照组(CK),然后入冷库贮藏.蟠桃每10 d从冷库中取出,在此基础上进行3 d常温货架实验,测定箱体内气体含量、果实腐烂指数、风味指数、果肉褐变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冷藏期间,mMAP1组O2变化范围为18.67%~19.93%,CO2变化范围为1.40%~2.85%;mMAP2组O2变化范围为16.35%~19.30%,CO2变化范围为2.37% ~4.45%;mMAP3组O2变化范围为16.33% ~17.33%,CO2变化范围为4.12%~5.53%.在冷藏期和常温货架期内,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呈上升趋势,CK组最先出现腐烂和褐变现象,且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均为最高,mMAP3处理组感官品质最优;粘贴气调元件的处理组均有保鲜效果,与CK组相比,3个处理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可抑制蟠桃的呼吸作用,降低乙烯生成速率,与mMAP1组和mMAP2组相比较,mMAP3处理组更能延缓果实衰老,减少果实营养物质损失,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通过SPSS分析,综合得分CK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恶苗病病菌鉴定及其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天津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病特点及引发该种病害的病原菌,同时摸清水稻恶苗病病原菌对目前生产上常用化学药剂的抗药性,以对天津地区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特点及化学药剂防治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通过采集天津市不同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发病植株,依据发病植株的田间症状表现,并通过病原菌分离观察菌株形态特征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该病是由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引起的水稻恶苗病;通过对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多菌灵、福美双、咯菌腈、咪鲜胺、氰烯菌酯、肟菌酯、戊唑醇等9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生产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氰烯菌酯、咯菌腈和咪鲜胺3种药剂均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730.16、107.27、326.73,而且8个不同来源菌株的抗药性地域差异较大,根据其EC50可分成3、2、3、3、3、2、3、3、2个聚类组。结果表明,藤仓镰刀菌是天津地区水稻恶苗病的主要侵染病原菌,由于抗药性较严重近1~2年内应当停止使用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等3种杀菌剂,其他类型杀菌剂也应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连续、单一用药,以降低水稻恶苗病给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 抗药性 抗性倍数 聚类分析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泌乳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30g/(头·d)地顶孢霉培养物。预试期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试验组1~30、31~60 d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1~90 d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 0.05);(2)90 d时,试验组校正奶量、群内级别指数(WHI)均高于对照组(P> 0.05);正试期内,试验组高峰奶量比对照组高0.23%(P> 0.05),高峰日比对照组提前0.38d;(3)90 d时,试验组乳脂率比对照组高3.87%(P> 0.05);30、60、90 d时,试验组乳蛋白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2.75%(P <0.01)、1.82%(P <0.05)、0.29%(P <0.01);90 d时,试验组体细胞数比对照组低4.54%(P> 0.05);30 d时,试验组尿素氮比对照组高7.13%(P <0.05);60 d时,试验组尿素氮比对照组高9.28%(P <0.01);90 d时,试验组尿素氮比对照组低0.98%(P> 0.05);(4)30、60、90 d时,试验组奶损失、经济损失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30 g/(头·d)地顶孢霉培养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泌乳性能和乳品质,降低奶损失和经济损失,从而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PDCD4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及β-酪蛋白和TG合成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奶山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对乳腺上皮细胞(goat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GMECs)凋亡及乳成分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21-5p与PDCD4的靶向关系,通过RT-qPCR、Western blot试验检测miR-21-5p对PDCD4的调控作用;将PDCD4干扰小RNA(si-PDCD4)与PDCD4过表达载体(pc3.1-PDCD4)转染进GMECs以探究PDCD4对GMECs的影响,通过EdU、CCK-8试验检测转染后对GMECs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GMECs凋亡的影响;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转染后GMECs中β-酪蛋白和甘油三酯(TG)的分泌情况;最后通过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转染后GMECs中PI3K、mTOR、S6K、ERK、Bcl-2、Bax等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PDCD4与miR-21-5p靶向结合;EdU、CCK-8及流式细胞术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4后GMECs活力显著降低(P<0.01),即PDCD4抑制GMECs增殖并促进GMECs凋亡(P<0.01),干扰PDCD4的表达后GMECs活力显著提高(P<0.01),GMECs的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1);ELISA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4后GMECs中β-酪蛋白和TG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1),降低PDCD4的表达后GMECs中β-酪蛋白和TG的分泌量显著上升(P<0.01);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DCD4后磷酸化的PI3K、mTOR、S6K、ER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被显著上调(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P<0.01);降低PDCD4的表达后,PI3K、mTOR、S6K、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Bax的表达则显著下降(P<0.05),同时显著上调了Bcl-2的表达(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DCD4通过激活ERK/Bcl-2/Bax信号通路促进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抑制PI3K/mTOR/S6K信号通路降低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β-酪蛋白和TG的分泌,miR-21-5p在GMECs中与PDCD4靶向结合并调控其表达。
关键词: PDCD4 miR-21-5p 奶山羊 凋亡 β-酪蛋白 TG


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甘蓝类蔬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是制约甘蓝类蔬菜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的重要瓶颈。分子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改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高质量基因组和数据库、目标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方面探讨了分子育种在甘蓝类蔬菜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指出了解析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网络是大规模种质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可加速推动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进程。最后对加强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为其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诱导IPEC-J2细胞中自噬相关的变化
《中国兽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宿主细胞后诱导细胞中发生的自噬相关变化,建立了PDCoV感染IPEC-J2细胞模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PCR试验确定PDCoV在细胞中显著增殖。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了IPEC-J2细胞感染模型和正常细胞中的全部表达基因15 393个。通过基因覆盖度和测序饱和度分析明确数据符合分析要求后,进一步筛选了PDCoV感染导致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差异基因)2 056个,其中自噬相关基因33个。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个自噬基因在细胞感染模型和正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明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功能和信号通路,并重点展示了6条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展示了PDCoV在IPEC-J2细胞增殖过程中诱导细胞发生的自噬相关变化,为研究PDCoV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促进自身复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IPEC-J2细胞 转录组测序 细胞自噬 病毒复制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在安梨皮渣果酒、果醋中的增香作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梨皮渣为原料制备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以不添加β-葡萄糖苷酶样品为对照.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对照皮渣酒、酶解皮渣酒、酶解皮渣醋样品中分别检测出芳香成分57、62、41种.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6706.43μg/L)较对照皮渣酒(3 383.61 μg/L)提高了 98.20%.再以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为原料,进行醋酸菌发酵后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 179.19μg/L.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中香气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大,醋酸菌发酵在保持安梨本身特征性香气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具有水果醋特征性香气的物质.
关键词: 安梨皮渣 果醋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浮萍对蛋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了研究浮萍不同添加比例对 60~70 周产蛋中后期蛋鸡血液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等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 2 000 羽 60 周龄的产蛋中后期产蛋鸡,分成 4 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0%、3%、5%、7%浮萍,每组 5 个重复,每重复100 羽蛋鸡,试验期 60 d.试验结束后,对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适量的浮萍可以降低产蛋中后期蛋鸡MDA、BUN、TG、CHO含量,以及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升高了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TP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综上,蛋鸡饲粮中添加适量浮萍能改善产蛋中后期蛋鸡血液指标,促进机体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