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降低诱导温度对改善猪α-干扰素发酵生产性能和ATP再生效率的作用
《化工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0 L发酵罐、控制甲醇浓度的条件下,考察了诱导温度对毕赤酵母发酵生产猪α-干扰素(pIFN-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pIFN-α表达的影响明显,20℃低温有利于pIFN-α的表达,该条件下pIFN-α最高活性可达1.5×106IU·ml-1,是30℃传统诱导生产时最高活性(1.0×104 IU·ml-1)的150倍。发酵状态参数的在线测量和代谢分析结果表明,20℃低温诱导环境下,细胞代谢活性高、甲醇比消耗速度(0.036 h-1)比30℃时的(0.021 h-1)大;同时,低温诱导下的CO2释放速度(CER)和呼吸商(RQ)均较低,表明改变诱导温度可以改变胞内代谢流的分配。更重要的是,低温诱导既可以增加目标蛋白表达支路的碳代谢流,又可以提高甲醇能量代谢支路中产生的NADH利用效率、改善毕赤酵母生产pIFN-α系统的ATP再生效率和速度,实现了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工作的思考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当前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当前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队伍建设、内容完善、机制创新和平台建设上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如何提升信息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农业科研事业服务的解决方案。


芦笋茎枯病拮抗菌KJ-1的筛选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芦笋茎枯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从设施芦笋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性状稳定的拮抗性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综合鉴定,将该菌株归为Bacilluscereus,命名为KJ-1。KJ-1发酵液对芦笋茎枯病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稀释4倍时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达65%。将KJ-1发酵液灌根施于设施芦笋地,明显提高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数为CK的1.38倍,细菌、真菌数量均为CK的1.52倍,B/F值比CK有略微上升;同时,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也有一定的变化,AWCD值和物种丰富度(S)都高于CK,其中AWCD值与CK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施用KJ-1发酵液提高了设施芦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健康有利。


Ⅰ型鸭肝炎病毒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Ⅰ型鸭肝炎病毒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培养和增殖,反复冻融后离心-0.22μm滤膜过滤-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全病毒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为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感染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


桃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的桃花粉寿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对桃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10%蔗糖是大多数桃品种花粉的最适萌发条件;硼能提高桃花粉的萌发率,但对花粉管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桃花粉在20℃~25℃的培养温度下萌发率最高,花粉管最长;桃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在培养前3 h内上升最快,3~5 h上升趋势减弱,5 h后基本停止;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呈降低的趋势.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咪鲜胺残留量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食用菌中咪鲜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UPLC测定。以甲醇和0.05%氨水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0.4mL/min等度洗脱,在0.1~10μg/mL范围内,咪鲜胺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5mg/kg,添加回收率为92.1%~98.9%,变异系数为0.79%~6.33%。


香菇复合调味品辐照灭菌效果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香菇复合调味品的杀菌效果以及其对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可有效地杀灭香菇复合调味品中的杂菌和霉菌。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调味品中的含菌量呈下降趋势,辐照对霉菌的杀灭效率高于杂菌,2.8 kGy辐照剂量处理后霉菌的存活率仅为0.67%,杂菌的存活率为10.95%,杂菌的D10值为2.63 kGy。与对照相比,经2.8 kGy辐照处理的香菇复合调味品,其主要理化品质指标(氨基酸态氮、呈味核苷酸二钠、总氮、粗多糖)无显著变化,感官品质亦无明显变化。

